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豫剧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研究范文

豫剧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豫剧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豫剧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豫剧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包括豫剧题材、人物、表演和语言中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研究其在新的传播视域下如何创新发展,实现突破,以及如何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效传播,以期为豫剧的发展壮大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

关键词:豫剧;民俗文化;传播;新媒体

豫剧的前身是河南梆子,新中国成立后,因为河南简称“豫”,故称豫剧。豫剧反映了中原特色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其进行研究十分必要。尤其是在新的传播视域下,围绕豫剧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开展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一、豫剧的民俗文化内涵

(一)豫剧题材中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豫剧发源于中原地带,是这一地带的特色戏曲剧种,反映的是这一地带的特色民俗文化。无论是题材表现,还是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都深刻地受到了中原地区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礼仪、生活方式和民间歌舞等的影响。河南是我国的农业大省,河南人民最主要的生活方式是农耕生活,因此,豫剧自然会受这一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河南豫剧的题材来源与之息息相关。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的老百姓在审美情趣上倾向于与农耕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这直接影响了豫剧在题材上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的很多豫剧反映的都是中原地带农村生活不同时期的故事,大致可以看到从建国到现在将近70年的中原农村发展道路的缩影,豫剧比较完整地展现了中原农村的民俗景象。总的来说,河南豫剧的题材一方面来源于中原地区的社会生活,另一方面来源于中原地带的一些故事传说、民间说唱等具有民间文学性质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传统戏取材于中原民间生活,如以开封为背景的一系列传统戏,有包公戏、杨家将戏、岳家将戏等。也有很多戏取材于民间故事传说,如《洛阳桥》《王金豆借粮》《三上轿》《抬花轿》等。而一些比较现代化的戏主要取材于现代中原民间生活,代表作有《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李双双》等,展现的是河南人民日常生活的淳朴。河南是农业大省,且人口众多,豫剧大多取材于中原民间生活或流传的故事传说,符合当地老百姓的审美需求,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

(二)豫剧人物中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作为一项大的戏曲剧种,河南豫剧塑造出了很多经典的豫剧人物,如穆桂英、花木兰、白娘子、包公、栓保、银环和佘太君等。这些人物深入人心,全都是具有中原民风特色的经典人物,展现了河南人的典型形象和性格。例如,《倒霉大叔的婚事》中的主人公常倒霉就展现了河南人的典型形象和性格,外表浑厚笨拙,性格正直善良又豪爽,但另一方面又有点小聪明,精明机智又幽默。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大事上非常豪爽,但是小事上却比较吝啬,或许这正是黄河给他们性格上带来的特殊影响。总之,豫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河南人民的形象和性格的展现非常全面和立体。居住在中原地带的农民群众看豫剧时,很容易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随之产生一种代入感,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

(三)豫剧表演中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豫剧表演颇具中原民俗文化特色,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质朴,二是自然,三是诙谐。豫剧表演非常质朴,具有浓浓的土味儿、野味儿,符合中原农民的审美。男角大多又蹦又跳,女角大多扭着走,给人一种非常热情泼辣又率真的印象。例如,花木兰这个角色的扮演者在舞台上表演时满台扭走,让人觉得十分欢乐。豫剧表演也很自然,人物的一些虚拟动作不是夸张得不符合实际,而是和实际动作如出一辙。例如,《朝阳沟》中的青年们锄地干活的动作就很逼真,而且动作还是合拍的,所以看起来并不觉得造作。豫剧表演更是非常诙谐,无论是人物性格、动作还是语言,总是能为观众带来笑点。《朝阳沟》中银环妈一边拍屁股,一边打板凳,看得人忍俊不禁。豫剧表演把中原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豫剧语言中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著名语言艺术大师矛盾曾对作家李准说过:“你们中原作家是得天独厚的。你们把生活语言直接放到作品里,便朴素真切,妙趣横生。”矛盾大师把河南方言的特征描述得很具体——朴素真切,妙趣横生。豫剧运用的语言就是河南的特色方言,所以让人听来觉得特别亲切易懂。例如,“清凌凌的水来蓝蓝的天”“前腿蹬后腿弓”“亲家母你坐下”等豫剧台词都是带有河南乡音乡调的语言。还有其中的一些感叹词,如“咦”“中”“啥”等,让中原人民听了后很容易产生认同感,能够刺激观众,让其在内心产生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鸣。此外,豫剧语言还非常具有生活气息。豫剧语言运用的是河南省各地的方言,博采众长;讲的故事是河南乡间的故事;唱的音调是河南乡调;抒发的感情是河南乡情,让中原人民听后心生亲切之感,就像是在用艺术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很有代入感,真切易懂。

二、豫剧民俗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一)内容创新,契合时代豫剧曾是在我国分布最广、欣赏群体最多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观众大量流失的情况。当代人民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化,文化更加多元化,使得早期无比辉煌的豫剧也走向了低谷。在这种情况下,豫剧的内容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在艺术追求上更加追求高品位了,而早先的豫剧存在着个别唱词低俗化、服装舞台道具布置简陋、视听效果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豫剧发展的绊脚石。豫剧想要重获辉煌,就需要在唱词、服装舞台道具布置以及视听效果等方面加以提升。例如,在唱词上应该将个别低俗化的唱词作修改,在服装舞台和道具布置上多采用一些符合时展的、高品质的用品,在视听上多运用一些科技产品,如高品质的音响等。当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欣赏具有异域风情的艺术产品。因此,豫剧想要推陈出新,就需要不断创作出一些契合新时代人们审美的作品,如可以引用西方乐器等。

(二)打造豫剧独特品牌,提升知名度新时代下,打造品牌变得越来越重要,独特的品牌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无形中在人们的心里占据一个位置。豫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如果能够打造成独特的品牌,将大大提高豫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豫剧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传播。不过,想要把豫剧打造成独特的品牌就必须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将豫剧去粗取精,不断推陈出新,达到能契合时展、吸引现代人目光的效果。

三、豫剧民俗文化的多媒体传播

(一)借助传统媒体,维护老戏迷传统媒体主要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豫剧的很多老戏迷都已经习惯通过广播或电视来视听了,可见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因此,传播和推广豫剧不能忽视传统媒体,要借助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来维系占受众很大比例的老戏迷。例如,可以设置专门的豫剧广播频道以及豫剧电视频道,将其做精、做专。此外,还可以在一些与戏曲相关的文艺类节目中推出豫剧作品等。

(二)借助新媒体,进行更广泛的传播扩散新媒体的出现也是推动豫剧传播和发展的一股“东风”。因此,豫剧的发展不仅要借助传统媒体,还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传统媒体可以用来维系老戏迷,而新媒体则可以更广泛地推广豫剧,让豫剧接触和吸引到更多的潜在受众,促进受众群体的增长。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电视等,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却受到受众经济基础和媒介素养的限制。所以,总体来说,传统媒体适合维系老戏迷,而新媒体适合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喜欢上豫剧这一博大精深的戏曲文化。

四、结语

豫剧生根发芽于中原地区,具有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在中原地区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刺激,审美观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豫剧的创新与发展便成了当下的一个重大问题。豫剧只有求新求变,契合时代,满足受众的审美需求,才能够避免陷入一种受众不断流失、发展不断受阻的恶性循环圈。而豫剧的推陈出新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如豫剧创作者的眼光是否开阔、豫剧表演者的思想和表演风格能否突破、政府是否能够进行有效的支持和引导等。当然,豫剧的传播者也极其重要,豫剧传播者应该结合新旧媒体,充分发挥新旧媒体的传播力量,努力将豫剧传播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将其发展为一种备受世界人民欢迎的戏曲文化。

参考文献:

[1]殷末之.论豫剧浓郁的中原民俗文化特色[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0(03):37-40.

[2]刘明.河南豫剧与中原文化传承[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76-79.

[3]雷红薇.传播扩散理论对豫剧文化市场机制发展的启示[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06):28-29.

作者:冯丽苹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