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研究范文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研究

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一般认为,民俗具有集体性、模式性、传承性、播布性、稳定性、民族性、地方性、原始性与神秘性等特点。文化旅游,一般认为是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和民俗、宗教等方面。中国文化旅游可以分为一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曾;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代表的现代文化层;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民俗文化旅游,将民俗与文化旅游融合为一体,着眼于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在各种旅游模式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的模式开发较晚,目前我国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时间类、体验参与程度类、产品形态类为主。这三种模式特有所长,在逐步的发展中都体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但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

1现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的优点

1.1能较集中展现出部分民俗的优秀成果以时间类的开发模式为例,这类模式对民俗进行开发时,或者跨越历史年代顺序开发,或者选取一个有代表的时间段进行民俗旅游开发,或者选取某一个时间点的民俗进行开发。都能集中体现出某些民俗内容在历史上的优秀成果。如江西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古村落。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在漫山油菜花的映衬下更显出独特的古韵。婺源也完美的保存了明清徽派建筑的风格,又如江西流坑村,被称为江西第一状元村流坑以规模宏大的传统建筑,风格独特的村落布局而闻名遐迩。明代中叶,村子在族人的规划、营造下,形成了七横(东西向)一竖(南北向)八条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设置门楼,门楼之间以村墙连接围合的格局。巷道内鹅卵石铺地,并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统。现今,村中居民的住房虽有变化,但装饰讲究,体现出浓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江西赣式居民的典型风格和特点。

1.2能较好的让游客体验旅游地民俗风情以体验参与程度类的开发模式为例,这类模式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游客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体会旅游地民俗的独特魅力。旅游者可以通过歌舞、竞技、饮食等等方式参与其中。由此兴起的采摘节、农家乐等很受欢迎。如各地的葡萄采摘节、草莓采摘节等。在江西,参与采摘大多是全家总动员,既可以放松身心又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一边直接品尝绿色无污染果品。又如彝族火把节,旅游者可以参与火把节的活动体会彝族同胞对火神的敬畏,及祭祀火神的神圣与热烈。

1.3能较全面的体现旅游地民俗的风貌以产品形态类的开发模式为例,这类模式下,目前有民俗村落、博物馆、街区、品牌、主题公园、节庆、渗入民俗内容、线路等模式。各种模式都较好的展现了本模式的民俗风貌。如江西各地区的渔家乐,江西有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又有闻名全国的军山湖大闸蟹。多湖泊、多江河造就了江西淡水渔业发达。江西各地的渔家乐,本着“吃渔家饭、住渔家房、乘渔家船、玩渔家网、赏渔家艺、交渔民朋友”等内容为主的渔俗旅游,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旅游者可以通过垂钓、捕捞、喂养的方式直接参与其中,品尝自己的战果。

2现有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的不足处

2.1不能充分体现民俗内容的传承性在现有开发模式中,出于多种因素的考量,在对民俗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集中开发部分历史时期的成果。如山东龙口南山旅游区内的中华历史文化园,就是选取唐、宋、元三个历史年代,对其宫廷建筑样式习惯,进行展示和开发。能使游客获得较多民俗知识,非常直观的进行比较和鉴别,并从中获得审美和愉悦。但也会出现只是断裂,了解不全面的问题。只知道唐、宋、元三个时代的较多知识,而之前和之后的宫廷建筑只是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没有丰富的实物让旅游者有直观的认识。

2.2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民俗文化感受不充分旅游大多是旅游者从生活地出发到旅游目的地短暂停留,感受当地的风情民俗、领略山川美景、瞻仰文物古建。民俗文化旅游很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感受当地的风情民俗,而逐步商业化、经济化,旅游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使一些民俗文化逐步流于形式缺少内涵,让旅游者觉得只是为了钱。如个别民俗文化村组织游客体验少数民族婚礼,入村时少女们把花环送给看得上眼的男游客,然后感受婚礼过程,可很多游客在结束后会说“都是为了钱”,婚礼本来的意义荡然无存,忽略了旅游者本身想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感受的目的。

2.3民俗风情旅游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领导环境由于旅游产业是开放性行业,其生产要素分散到各个行业,其收入也分散到各个行业,特别是民俗旅游,“富农不富政府”,基本都散落到千家万户,农民实实在在地受了益,政府的财政却没有得到很大的收益,所以,在全国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招商引资、建设现代化工业商业城市是主要目标,大部分地区多走“工业兴市”、“工业立县”之路,第三产业发展则自生自灭,或者无暇顾及。对于旅游发展问题上,有些领导、有些部门行业领域还没有真正确立旅游主导产业的地位,没有真正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没有认识到旅游产业的相关带动、拉动作用,没有认识到它与社会形象、经济发展、群众收益和生活水平、当地发展大局的关系而将其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盘子中。真正把旅游当作主导产业、像抓工业抓招商引资那样抓旅游的寥寥无几,“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忙起来不要”。观念、认识、政绩观、发展观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2.4现有开发经营模式造成价值体系的缺失普遍认为一个系统都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价值体系,完整意义上的价值体系要有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的标准共同组成。但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对经济效益倚重较大。一些经济且发达地区把旅游看成经济发展的“救生圈”,而忽略了社会和生态,可正是这两者,才更能体现“和谐、可持续”的标准。造成价值体系的失衡,在这样的体系指导下的模式缺乏对长远利益的考虑,从而造成短视、盲目开发。

总之,从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民俗旅游,到90年代民俗旅游的大发展,一直到今天仍在火爆的民俗旅游开发,催生了各种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发展。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满足了游客“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成为旅游行为和旅游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还存在一些问题,这是民俗文化旅游的必经的过程。共同努力,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经营模式的道路上,才会越走越远。

作者:魏雅姝 彭军 单位:江西应用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