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是民俗文化现象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从封建社会时期开始民俗文化就已经活在各民族中间、各种生活的中间。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是民族文化的滋生土壤和诞生绵延的重要基础。中国的文学是具有民俗性的,文学体系的核心也是民俗学说塑造生活最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基于此,我们说中国文学的核心就是民俗。而中国文学中的民俗文化体现就在于乡土民俗、生活民俗、礼节民俗、居行民俗等方面。我们要阐述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内涵就从此着手研究。莫言,作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他无疑是为数不多的最成功最特别的中国文坛达人之一。他用他特有的文字语言游刃有余地诠释了各个角色的不同和民俗文化的特有彰显。自从写作以来的众多作品,如《红高粱》《檀香刑》《丰乳肥臀》《生死疲劳》《酒国》等,经典又叫好,并且难能可贵的是在东方和西方都得到了认可。外表温文尔雅、形象斯文的莫言似乎和他的作品中挥洒不羁的“文字流氓”风格多少有些格格不入,可他温柔敦厚,颇具东方儒者风范的为人,似乎和他文学作品中所传达的精神又很相似。他的每部作品都有自己特殊的精神指向和文化内涵。不能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你就能了解了东方民俗文化,但如果你不细细研读他的作品的话,那就很难去完整地了解东方民俗文化了。莫言的作品中有民俗文化的味道,有民俗文化的底蕴,有民俗思想的深度,也有民俗文化的内涵,这在其他的文学作品中是很难体会到的。下面,我们就从了解莫言的文学作品开始,从而延展到其他作品,进而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东方民俗文化的体现及精神指向。
一、莫言作品中的乡土乡情的民俗文化体现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部文学作品,不但创造被读者评为“我最喜爱的作品”第一名的神话,甚至超越了中国以往其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如此,由于是“真刀、真枪、真性情”的大胆进攻性语言,使得在作品刚刚发表不久,就已被各大发行商抢购。为什么在如此挑剔的发行商、文评人面前,《红高粱》还依然能受到盛赞一片呢?刨除掉作品构思的巧妙、人物塑造的生动认真这些外在因素外,更让国内外读者叹为观止的是由“民俗文化”所传达出来的东方文化内涵,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所在。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乡土乡情”,民俗文化美的丰富性,跟体现一定审美心理的“乡土乡情”有关,认为这是民俗之所以为美的根本属性。民俗的丰富性,物化形态中体现为“乡土乡情”的不同。就以莫言作品中的《红高粱》为例,姑娘出嫁要坐花轿,这是中国民俗文化的特有体现,于是小说中开篇就出现了余占鳌做轿夫,率众杀了一个想劫花轿的土匪,让后将女人劫走,进了高粱地……“花轿”是传统中式婚礼上使用的特殊轿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正所谓,“上错花轿,嫁错郎”,说的就是忠于礼俗,忠于民俗。将轿子运用到娶亲上,最早见于宋代,它诠释出了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中的喜庆、富贵和吉祥的含义。在利益相争的社会乱世中,更为显得难能可贵。作品《红高粱》表现了抬轿这一乡土乡情,而作品《红高粱》酿酒、饮酒则表现出来的同样是民俗文化中的“乡土乡情”。作品中的余占鳌本是血气方刚的青壮年,心里有着对“新时代”“新思想”的追求,憧憬并向往着无拘无束的生活,这也是作品最初给他形象上的定位。于是他喜欢大碗喝酒。正如莫言所说:“酒在中国人心中带有某种非常传奇的色彩,读者会觉得他以一敌百、力压群敌的拼命气势似乎就因为与喝酒有关。《红高粱》中强调酒的重要性,就是要读者从作品中感受到中华民俗文化的传统味道,和它的文化内涵性。无论你武功多强大,在困难面前你都可能很难去面对,但只要有了酒,即便你是拼了性命也会勇敢去面对。我想这也是《红高粱》一文几度让人落泪的原因。正是因为《红高粱》中对酒文化的深刻描述,才让这部作品有了独特的政治色彩和民俗色彩,才让它更有了时代的色彩。
二、陈忠实作品中的礼仪的民俗文化体现
一部文学作品要传递某种价值观或是要摒弃某种价值观,就无法割舍下特有的礼仪性。陈忠实的《白鹿原》是其一部最具民俗文化底蕴的代表作,作品对于“礼仪民俗”给予了充分的描绘和定位。尤其是长子白孝文和长女白灵的诞生礼更是“礼入三分”的深入描写,将礼仪之道最为突显。陈忠实作品中集中体现了作为“有礼志士”的博大情怀以及由其“礼仪”所引申出来的民族气节。如在写到白赵氏的葬礼,白嘉轩本想隆重地埋葬这位劳苦功高的母亲,可乱世的岁月不容他尽这份孝心,于是,他在灵前对母亲祷告说:“过三年时世太平了,儿再给你唱戏”,在这里他就体现出中国自汉代以来就有的“厚葬”习俗。“万事礼当先”,这是中华民众遵循的公共规则。而“礼”作为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治国安邦的根本就在于“礼”。陈忠实在作品中强调了这个“礼”,他用这个“礼”字也诠释了对生命和生死的看法。“礼制”“礼貌”“礼节”“礼让”,可以说陈忠实作品是“礼”的典范,从热烈而隆重的诞生礼到众多人的葬礼,“礼仪习俗”贯穿整部作品始终,也正因于此,此作品被海外推崇为最具有中国味道的文学作品。
三、莫言作品忠、勇、毅精神的民俗文化体现
作为社会统一体的维护,必须要有一个统一体的精神,这个精神就像是一种记忆,又像是一种历史使命,不容违背,这就是一种精神。在莫言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寻求到这样一种精神,或者我们更确切地归类为中国人的精神。其实,这种精神的所指,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国人的描述,描述他们的性格或是特征。而在于挖掘出中国人所赖以生存之物,这个“物”指的是中华民族固有的心态、性情和情操。如果将这些词语灌输到莫言的作品中去,并从中去寻找,我们会发现,莫言的作品中几乎都有十分强烈的视觉感官效果,但这样的感官刺激的背后,又隐藏着一个既不明了又必须明了的内涵性,这个内涵性或许早已渗透到读者的思想意识中,像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和感召力,这就是我们要找的东方精神,或者说的具有民俗文化体现的一种精神性。这是中华儿女们在内心深处隐藏的一种集中感应方式,也可以说是一种无意识的思想的传承,是一种文化意识。而恰恰是这种文化意识,形成了无数中华儿女的一种思维方式和价值尺度,这也是一种民族的心理状态。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心理状态,才让这“民俗文化精神”更加丰富,更加坚毅。《红高粱》这部作品是一部让国人警醒的励志作品,也是体现出中国特有精神面貌的作品,是忠、勇、毅民族精神的写照。也是部体现“民俗文化精神”的作品,通过讲述青年余占鳌的成长历程,展现出他的日渐成熟。然而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影片通过余占鳌的成长历练揭示了一个道理,一个关于“忠、勇、毅”的道理,一片关于赤子的心。
少年轻狂,放荡不羁,为解一时之快,做了很多傻事。他个性张扬,充满野性,在外闯荡多年后回归,却发现万事已是面目全非。唯有国人身份未变,面对民族遭受的侮辱和欺凌,余占鳌充分地意识到,什么都可以丢,但民族气节不可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线,中国文化的主脉络,也是中国人民质朴的情感和品格。影片作品中的余占鳌就是沿着这条“主线”,凭借着这份“忠、勇、毅”的心,投身于民族革命战争之中,为了胜利,更是为了证明,证明一份胸怀,一份精神,爱国的情感。即便最终走向了消亡,他也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民族的尊严。是这份爱国的“忠”让他在这场善与恶的悲剧性较量中,毫无疑问地取得了胜利。《红高粱》描写余占鳌用他那精湛的武学,坚毅的眼神,将对日寇的痛恨与愤慨之情,描写为“灵”与“肉”的结合,他是复活了那些游荡在红高粱地中的冤魂们,将悲壮、永恒成为这部作品中的里程碑。余占鳌和日寇搏斗,他用他的勇气和机智打退了众多敌人,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他凭借着“勇”和“毅”一步一步走下去,化险为夷,自强不息,不断地前进,诠释出了誓死反抗日本侵略者,保卫家园的英雄人物形象。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列举莫言和陈忠实的作品,我们可以管中一窥地看到,文学和民俗可以说是一对连体婴孩,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血缘。无论是民俗还是文学,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表现出了时代的特征。因此我们说,中国现当代的文学作品中的民俗文化体现是认识一个民族的最好方式,尽管我们在文中由于字符的原因,列举的并不全面,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民俗文化在地域性、时代性和精神性上的不同。它都打上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烙印,这也是中国文学作品具有独特魅力的最主要原因。
作者:张东茹 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