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学生就业中的民族文化影响范文

民族学生就业中的民族文化影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学生就业中的民族文化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学生就业中的民族文化影响

摘要:

民族学生就业困难和民族文化影响有很大关系,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学生的就业观、社会融入以及社会沟通等,围绕民族学生就业而形成的机制目的在于推进民族学生就业。因此,相关就业工作的展开必须充分考虑民族文化在民族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影响,针对性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和策略,推进民族学生顺利就业。

关键词:

民族文化;民族学生;就业

引言

民族学生就业关系着民族社会的稳定和民族未来的发展,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民族学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为了推进民族学生就业,民族院校、政府采取了多种就业促进措施,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社会到学校的系统化就业机制。虽然就业机制为民族学生顺利就业提供了多方面的保障和帮助,但从现实运作来看,相关就业机制还可以更加深入和细致,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民族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除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普遍问题以外,还与民族学生的身份、文化背景有密切关联,特别是民族文化背景对民族学生的就业观、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文化沟通等影响较大,对民族学生就业影响较大。民族学生就业机制以民族学生为主体,而民族学生的言行和民族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围绕民族学生的就业机制构建和发展应考虑民族文化因素,依照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的影响来调整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使相关工作的推进更加具有针对性。由于民族学生就业的重要性,民族学生就业一直是学术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从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来看,多数研究集中于民族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就业倾向,以及民族学生的就业心理等方面。虽然以上研究和民族文化有一定关联,但是这些问题更多是以民族学生为视角,且研究的方向往往局限于心理或教育某个单方面领域,而对于促进民族学生的就业机制较少关注,对于就业机制的民族文化关联和适应也缺乏系统梳理。就业机制是民族学生就业促进的重要因素,就业机制的发展与民族学生的就业状况直接相关,下文有关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就业机制研究不仅可以很好地弥补学术方面的研究空白,同时也有助于就业机制实践上的完善和调整。

一、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学生就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就业者在就业市场合理定位和寻求合适的工作,有利于就业者的价值和市场需求达成平衡,提高就业者的就业成功率,反之,不合理的价值观可能会影响就业者获得就业机会,同时也有可能影响就业者的职业生涯发展。因此,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尤为重要。就业观源于价值观,价值是一种文化赋予,没有相应的文化支撑,价值意义就难以实现,因此,文化影响价值,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则形成了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就业观念的形成基于不同的价值观念,各种各样的价值准则和价值尺度使得个体在就业问题的衡量上产生了不同的意识观念。在不同历史过程、社会环境下,少数民族大都形成了其特有的思想文化,不同民族有不同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从深层次影响着少数民族民众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包括就业思想在内。部分少数民族化经济观念淡漠,重农轻商,比较看重情感,这些文化特质使得民族学生的就业取向和就业适应难以和大众观念保持一致。另外,由于民族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还存在一些偏差,就业依赖、不愿或者不敢参与竞争、创业意识较差等就业观念问题较为普遍。少数民族学生在就业观念方面的偏差、滞后使得其在就业形势本来就不太好的态势下更加难以就业。[1]因此,民族文化影响下的就业观念制约了民族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民族学生就业机制效果的达成。只有肯定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就业观念的事实影响,民族学生就业机制的展开才能具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

(二)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学生的社会融入

民族学生的就业实质上是一种社会融入过程,而其对社会的融入关键在于民族语言、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等因素。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同一种语言的使用不仅可以拉近语言使用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让交流意图的沟通更加便利畅通。反之,由于语言语音语义方面的差异,使用不同的语言往往会形成沟通上的障碍。大部分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虽然大部分民族学生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但是由于语言交流机会少及对语言的理解因素制约,民族语言仍然是民族学生较为常用的沟通语言,而语言方面的差异自然会使得民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与社会大众拉开距离,从而影响民族学生与就业环境的融入。另外,行为习惯方面的差异往往也会影响民族学生的社会融入,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习俗,民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民族文化习俗有密切关联,如回族穆斯林的斋月及饮食方面的禁忌,以及其他民族的自然崇拜和民族禁忌等。在这些文化习俗下,不同少数民族学生大都有自己独特的行为模式和习惯,这些习惯方面的差异往往使得民族学生和周围人群区别开来,特别是在大众文化环境下,民族学生在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往往使得其和周围环境难以达成一致,影响其社会融入。各种民族文化都是一个独立的文化系统,包含着不同的思想观点和意识文化,在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下,民族学生大都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思维方面的差异和思想观念方面的不一致,往往使得民族学生与其他人在思想意识方面格格不入,从而使得民族学生很难和周围人群在言行方面保持一致,影响民族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融入。

(三)民族文化影响民族学生的社会沟通

根据泰勒的文化定义,文化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信仰、思想、意识观念、技能等方面的综合,不同民族文化内涵各有不同,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以及和大众文化都有一定的差异。文化之间的分歧和差异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在跨文化沟通时往往需要面对多种门槛。首先,是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对应。语言主要包括语音、语义和语言搭配等基本要素,在特定文化语境下,不同的词语对应不同的语义。另外,在语言搭配上,每种语言都有特定的搭配规律,种种因素使得民族语言之间的转变往往存在理解上的障碍,民族学生的民族母语背景,使得其在汉语表达和使用方面往往不能游刃有余,影响语言意图的表达。其次,是不同文化习俗的差异。特定文化场景有特定的文化习俗,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语境,在民族文化语境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习俗,以本民族的文化语境理解其他文化语境中的习俗,往往难以真正理解,或者是理解不到位,因此,民族学生在民族文化语境中对大众文化习俗的理解不容易和大众达成一致,且大众对民族学生的文化习俗也是同样感受。文化习俗方面的差异,使得民族学生在和包括大众文化在内的其他文化语境中的人群沟通时往往不能顺畅推进,影响民族学生的社会融入。再次,文化所涉及的领域不同。文化有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之别,也有主流文化和亚文化的对比,同时还存在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之分,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文化形式所涉及的领域范畴也各有不同,如民族文化中的民族信仰在大众文化中便难以找到合适的对应领域,而现代文化的技术领域在传统文化中缺乏对应。[2]文化方面的不同使得民族学生必须进行跨文化的沟通,但是由上可知,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民族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而跨文化沟通方面的欠缺自然会影响到民族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适应。

二、民族文化影响下民族学生就业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民族学生就业机制的构建和展开主要是围绕推进民族学生就业这个主题来进行,影响民族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都是民族学生就业机制需要改变或调整的方向,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就业的影响自然需要就业机制在工作内容和方法策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一)调整工作内容

民族文化是民族学生特有的文化背景,因此,围绕民族学生就业所展开的工作机制需要在普通学生就业工作内容的基础上增加民族文化方面的内容,才能使就业机制更加适应民族学生的需求,推动民族学生就业。从以上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就业的影响可以看出,民族文化对民族学生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适应、跨文化沟通和文化适应三个层面,因此,民族学生就业机制工作内容的增加主要也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首先,是心理调适方面。民族学生就业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主要源于以下三点:第一,民族环境和就业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心理方面的不适应问题,与民族学生长期习惯的民族环境的自然随意不同,就业环境追求效率和质量,习惯了民族环境的民族学生很容易在就业环境中产生心理不适应问题;第二,民族学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和现实残酷的就业环境带来的心理挫败感。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就业期望要高于现实就业市场的供应,在民族学生就业实践中,很容易因两者的落差而形成心理上的挫败感;第三,民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民族身份而积累的消极情绪。虽然国家和政府在各方面对民族学生就业提供便利,但是对于市场主体的公司机构而言,利润才是其最终的目标,在利润驱使下,部分企业主体对于民族学生身份下所隐含的文化素质水平及能力等问题有所顾忌,减少了民族学生在就业市场自由选择的机会,很容易使民族学生积累一些负面情绪。[3]以上心理方面的问题,无论是团队合作、情绪管理,还是交际沟通,实际上都源于社会心理方面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就业机制对于民族学生的心理疏导可以正常的社会心理为导向,结合民族文化影响,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民族学生的就业心理调适。其次,是跨文化沟通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共存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趋势,在此趋势下,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背景使得其在就业过程中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才能有效促进就业,因此,就业机制需要着重培养民族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促使民族学生更好地跨越文化沟壑,为顺利就业奠定相应的基础。最后,是文化适应方面。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从民族文化环境中走出的民族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遭遇的文化思维方面的分歧,往往会影响民族学生的顺利就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民族学生需要否定自身的民族文化,而是要培养其对其他文化的适应能力,这也是民族学生就业机制因民族文化影响而需要在工作内容方面的延伸方向之一。[4]

(二)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知,民族文化对于民族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思想意识观念;另一方面,是外在行为模式,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使得民族学生形成了相应的文化特征。民族学生是就业机制展开的轴心主体,民族学生就业机制的展开需要围绕民族学生的文化特征来进行。民族学生的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思维方式、沟通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因此,就业机制需要根据以上特征调整工作方式和策略。从思维方式来说,民族文化使得民族学生形成了特定的思维方式,使得民族学生在对待就业和就业事宜方面以及选择问题的视角和普通学生有所不同,如相对于普通学生在就业方面对于职业生涯的整体规划,由于民族学生的民族习俗和观念,民族学生相对而言更加着重就业所带来的现实利益和社会地位,而并非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选择固然和民族学生的经济基础有一定关联,但是少数民族根深蒂固的功利学习目的更是促成民族学生如此选择的重要原因。根据民族学生的思维方式,民族学生就业机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策略调整民族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维误区。从沟通方面来说,由于大部分民族学生来自较为偏远的民族地区,和外界交流较少,因此,民族学生在沟通方面往往容易产生障碍,缺乏沟通、不擅长沟通、小范围沟通是多数民族学生沟通方面的共同特征。对于民族学生沟通方面的问题,就业机制需要通过选择合理的平台和方式来促进民族学生更多地敞开心扉,扩大交流面,提高沟通技巧,促进民族学生和外界的顺利沟通,从而使相关就业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另外,从行为习惯方面来说,在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少数民族学生大都具有特殊的行为习惯,这些民族习惯对于民族学生具有身份区别和文化昭示意义,尊重民族学生的民族习惯,也是对民族学生自身的尊重。就业机制的目标在于推动民族学生就业,但是这种工作机制的展开应以尊重民族学生行为习惯为前提,在此前提下,通过方式和策略方面的灵活改变展开相应的就业促进工作。[5]结束语文化影响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而个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影响个体的就业选择和就业适应,因此,推进民族学生的就业应考虑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背后的文化因素,依据民族文化习惯的就业影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调整工作内容或工作方式,只有这样,民族学生的就业促进举措才能对民族学生的就业发挥标本兼有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雪梅.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7).

[2]朱金生,徐宏慧.广义虚拟经济与就业增长的相关关系及作用机理[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3).

[3]马戎.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与就业———以西部现代化进程为背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朱琳.川西南彝族地区高等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就业倾向调查[D].西南大学,2008.

[5]杨莉萍.新形势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9).

作者:李钰 李维彬 单位:四川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