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范文

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多元民族文化的形成

伊犁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伊犁河谷,有41个民族生活在这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杂居地区。众多的民族为伊犁带来了丰富多彩特色民族文化,而且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构建伊犁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1伊犁多元民族文化形成的元素

1.1伊犁多元民族文化演进的古代元素伊犁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据《史记》《汉书》记载,最早居住在伊犁的居民是从现在的甘肃省河西走廊迁徙而来的塞人、大月氏人和乌孙人。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络乌孙、大月氏夹击匈奴。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来管理西域各地方事务。张骞出使西域后,西域和内地联系加强;汉朝统一西域以后,使天山南北与内地连为一体,在统一的行政管理下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增进了西域与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从先秦开始至清代,在伊犁生活和活动的主要是:古代的塞人、匈奴人、乌孙人、月氏人、柔然人、突厥人、丁零人、铁勒人、契丹人、准噶尔蒙古人和明清以来陆续迁徙至此的维吾尔(塔兰奇)、哈萨克、锡伯等民族。维吾尔族,据说含有丁零、匈奴、乌揭等远古民族人种的血统,其族源可追溯到2300年前。现代哈萨克族形成于14世纪中叶,其族源以成吉思汗分封给长子术赤的钦察汗国后裔为主,同时还有乌孙、克烈、乃蛮、汪古、契丹、回鹄、突骑施、葛逻禄等西突厥部落,早期的哈萨克族游牧于额尔齐斯河至伏尔加河的广大地区。锡伯族早在东汉以前生活在大兴安岭以北,这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早期主要靠游牧狩猎为业的民族,其族源可以追溯到拓跋鲜卑族。在乾隆二十九年,清政府为了加强新疆防务,从东北各地抽调3275名锡伯族军民,历经17个月艰苦跋涉,沿途人丁频添,来到伊犁时已有4030人,并编制为“锡伯营”,安置在伊犁河南岸屯垦戍边。从语言学方面讲,新疆古代居民属于印欧语系、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考古学家、语言学家认为,早期天山南部居民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学者们进而将这种语言又细分为塞语和龟兹语。流行于塔里木盆地南缘的语言被称为塞语,也称于阗语;流行于塔里木盆地以西、以北的语言被称为龟兹语,也称为吐火罗语。在这里,各民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族使用过鄂尔浑-叶尼塞文、回鹘语文。6世纪中叶以后西突厥势力进入西域,突厥语出现并盛行。成吉思汗西征后,蒙古语也成为西域的语种之一。伊犁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1.2伊犁文化演进的现代元素位于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成立于1954年,目前管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是全国唯一一个即管地区,又管县市的州,。伊犁有“塞外江南”、“中亚湿岛”的美称。民间有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的说法。这里有美丽的“花城”伊宁市—伊犁的首府。这里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是新疆乃至全国通向中亚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这里各民族汇集,互相沟通,互相交流,使各族文化得以丰富和发展。这里是“东方人种博物馆”和“人类语言基因库”。47个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中原文化、中亚文化、伊斯兰文化在这里交融汇集,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人文景观。

2伊犁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

2.1伊犁历史文化伊犁不仅有美丽的草原风光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汉武帝时,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增进了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张骞在这里生活,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汉武帝接受联姻政策,远嫁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给乌孙王。据说,这两位公主一位来自现江苏省,一位来自徐州,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融合,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因此,当地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汉家公主纪念馆供后世瞻仰和学习。伊犁在其历史长河的变迁中,留下了见证其发展变化的遗址。在伊宁县最具代表性的“弓月城”遗址,它见证了大唐平定西突厥统一西域。因与湖南宁远县重名,故改伊犁(河)和宁远的首字,更名伊宁,意寓期盼“伊犁永安宁远”。清乾隆二十七年伊犁将军在此筑宁远、惠宁、熙春三城。清朝统一西域后,霍城县紧邻哈萨克斯坦,战略位置突出,伊犁将军所筑的9座驻军城池,堪称为“古城荟萃之地”,其中“伊犁将军”驻所惠远城曾是新疆军事、政治中心。成吉思汗曾经在这里集结大军,一统中原。这里曾留下林则徐、邓延桢等名士的足迹。在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过程中,得到了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伊犁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为了守护边疆,在察布查尔县设置了有锡伯营戍守的“卡伦”曾达19处,如在都拉塔口岸就是一座卡伦旧址,如今是中哈友好、互惠交往的窗口。建于清光绪十八年的靖远寺,承载着锡伯族精湛的建筑艺术。在昭苏县东南中、哈边境苏木拜河东岸耸立着“格登山纪功碑”,是见证清代平定准格尔叛乱、实现祖国统一的神圣标志。据考证,伊犁河谷还是母系社会“西王母之都”。各民族在历史长河的更迭交替中,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丰富并传承着各民族文化。作为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伊犁见证了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伊犁也是中亚草原文化发源地之一,这里草原民族文化积淀深厚:有神秘莫测的草原石人,有具有道家色彩的草原八卦城,还有不同时期的壁画、时刻、古墓、古城等,如乌孙土墩墓、阿力麻力古城,吐黑鲁帧木尔汗麻扎,还有具有佛教色彩的圣佑庙、靖远寺等。因此,伊犁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大舞台。

2.2伊犁民风习俗伊犁有47个民族成分,主要有哈萨克族、汉族、维吾尔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俄罗斯族、塔吉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达斡尔等13个世居民族。众多的民族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有强悍惊险叼羊、赛马、姑娘追等;维吾尔族有欢快、风趣的“麦西来甫”;回族有优美动听的“花儿”;锡伯族有百步穿杨的弓箭技术。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哈萨克族独特的毡房;也一饱眼福维吾尔族农家院里美丽的新娘,还可以品尝到伊犁特色美食,喷喷的抓饭和鲜嫩可口的烤全羊。

3总结

伊犁,一个民族风情特色浓郁的地方,深厚的历史文化,各民族不同的风俗习惯,形成伊犁色彩斑斓,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

作者:薛文霞 单位:伊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