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文化强区农民文化自觉培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农民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培育农民文化自觉意义重大。当前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为农村文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但城市化、全球化和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消解了农民的民族文化自我认同、辨别和主体意识,制约了广西民族文化发展。需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农民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文化辨别能力;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增强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等路径,切实增强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加快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关键词]
民族文化强区;广西农民;文化自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1〕农民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培育农民文化自觉,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和谐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培育农民文化自觉的重大意义
一方面,培育农民文化自觉有利于促进农村文化和谐发展。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2〕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当前全球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受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前所未有,面对文化冲突和多元文化并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匮乏,一方面对现代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自身民族文化缺乏认知和认同;二是对外来文化辨别能力不足,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如何进行文化选择的自主能力欠缺,这对于构建农村和谐文化带来了严峻挑战。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体,可见,只有培育农民文化自觉,才能增强农民对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提高农民对外来文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在新形势下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的自我主体意识等文化自觉意识,才能帮助农民树立正确文化观,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和低俗文化,促进农村文化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培育农民文化自觉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3〕农民群体作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文化自觉与否对于实现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至关重要。只有培育农民文化自觉,才能促使其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在经济社会等发展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才能正确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发展规律,才能主动地承担起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民族文化强区视域下广西农民文化自觉意识现状
2012年广西提出在2012—2020年,把广西壮族自治区努力建设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近年来,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全国相比,广西文化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村文化发展远滞后于城市,成为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短板”,究其重要原因是农民文化自觉意识的匮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化的负面影响消解了农民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意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广西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伴随着城乡二元经济差距加大,农村经济落后于城市,导致城市文化强势于农村文化,农村淳朴善良的熟人社会逐渐变成人情淡薄的陌生社会,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和及风俗习惯等渐渐淡忘,部分农民对民族文化发展意义的认识不足,喜欢城市现代文化生活方式,而传统民居和民族节日文化活动等遭遇冷落;部分村民对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民族文化精神和优良传统等了解不多,有的甚至被遗忘等问题。据调查,对于壮族土俗神“莫一大王”(莫一大王是壮族民间师公教神灵系统中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土俗神,号曰“通天大圣”),79.4%的人表示没听说过,13.5%的人仅听说过,5.5%的人了解一些,1.6%的人表示非常了解,对于壮族创世神“布洛陀”(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表示没听说过的有62.5%,仅听说过的有22.4%,了解一些只有11.6%,非常了解的只有3.4%。〔4〕
(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消解了农民文化的自我辨别意识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村民通过网络等媒体对于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多,但受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负面影响显得比较突出,宣传西方价值观的色情、暴力和拜金享乐等不良文化冲击农村传统文化,面对外来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突,以及面临多元文化和价值观,部分村民对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优劣辨别不清,部分村民迷恋封建迷信和赌博等不良文化,对于如何理性的选择以及客观审视文化显得比较茫然,这主要是因为农民缺乏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和自我辨别意识。
(三)市场化的负面方面影响消解了农民建设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
民族文化强区建设以来,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但由于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部分地方政府对民族文化建设存在实用主义思想,存在重经济轻文化建设的思想;部分地方政府虽然重视投入农村文化基础建设,但对文化活动开展缺乏有效的引导、组织和管理的“后天不足”导致农民物质生活虽然改善了,但文化生活凋敝;〔5〕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急功近利思想,重视“送”文化,忽视“种”文化,只求完成任务,不注重效果,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错位,政府进行哪些文化活动,农民不知情,也没有话语权等问题,导致农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
三、民族文化强区视域下广西农民文化自觉培育的路径选择
民族文化强区视域下广西农民文化自觉培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逐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觉,更好地促进广西民族文化强区建设。
(一)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
面对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地方政府需要积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城市文化给农村带来的积极作用,同时针对城乡二元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地方政府要引导农民正确认识民族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其民族文的化认同意识。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宣传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在其群体生活中所传承、所奉行、所遵从、所热爱的由本民族创造,或虽非本民族创造,但被本民族所接受并融入本民族原本文化之中的一切文化因素和成分。〔6〕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民族文化。要大力宣传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和“魂”,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的祖宗不能丢,不能忘本,否则,民族优秀文化断送在我们这代人身上,我们对子孙后代没法招待,同时大力宣传广西的恭城、阳朔和巴马等地成功生动案例,通过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农民富起来了,农村生活环境和幸福指数比城市还好,城里人羡慕农村人,我们也可以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产业,也可以过上幸福生活,让农民认识到民族文化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发展农村民族文化产业,增强农民文化认同意识。广西虽然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民族地区,但其民族文化资源和禀赋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广西山清水秀,乡风淳朴,发展乡村民族旅游业和生态旅游业等朝阳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区位和资源优势明显,地方政府利用民族文化强区建设的“东风”,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政府发展规划的重要日程,加大人财物的投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农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展示民族文化与经济建设融合重要意义,如著名的黄姚古镇成功发展民族文化乡村旅游产业,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创造农民美好生活,逐步引导农民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意识。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增强农民文化辨别能力
目前全球化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要正确引导农民如何应对其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时期,需要地方政府运用多种手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农村文化建设,逐步增强农民文化辨别能力。首先,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宣传,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广泛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运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运用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深入心灵,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7〕针对不同农民群体,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做到“三贴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融入不同农民群体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针对中老年农民群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彩调、相声小品和地方戏剧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针对中青年农民群体,发挥广播、网络、电视和手机等媒体优势,特别是通过手机媒体的微博微信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视频和微文化,互动交流,形成共鸣,引导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自主辨别文化能力。其次,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坚持科学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地方政府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比如加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广西精神的文化作品的引领,比如歌颂“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广西精神的歌曲《领航》,通俗易唱,寓意深远,激发人们热爱广西,建设广西;注重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如闻名于世的《印象•刘三姐》,把民族文化等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的民族文化创新典范;注重民生文化建设,如加强民族文化村落、文化广场和图书文化活动室等建设管理,保障农民大众文化发展,逐步引导农民自主树立科学的、民族的和大众的文化发展方向,自觉反对腐朽、愚昧和落后的文化。最后,定期开展表扬道德先进和模范人物,营造积极向善的农村文化氛围。地方政府在农村定期开展各种道德模范个人、家庭和村庄等评奖活动,给予一定精神和物资奖励,比如通过“五好家庭”、“好媳妇”、“文明村”的等评比活动,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增强村民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的良好社会风气,营造积极向善的农村文化氛围。
(三)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增强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
曾经说过:“凡是需要群众参加的工作,如果没有群众的自觉与自愿,就会流于徒有形式的失败”〔8〕。可见,政府只有克服急功近利思想,加大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激励农民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首先,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在服务内容方面,地方政府部门要进行走村入户的调查,倾听农民文化呼声,根据农民文化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民族文化服务,不断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在服务考评方面,文化服务是否满意,农民的评判分值占主导,要体现老百姓是否满意为标准。可见,只有根据民生文化需求不断改善地方文化部门公共服务,才能不断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其次,公共文化服务要充分发挥农村知识群体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农村知识群体中的“文化大户”、“文化中心户”或“农村文化经营文化团体”等文化群体的桥梁和引领作用,引导农民主动参与文化建设。农村知识群体热爱农村文化,是本民族文化的“土专家”,大都是同村的居民,便于指导农民开发本地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积极性。当然,政府及职能部门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与指导工作,要定期对引领工作做得好文化团体和个人给予一定的精神与物质鼓励,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引领作用。实践证明,农村文化群体能有效引领农民文化致富,调动农民参与文化的主动性。例如,2013年8月13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乐乡同乐村,韦凤仙带着姐妹们正忙着为英国客商赶制绣品。侗族刺绣是观赏与实用并举的工艺形式,色彩斑斓、艳丽古拙,中外游客见了爱不释手,纷纷高价购进作装饰。如今,仅同乐乡就有500多人从事这一传统手工技艺。〔9〕最后,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大吸引和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力度。广西农村文化人才严重不足且流失比较严重,严重制约了民族文化发展。因此,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励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同时积极与广西地方高校合作,进行农村文化人才的培训培养,也可利用地方高校在校外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多组织和指导学生深入社区、厂矿、农村进行调查、支教、支农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10〕积极建立高校在农村文化实践教育基地,发挥地方高校对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重要作用,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3〕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J〕.红旗文稿,2010,(15).
〔2〕费孝通.文化自觉与自信(上)〔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263.
〔4〕赵锦山,徐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文化认同调查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2):57,56.
〔5〕唐景成.论民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特点与对策〔J〕.人民论坛,2012,(11):28.
〔6〕杨建新.中国少数民族通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89.
〔7〕申维.副部长: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走进群众〔N〕.光明日报,2012-11-13.
〔8〕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12.
〔9〕谌贻照,杨明.广西:三江农民乐耕“文化大田”〔N〕.广西日报,2013-8-26.
〔10〕唐景成.论抗战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广西社会科学,2012(04):110.
作者:唐景成 单位:梧州学院社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