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佛教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孔雀舞的内容和形式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如今已看不到原始宗教图腾崇拜的影子,而把它作为平时的健身舞蹈和重大节日时的表演性舞蹈。由于傣族先民生产力低下,他们无法对一些自然现象进行解释,由此产生了自然崇拜和对神灵的崇拜,并逐渐过渡为具有一定仪式的全民信仰,经过历代人的不断强化,它们中的一些演变成顽固、保守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由此产生许多生活禁忌和一系列的巫术活动。因此,新中国的诞生,广大农奴在政治上的解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已逐渐缩小了这些原始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但它在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意识中打下的烙印,却会在相当长的时期保留下去,在人们有意或无意间继续释放自己的影响力。
德宏地区(包括耿马、孟定一带)的傣族是一个全民信奉佛教的民族,他们主要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即小乘佛教,小乘佛教大概在公元6~8世纪之间开始传入傣族地区的。小乘佛教的威力大大超过原始宗教。当它在唐朝前期传入傣族地区后,首先在统治阶级中站稳了脚跟,然后又在全社会得到普及。小乘佛教一经传入傣族地区,便使傣族的整个生活、文化等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佛教为了与傣族特有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氛围相适应,也吸收了许多傣族文化的营养,使佛教更好地为傣族人民所接受。这两个过程几乎是同步进行的。佛教与原始宗教的长期共存现象,形成了傣族信仰二元化的特点。现在傣族主要的民俗节日与佛教的关系极其密切,如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堆沙塔节等,就连傣族的“赶摆”也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泼水节。泼水节傣语称“摆爽南”,又名“浴佛节”,字面意思是“变更”和“周转”,即从旧的一年转换到新的一年。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与德宏傣族共处的德昴族和阿昌族也有过泼水节的习俗,形式都大同小异。在泼水节的清晨,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赶大“摆”,举行浴佛和互相泼水祝福,白天城乡各地处处吉祥水花飞舞,笑语连天,一片欢腾,之后他们就开始互相泼水,意为祝对方健康、吉祥、幸福。在泼水的同时他们还在鼓锣等乐器的伴奏下翩翩起舞。晚上村村寨寨唱傣戏,嘎秧弄,放孔明灯,彻夜不眠,场面十分壮观。此外,放河船、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斗鸡等,也是泼水节期间的活动内容。近几年,还增加了民俗考察、经贸洽谈、寻找最美的傣族孔雀公主比赛、千车万人采花活动、牛车与美女彩车巡游展演等内容,使泼水节的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2.关门节。德宏傣族称为“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之意。也是德宏傣族传统佛教节日,时间为每年傣历九月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到傣历十二月十五日结束。据传说,每年的这个时期,佛都要到西天去与其母讲经,3个月才能重返。有一年,由于佛不在,数千佛教徒到乡下传教,百姓的庄稼被他们踏坏,耽误了百姓的生产,百姓们对佛徒十分不满,佛后来知道了此事,心中非常不安。从此以后佛再到西天讲经时,便会把佛徒全集中起来,规定在他讲经期间不许他们到其他地方,只能忏悔,以赎前罪。故人们称之为“关门节”。
3.开门节。傣语为“豪瓦萨”或“出洼”,除傣族外,其他信奉小乘佛教的布朗族、德昂族和部分佤族都过该节日。“关门节”结束后举行。节日当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带着食物、鲜花、腊条、钱币等去佛寺拜佛。然后举行盛大的文娱活动,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活动的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放高升、点孔明灯、唱歌跳舞等。青年们舞着各种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这时,恰逢稻谷收割完毕,所以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4.堆沙塔节。节日当天寨里的所有人都到河边搬运沙子,然后由老年妇女在寺院里堆沙塔。她们先把运来的沙子筛净,然后把筛净的沙子和白胶泥充分混合,再把混合好的白胶泥抹到事先用土基砌成的塔基上,塑成的主塔高约1米,底座周长大约2米,主塔塑成后还要在主塔的四角再塑四座小塔,最后再撒上细沙。接着以主塔佛龛为中点留出“十”字形走道,将地面划为四块。老汉们在一旁破竹编用的篱笆和制作彩纸塔帽。堆完沙塔的老年妇女手拿事先做好的长约尺余的笋壳模,先往模子里填些潮湿的细沙,再从簸箕中取一粒小卵石及一两个镍币作为塔心,然后填满沙子,再用填满沙子的模子拓在撒有细沙的地面上。每块地面拓小沙塔250座,共1000座。拓完后,男女老少开始为主塔加冠,他们先用篱笆将塔群围在正方形的篱笆墙内,并在主塔尖和四根篱笆墙角柱上悬挂五彩纸旗。每根篱笆墙角柱上都捆着一株芭蕉树和一根带叶的甘蔗,以象征丰收和日子甜美。同时还绑一个供有粮果米花等的竹制括盘。清场后,由老年妇女点燃主塔佛龛里的四盏香油灯,然后关门封场。当天晚上象脚鼓声雷动,人们围着场地翩翩起舞。节期三日以内,全寨在佛寺打合伙。每日早晚僧侣都要为沙塔颂经,大约半小时。第三日下午清理沙塔,小孩子们以取得塔心钱为吉祥。
5.摆冷细。相当汉族农历的春节,傣族寨子里的中老年人在这一天,都到奘房(寺庙)里拜佛,听佛爷讲经。
6.摆伍巴古。意为弥勒佛节,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十六日,傣族村民们在奘房举行的迎佛、拜佛仪式,不定期举行。节日期间他们向佛敬献袈裟、被褥、枕头、香烛、果品等物,然后在奘房“光毫”(即聚餐)。第二天中午进行送佛仪式,村民们在精美的小彩船中放置一尊小佛像,然后在佛爷的引导下,敲锣击鼓把彩船送至河边,长老诵经后把彩船放人河中顺流而下结束。
7.摆干朵。出洼的第二天(农历九月十六日)举行,傣族民间比较热闹的宗教节日。节日期间傣族村寨之间集队互相祝贺,村寨之间的青年们要进行对歌、跳舞等活动内容,老年人则到大殿拜佛祈祷。
8.烧白柴。节日前,信众中的青年男女要到山中砍一些柴禾送到奘房,把树皮全部剥去,露出洁白的树干,称为白柴。到农历元宵节晚上,由男信徒把白柴垒成一个高4~7米的“亚”字型座亭式建筑,建筑顶放置油布条、刨花等易燃物,亭中悬挂鞭炮。晚上九时左右,先由佛爷诵经,后由长老手持长竹竿点燃亭顶的易燃物,把亭子化为灰烬。他们认为烧白柴节过后,天气将会转暖。
德宏州傣族除全民信佛外,还保留先民信仰的原始宗教,由这些宗教衍生出许多民俗活动,在这些民俗活动中孕育着丰富的体育因素,它们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作者:朱永军单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