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人文环境荆楚民间艺术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今世界,城市人文环境在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城市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各城市积极传承并发扬具备地域性特色的传统文化是避免城市同质化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构建城市人文环境的众多因素中,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淳风之美的结晶,充分体现着地域文化、经济、社会的独特个性。湖北的民间艺术也因其鲜明的荆楚文化特色与悠远的发展历史,以及其显著的地域性与内敛的浪漫主义精神,不仅是研究民间艺术发展规律最理想的标本,也必然在构建湖北城市人文环境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人文环境;荆楚民间艺术;文化自信
中国城市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国民经济的迅速提升,城市基础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摩天大楼、地铁、步行街、大型商业中心、湿地公园、创意产业园区等等,每年都在显著改变着城市面貌。例如武汉市提出的“每天不一样”,这并非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是当下中国城市高速发展的真实写照。而在城市面貌发展的同时,城市人文环境的建设也成为一股热潮。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人文环境是城市发展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内在力量。作为构建城市人文环境的民间艺术,以其特有的美学属性为现行城市文化系统品质的改善提供有益的启示并直接做出重要贡献。可以确信:建立突显地域性文化精神的城市人文环境势在必然,而担负着复归人性、建设精神文明之重任的地域性民间文化,有可能在同构于民间艺术原生形态的指向上,通过对城市人文系统的改造和重建来实现。
一、民间艺术对构建城市人文环境的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革和经济迅猛发展的社会现实,促使诸多人文学科都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姿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难以避免的出现在当今国人的日常生活里。在面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冲突状态下,以及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同质化倾向,该如何确立有鲜明特色并得到广泛认同的城市人文环境,便成了当代文化研究领域思考和探讨的重要课题。在可供选择和能够选择的方案中,对构建城市人文环境的地域性民间文化以及受其影响和支配的民间艺术进行全面考察和分析,成为一种具有广泛民众基础、贴近群众生活的有效途径。百年文化苦旅,促使我们意识到构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及与西方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以政府着力启动并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为标志,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逐渐完善并不断加强。作为当代文化建设的要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即是重新审视并认识我国传统历史民族文化内涵,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日久弥新的积极作用。同理,不同城市在构建自身人文环境的探索过程中,发掘地域性民俗文化与民间艺术是积极可取的途径与方向。民间艺术除去各种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以外,它的精神内核是映射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质朴追求与祈愿。民间艺术中那些鲜活明快的色彩和夸张富有趣味性的造型,既反映了广大民众的审美偏好也体现了民间手工艺匠人们的智慧与非凡创造力,这些民间艺术与民间文化进而塑造出不同地域特性的人文心理环境。民间艺术中所体现出的求生、趋利、祥瑞观念,是人民群众希冀征服自然、实现理想的自觉意识,旨在调节、宣释或排遣种种人生困境的心理压力和现实阻力,凭借功能性结构形式,不断激发主体能动性,从而具有广泛适应性、随机应变性和功能统一性的自觉主体意识系统。它逐渐为人民群众建构和完善,并已上升为社会化的思想认识和价值标准,已成为规范和制约社会行为的普遍文化观念;对于城市个体成员来说,它已被内化为一种文化心理和思维定势,成为主控自我外部行为的内在动力和指针。这种由心灵出发、以主体内在需求为主干、以完善内心为目标的文化观念,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集体和个体生存发展的现实目的,反映了自然性与文化相互统一的完满人性要求。因而,民间文化观念较之西方那种崇尚逻辑理性和自然科学的文化观念,较之儒家文化观念更重视心灵感性、人情自然和实际功用。民间文化之于民间艺术又具有源头活水、根基土壤之意义。民间艺术呈现为一个高度自主和开放的艺术世界,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总是立足于生命本体意义以反映客观世界。区别于其他形式的艺术,民间艺术的创作规律在于消除了现实与人、自然与文化、客观与主观的界限,在这样的艺术世界中,人的思想挣脱了理性逻辑的禁锢而能够在各种人文层面上游动,想象力获得极大解放,现实世界在意识中的生命一体化,为这种艺术想象力打开了全面的认识通道。诚如民间艺人明确表达的创作见解那样:“飞禽走兽人喜欢,谁知走兽心中来”。民间艺术以“心源”性质的形式和内容否定了既定的现实原则,轻快地超越了有限的现实境遇。那些潜抑的感性现实,包括幻想、激情和希望等等,通过造型的物化形态展示了种种富有生命力的表现形式。
二、民间艺术研究的延展及艺术实践
据湖北省文化厅公布的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情况统计,截至2019年,湖北省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项、国家级名录100项(127个项目保护单位),省级名录347项(546个项目保护单位)。这些丰富多样的荆楚民间艺术以贴近“土地”的营构,纵横交错地维系着一个广阔丰富的心灵世界,仿佛构成一幅“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动画卷。也许民间艺术匠人们没有机会和条件来建立那种表述于文字的艺术理论,但这并不等于它没有自己的艺术哲学;可以说,影响和支配民间艺术活动的民间文化观念,实在就是书写在庶民百姓心中的、活性的艺术理论系统。民间艺术哲学的这种存在方式本身就使它具有深刻的美学价值和文化意义。直接从生命过程的灵性中化生出一种主动而普适的生命化创造原则。关于民间文化观念内涵的那些论述,揭示了影响和支配民间社会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功能性所蕴涵和表征生命原则的基本图式。我们可以具体认识民间艺术的美学特性和艺术品质:出于民间文化观念内涵结构模式的特定性,认识外在世界的活动始终就是执著生命感的人生华章。不难发现,民间艺术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它包含着工艺美术、绘画、雕塑、书法和建筑,所以它实际上是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最基本层面,构建了历史发展阶段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生活的“美”。它产量最大,覆盖范围最广,也最能体现本民族、本地区基层文化的精神和人们的审美意象。从某种程度上说,民族文化的特质就是以它的民间文化为基础的,民间美术与外来文化相区别的内涵,也正是一个欲自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民族文化的内涵。诚如刘道广教授所言:“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面貌,不是由它的几个杰出“文豪”体现的,而是由这个民族最大多数平面百姓的文化素养状况反映的。同样,中国文化的基本轮廓就是由中国民间艺术构成的。”著名华裔设计师靳埭强先生曾经指出:中国的设计需要有中国文化特色,新一代设计师们需要从我国深厚的文化渊源中寻求艺术灵感,进而创作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作品。无论是贝律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还是陈幼坚先生创作的外滩三号整体装饰,新时代的设计师们格外积极地从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寻求创新的灵感与设计元素,而以构建城市人文环境为目标的研究无疑进一步为民间艺术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在人类经济和文化走向全球化的今天,全世界范围内各民族之间的对话成为重要的活动,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也成为必须的研究目标。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仅凭西方美学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不可能准确而深刻地解读东方民族的审美活动和艺术特征,研究民间文化也可以从思维层面拓展艺术创新的思路和方向。
三、构建城市人文环境的荆楚民间艺术研究
当下迅速发展的艺术学及文化学研究不仅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取得了令人振奋和欣喜的成绩,而且在思想认识和研究方法上,也为相关学科提供了积极有益的启示。在学术研究领域,湖北省社科院的荆楚文化研究所每年都将如期举办以荆楚文化为中心的学术研讨会,围绕社会经济发展热点发掘荆楚文化研究的新议题;在艺术创作领域,艺术家与设计师们已经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作为历史使命和创作动力,积极投身于与城市人文环境密切相关的公共艺术创作活动中。如唐小禾教授为东湖宾馆创作的大型陶板壁画《楚乐》和坐落在荆州博物馆的磨漆壁画《凤凰涅槃》,徐勇民教授创作的《关羽在荆州》,陈绿寿教授创作的《巴楚风》等等。此外,在大量对荆楚民间艺术的研究中,学者们已收获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民间艺术这种文化符号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形象上做图像志的形式分析,要更进一步探索艺术品所反映出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底蕴,唯有从观念出发才能切入和接近中国民间艺术特性和本质。建立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完整、客观、能被普遍认同的基础性认识,需要联系和综合各个学科、各种理论取向及研究方法。唯此,一个恢弘博大的精神景观才能清晰、完整起来,而隐匿其中的伟大中华文脉也才能突显出来。认识和了解了民间艺术的语汇和作品语义结构方面的特殊性,由于个体意识的参与和自我主观现实的表露,这同时意味着作品语义结构封闭性的确立。就这种意义而言,民间艺术同样切合经典艺术哲学所表述的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然而,民间艺术作品语义结构的不同寻常之处却甚为明显。因为在符号学所表征的个性化涵义之下,还存在着个具有深厚传统根基和稳定意味内涵的社会化意义系统。文化的整体性和民间艺术的开放性品质,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普遍认同关系的体现,是显示在审美感知过程中的趋同化倾向。民间文化观念在当下情境中又表现为个体的主观现实,这使得个性化的感受、需求、意愿、兴趣、情感和理想必然在观念意识中反映出来,以至披染上个性色彩。因此,劳动人民一方面借助集体意识历史地建立起来的意义系统,将它们用作“艺术中的符号”;一方面则根据自我观念情感的表现要求对作为符号能指的原型进行能动的处理,构成“艺术符号”即完整的作品。无论是生动灵巧的汉秀、造型别致的孝南雕花剪纸、惟妙惟肖的潜江木雕、稚拙古雅的马口窑陶艺等等,在这些荆楚民间艺术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脉相承的荆楚文化基因,淳朴真挚的荆楚之地人民群众的审美倾向。也正因为荆楚民间艺术具有浪漫主义理想艺术的自律性品质,即审美主体艺术地把握现实的自主性。凭借高度的自主性,它将在构建湖北城市人文环境过程中完满地实现理想艺术所应该具有的文化调节功能。这些富有意味的美的形式,体现了对“人性”的无限关爱,显示了深刻的人道主义与哲学意义的精神力量。那些富有人性意味的表现形式所体现出的是人民群众对审美以及自我能力实现等等心理需要的追求,那是满载着本土民间文化观念具备的哲学意义与现实生命的华彩乐章。
参考文献:
[1]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2]顾颉刚.顾颉刚民俗学论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3][法]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M].丁由,译.商务印书馆,1985.
[4]孙建君.中国民间艺术鉴赏[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吕品田.中国民间艺术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6]周育德.中国戏曲与中国宗教[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7]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作者:胡兰凌 陈怡蕾 单位: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