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双语教学的民族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民族语文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作用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族政策的落实,民族文化旅游、民族医药、民族工艺等产业的开发均给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民族文化是知识经济,通过企业的运作可以转化为资本。如今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民族文化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贵州是一个自然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富足的大省,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分布在全省众多旅游景点的各个少数民族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如苗族服饰和蜡染、侗族的鼓楼和风雨桥、布依族和水族的铜鼓文化、彝族的彝文古籍和金石刻、水族的水书等在全国都享有盛名。不少民族风情浓厚的自然村寨都成了有名的民俗村,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贵州还是中草药之乡,目前得到国家批号投入生产的民族医药就有200余种。贵州的民族旅游业、民族医药业正在成为贵州的支柱产业。社会的发展急需大批懂得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开发等方面的人才。而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演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会更加密切,不同文化群体的接触正在打破民族之间的藩篱。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民族地区之后,正在促使人们民族心理素质发生变化,最终将导致民族传统价值观念的改变和民族文化的变迁。例如,在贵州西部,居住着80多万彝族,由于多数是与其他民族杂居,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语言、服饰、礼俗在部分地区已经逐渐消失,许多用彝文写成的宗教经典,祭祀仪式已很少有人懂得,彝文古籍的整理、翻译、研究正出现后继乏人的局面。彝族传统的音乐和礼俗歌也因老歌手的去世而逐渐失传。这些文化变迁的类似现象在其他民族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虽然许多专家学者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版了不少研究民族文化的著作和资料。但仍然有不少的民族文化未被收集和整理,有的甚至濒临灭绝的危险。
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有着十分紧密的的关系。民族语言文字的产生是民族心理素质上自显性和排他性的表现。当一个民族借用了其他民族的语言文字而不再使用自己的语言文字时,正是自己的民族自显性弱化甚至消失的时候。语言系属是划分民族和民族支系的重要依据,是一个民族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指出:从词语的语源和词语的变迁可以透视出一个民族过去的文化轨迹,从一个民族的构词心理可以看出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从民族语言中借词的使用可以看出民族间文化的接触和交流是否频繁。从以民族语命名的地名可以寻觅民族迁徙的踪迹,从民族的姓名制度可追溯该民族的来源。从亲属称谓上可以看出民族的婚姻制度,正说明了语言对研究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没有民族语言就没有了侗族大歌、苗族的多声部合唱,没有人再能释读彝文古籍和水书。
长期以来,基于贵州民族教育的历史,许多少数民族的知识分子都是因学习汉文化而步入仕途或成为学者,使我们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一种错觉,认为学习民族语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文化,而不是保护和发展各民族的文化。因此,学校教育出现课程设置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在小学中推行双语教学的民族语文教材,主要是为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文化服务的,其内容多从汉语小学语文课本中翻译过来,没有系统地反映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一般在上中学之后就不学了。由于在民族小学、民族中学、民族高等院校的民族文化课设置没有形成课程体系,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学习、继承与发展。在没有推广双语教学的民族地区的中小学,由于没有开设民族文化知识的课程,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已逐渐疏离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板块。而大学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由于不加试口语,使得许多以民族语为母语的学生不愿考这一专业。那些不懂民族语的学生又得重新学习民族文字和民族语言,课程的设置也是在中文课设置的基础上加开民族语言文学课,没有系统地开设民族文化课程,使得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其次,少数民族语言中对许多新知识缺乏相应的词语,在翻译上存在着一定困难,成为民族文化教育中的障碍。此外,贵州从事双语教学的中小学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许多双语教师没有经过双语教育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汉语文化水平也不高。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和专门机构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由政府出面,组织各个民族学会的专家学者对本民族的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及时的普查,对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事象采用摄影、录象、录音、复制等方式真实、完整、系统地纪录下来。在历史上一些传统文化已发生变迁的民族地区,可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意愿,开展双语教学,恢复原有民族文化。双语教学的对象不止是学生,也可以是成年人。招生应加试民族语。第二,在民族文化教育中,要正确处理好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一个民族的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在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中既要保持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也要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只有在批判性地继承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实现文化统合,才能使自己民族的文化得到健康地发展和创新。在双语教学中应该开展民语与外语的双语教学。第三,在民族中、小学,民族高等院校中,应按照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根据本地区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相应的双语课程、民族文化课程。课程的设计既要反映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面向祖国的发展和世界的未来。通过民族文化教育,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民族,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第四,组织各民族中的专家学者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词语的翻译进行统一用语的规范,编写出字典、词典,作为编写双语教材和其他民族文化读物的依据,以利于双语教学。第五,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元一体化是发展中国民族教育的必由之路。虽然民族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一些统一的规定和要求对各民族的教育进行规范,使民族教育健康地向前发展。但是各民族之间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民族教育又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和特点,在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精神指导下,各民族的教育可以有不同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建议贵州民族高校应根据各民族的特点,分民族设系来进行教学,尽快设置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民族文化管理等专业,为社会培养具有民族文化科学发展观的人才,为中小学的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化教育培养教师。对现在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第六,民族文化知识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干部、科技人员必备的知识,只有掌握了民族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法。建议民族自治州、自治县的公务员考试,应增加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化的内容。
作者:陈岚单位: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