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民族文化下的中国画创新范文

浅谈民族文化下的中国画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民族文化下的中国画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民族文化下的中国画创新

摘要:作为我国艺术瑰宝,不同时代的中国画展示了它们所属时代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在现代文化和物质文明的不断冲击下,我们应将民族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国画学习中,才能有效地进行传承和创新。本文将从中国画的现状及问题、民族文化与中国画的关系及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该如何创新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国画;创新

中国画,简称“国画”,具有悠长的历史,早期传统文化都是通过绘画形式表现出来,由此可见,中国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吸取并融合了不同时代的民族文化、哲学、民族美学等文化气息。然而,在当前现代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断冲击下,中国画的发展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在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不够重视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将中国画创作功利化等等。故此,为解决中国画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将民族文化牢牢扎根于中国画学习中,理清中国画的发展脉络,在传承的基础下靠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和文化水平对中国画进行开创革新,以优秀的艺术作品传承传统文化艺术,并有效开拓中国艺术文化的未来。

一、中国画的现状及问题

1、现状中国画的传统绘画工具有笔、墨、纸、砚,结合传统的绘画工加以绘画出以传统写意为主、符合历史发展审美的画作,但目前大部分美术作品很少以传统写意为主,急功近利没有文化内涵和所表现的文化情感,过于追求绘画技巧和视觉效果,再加上书法功底差导致笔墨的表现力也较差,画作整体没有几分传统气韵,总体来说缺少一定的文化内涵,没有重视中国画背后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我国从古至今都格外重视文化建设,崇尚礼、义、廉、智、信,之后中国开始重视起自然科学的教育,学习西方科技和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在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一部分年轻青年没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更推崇外来文化,导致传统文化脉络断层。中国画的发展也随之受到严重影响,一些画家执意追求形式上的“中西结合”,没有重视起中国画应与传统民族文化相结合,去进行有效地继承和弘扬,导致当前中国画的发展走向歧途或是停滞不前。

2、问题目前,中国画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就是现在大部分人不了解中国画的真正蕴意,即便学习中国画也仅仅是当成艺术特长来培养,没有深刻地了解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意义。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知名大家除了有自己独特的绘画特色外,也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可见中国画需要和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但是当前我国一部分艺术生的文化功底较为薄弱,对于艺术文化知识并没有很好地涉及并了解,甚至有些学习中国画的学生把中国画的内涵“简单化”,仅当成水墨画来对待,在学习过程中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素描技巧联系中,忽视了对中国画和传统文化的学习及研究,而课堂上,老师在讲解中国画时也是过于注重技巧,一笔带过中国画所蕴含的底蕴。除此之外,大部分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只有艺术生或是民族文化专业的学生,才应该学习中国画重视民族文化,而一部分艺术生则认为,主攻艺术应对考试招生就可以,没有意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学生错误的观点不但影响到中国画的继承和发扬,也影响到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理解。

二、民族文化与中国画的关系

1、中国画扎根于民族文化中要解决中国画目前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就必须要理清中国画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我国具有五千年悠长历史,在这璀璨的历史长河里,民族文化一代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地传承发展,我国56个民族都具有独特又丰富的文化风俗,每个民族的民族文化也带动着民族艺术的发展,民族艺术扎根于民族文化,民族文化反作用于民族艺术,由此可见,民族艺术和民族文化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展的。不同形式的民族艺术都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例如,书法讲究以线条艺术表达思想情感,中国画也是在线条艺术的基础上注入思想,以达成独特的风格。此外,中国画也与戏剧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戏剧譬如京剧,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展现情节的跌宕起伏,中国画也深受戏剧的影响,摒弃不需要的感情色彩,整体画作充斥着浓郁深厚的情感意念,与视觉冲击结合,以表达艺术上的鲜明层次感。故此,民族艺术和中国画有着深远的关系,若想发展中国画,就必须牢牢扎根于民族艺术中。

2、传统学术思想渗透在中国画中民族文化包括所属时代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我国传统学术思想渗透于精神文化中,是传统民族文化的根基,也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巨大影响,在儒道佛三家学术思想的不断相互冲击和融合下,形成各式各样且具有总体特色的中国画。儒家思想将情感思想寄于山水之中,认为青山流水等世间万物都是道德的载体,所以我国历代知名画家几乎都是将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山水画表现出来,他们游览于自然风光,观察并探索世间万象和自然奥秘,最后寄情于大好河山中,故此,在儒家学术思想的影响下,传统中国画思想与画作相结合,除表现出自然之美,也具有真实情感表现,注重中国画的写意和传神。另外,道家和佛教也对中国画的文化蕴意产生深远影响,道家讲究“无为而治”,超脱没有形式感,佛家倡导“万物皆空”,追求脱落身心、无欲无求的虚空境界,皆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影响。中国画深受道家影响,在创作手法上不拘于章法,画无定法,却物有定理。受到佛教影响,中国画的创作境界和创作手法更讲究气韵和世间万物的统一,在绘画创作之前,需悟出自然景物和世间万物的灵魂精髓。

三、民族文化影响下中国画的创新表现

1、完善教学手段通过上述,我们可以了解民族文化对中国画的绘画手法、绘画情感以及绘画意境都产生深远影响。那么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画的发展该如何创新表现,首先应该完善教学手段,若想有效地进行对中国画的传承和创新,应对中国画教学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认知到目前艺术教学课堂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渗透不够,要将民族文化渗透于学生学习的每一阶段。故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教育制度,重视民族文化教育。例如,开设古诗词课、书法课等,学习古诗词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发展特点,有利于中国画的创作;书法和中国画是相辅相成的,学习书法除了能让学生巩固提升绘画手法外,还能让他们在物质文明社会沉淀心灵、修身养性。此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完善教学手段,不能过于片面地强调绘画技巧,要在传授技巧的同时对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了解背后的文化同时也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改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手段,才能加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所包含的历史、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学习。

2、夯实文化基础目前,在很多学生的认知里,都觉得中国传统文化是文科生才需要学习的,艺术专业的学生更要注重技巧和手法,这个观点是绝对错误的。要学好中国画,首先要了解并夯实中国画的文化基础,认知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学习更是中国画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中国画所涉及的文化范围较为广泛,譬如涉及到历史文化、书法、诗词歌赋等知识,正是如此,才赋予了中国画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才显得精细而博大。作为中国画专业学生,首先应该认知到单纯的绘画技巧不能创作出好的国画作品,应该夯实文化基础,加深自身的文化素养,从被动强制性学习民族文化转变成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探索,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外,主动去了解文化历史,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见解,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见解作用于绘画过程中,在创作中不断创新,当然创新不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或是“中西结合”式的创新,而是将自己的情感思想和绘画作品融合起来,以情作画,以画寄情,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观念,将其融入到作品中,呈现出所表现的民族文化和情感理念能感动他人的画作,基于民族文化进行自我创作,才是真正的创新。

3、树立创作精神随着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节奏较快,甚至有一部分人静不下心专注做某项事情,而中国画的创作主要讲究心静、意境,节奏需要放缓,但是目前大家学习中国画过于注重强调技巧,漠视其背后传承的传统民族文化,这样务必对中国画的传承和发扬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面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文化之林,中国艺术文化要想站稳脚步,必须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上,通过艺术表现方式来展现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和传递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精神。故此,中国画专业学生和创作者应时刻谨记艺术使命,在传承中国画、学习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抵御物质文化的冲击,树立起创作精神,坚持探索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和民族文化内涵,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以促进审美情趣,积累对传统民族文化以及中国画的认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只要树立创作精神,并将此进行延续和发扬,中国画的未来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并在世界文化之林大放异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画作为我国艺术瑰宝,要想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流传下去,就必须要分析解决当下现状和问题,对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和背后承载的文化底蕴进行全面透彻地了解,绝不能忽视民族文化的学习,在西方文化和物质文明的冲击下,我们要建立起民族文化自信心,认知到鲜明的民族性就是中国画的根本价值,所以对于民族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画创新上,我们要以独特的民族文化为根基,在吸收融合西方文化的同时要注意主次之分,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画,让中国画在世界文化艺术之林占据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李慧民.探析中国画“继承”与“创新”[J].美与时代(中),2018(09):18-19.

[2]杨锋.民族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画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06):126-129.

[3]叶春荣.传统文化浸润下中国画教学的思考[J].美与时代(中),2017(08):80-81.

[4]席文波.浅谈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6(06):84-85.

[5]了庐.中国画: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N].美术报,2015-12-26(017).

[6]付永军.中国画创新离不开传统笔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作者:孙立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