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经济转型背景下民俗文化产业开发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必须做出改变。习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民俗是文化的传承,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地处陕甘宁三省交汇处的甘肃庆阳市,在大约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生存,殷商末期,周先祖公刘就在此教民稼穑,范仲淹等众多历史名人也曾在庆阳留下足迹。这块土地厚重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底蕴为民俗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庆阳民俗文化概况
庆阳民俗文化底蕴浑厚,民俗艺术品类繁多。其主要有香包刺绣、皮影、剪纸、陇东道情、陇东秧歌、雕塑、民歌等。2006年,庆阳香包绣制、唢呐艺术、环县道情皮影戏被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一)独具一格的庆阳香包刺绣庆阳香包刺绣,俗称“荷包”、“耍活子”,或叫做“绌绌”。其主要特点是粗犷、原始、古朴、神秘。其形式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香包、挂件、披肩、枕顶、鞋垫、绣鞋、十二生肖等。庆阳香包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寓意。如绣帕上的牡丹象征着荣华富贵;绣枕上的喜鹊登梅、鸳鸯荷花比喻婚姻美满,喜庆吉祥。绣上“福寿”“寿星”、“童子献桃”内容的花草图案,祝福祝寿;绣虎枕、虎帽,预示孩子虎虎有生气,虎威压邪;端阳节给小孩肩背上挂上五毒(蝎子、蜘蛛、蜈蚣、蛇和蟾蜍),则意味着以毒攻毒,驱邪除瘴、吉祥平安。
(二)古朴神奇的庆阳环县皮影环县皮影透明度大,立体感强,色彩对比强烈,造型轮廊以直线概括,俊俏有神。其制作工艺十分考究,经过浸泡、刮剖、平整、描图、雕刻、上色、装订等复杂工序刻制而成。造型以戏剧人物为主,不论人物的头、身、四肢及动物,皆以动感为结构体,既便于演出,又有审美价值。环县皮影的表演唱腔以陇东道情为主调,多为一人说唱,众人帮腔,说唱相间,以唱为主。1958年甘肃省剧团将陇东道情搬上舞台、改创为陇剧,从此成为甘肃惟一的地方剧种。
(三)巧夺天工的庆阳剪纸在全国众多的剪纸艺术中,庆阳剪纸与众不同,独具特色。庆阳剪纸的总体风格是粗犷、夸张、简括、神秘。构象独特、寓意深遂、古朴原始、生意盎然。庆阳的剪纸技巧和表现手法十分丰富,色彩上有单色、染色、套色、剪绘和烟熏等;剪法上有阴剪、阳剪、阴阳剪、对称剪、折迭剪和随意剪等。庆阳剪纸内容丰富,包括吉祥喜庆、反映生殖繁衍和美好爱情生活、祈求神兽消灾降福和保佑安康等。
二、庆阳民俗的传承与发展
历史的积淀形成的民俗扎根于庆阳这片古朴神奇的黄土地。民俗里遗留着悠远的历史气息,在庆阳这片土地上得到传承和发展。
(一)庆阳民俗文化的历史脉络我国最早出土的第一块石器,就发掘于庆阳市华池县。市内已发现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遗址达1500余处。《诗经》在《豳风•七月》、《大雅•公刘》等篇中都描述了周人在此地的生活情景。唐、宋时期,由于佛教的发展,造塔建寺、刻石造像等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明、清之际,民歌、唢呐、民间剪纸、刺绣、织编、纸扎、雕塑等继续发展。戏曲班社活跃,秦腔艺术进入兴盛时期。陕甘宁边区时期,注重对民歌等的挖掘和保护。由庆阳农民创作的《高楼万丈平地起》、《绣金匾》及《边区十唱》等,在陕甘宁边区传唱,并流传至今。
(二)庆阳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近年来,庆阳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指导下,挖掘历史文化、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全市生产经营民俗文化艺术产品的正规公司已达100多家,较固定的从业人员达10万人,年生产以香包刺绣、剪纸、皮影为主的各类民俗文化产品约20多个大类5000多个品种,特别是香包刺绣品年产量约500万件以上,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总投资20亿元,已经开始建设。分民俗与艺术、民俗与城市、民俗与未来、民俗与宗教四大主题版块,拟打造成国家级民俗文化产业园。
三、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传播核心价值观庆阳民俗文化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光辉。如“和”的思想,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提倡的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庆阳的民俗中皆有体现。如庆阳剪纸中的生命树,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来源于庆阳民间舞蹈,并走向世界的荷花舞,蕴含着对自然的热爱。庆阳的香包和剪纸,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着对美的热爱、善的肯定,友谊、信用等的追求。这些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吻合。
(二)有助于管理思想的完善、挖掘优秀人才庆阳民俗中朴素的管理思维值得我们借鉴。庆阳婚嫁等需要大规模的招待亲朋,称之为“过事”。这时往往将前来帮忙的人按照他们的不同特点安排不同的“执事”,即任务。年轻、力大的人可以去压活络面,能言有礼的人会被派去招呼客人;腿脚勤快的年轻人会被派去端菜;字写得好的人则会书礼,即记录来客姓名、送的礼物或送的礼金的数额;而算账好、心细的人则会负责收礼金。从中体现了量才使用、人尽其才的思想。
(三)有助于庆阳知名度的提升、经济的发展庆阳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正面临着发展经济,使当地人民群众和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艰巨任务。开发民俗产品,打造民俗产业是提升庆阳知名度的重要举措,要以民俗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使民俗文化产业成为拉动庆阳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让人们了解庆阳,关注庆阳,来这里旅游休闲、投资创业。
(四)有助于庆阳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发展路径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称,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石油的开采,庆阳逐渐成为西部地区新兴的能源基地。近年来,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需求下降、价格走低。庆阳的产业结构不能再依靠单一的传统能源产业。而民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开发必将有益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发展路径。
四、新常态下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思路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用新的思维和理念推动产业发展。民俗文化产业这一绿色产业要快速、持续发展应有清晰的发展思路。
(一)制定文化民俗产业的总体发展规划庆阳市的民俗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可仍有一些突出问题,如从业人数较多,但高级设计人才较少;企业虽多,但规模偏小;普通产品较多,但精品较少。缺少民俗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策略。缺少保障实施的相关机制和措施。庆阳市应借助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实施机制,稳步推进实施。
(二)打造民俗文化产品、民俗旅游品牌庆阳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黄土风情。庆阳应该邀请学者及专业人士策划宣传,改变单一的民俗产品形式,开发既具有民俗特色、传统工艺,又符合现代人生活理念的民俗产品。将庆阳的香包、剪纸、婚俗等整合包装,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打造国内知名的民俗旅游品牌。
(三)运用网络平台创新营销手段网络平台由于其便利性、容量大、无时间约束等特征已经成为重要的销售方式。民俗产品也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和销售产品。如鼓励民俗文化产品的销售商开网店。力争用网络弥补庆阳地处西北较为偏远、知名度低等因素造成的传统销售渠道不畅等问题。
(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拓展国外市场为了加快我国21世纪的发展步伐,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构想。庆阳要紧抓历史机遇,努力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农产品物流中心。以此吸引人流、物流并为民俗产品的出口创造条件、寻求国外市场;并吸引沿线国家前往我国旅游的人将庆阳作为观光目的地之一。
作者:张治荣 李芳芳 单位:陇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陇东学院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