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廉政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启示范文

廉政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启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廉政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廉政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摘要: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主题内容,以文化为载体及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活动,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相融合的一种意识形态和文化形态,充分利用廉政文化的优势促进社会环境健康发展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于成龙廉政文化具有特殊性、代表性及广泛性,从罗城仫佬族地区初仕地方县官开始,一直到两江总督,涉及七个省份,他的事迹及遗留下的历史古迹、书籍等,蕴含深厚的廉政文化思想,研究于成龙廉政文化思想形成、影响,对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社会开展积极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于成龙;廉政文化思想;根源;影响

廉政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刚正不阿、廉洁自律的仁人志士,更留下了许多廉政名言、诗歌、碑文,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事迹在新的时代更体现出新的活力,对宣传反腐倡廉精神,倡导廉洁做人、廉洁从政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宣传教育工作,巩固和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辐射力和传播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我们以于成龙廉政文化为主题内容,将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采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廉政文化作为一种道德评价机制和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具有说服力、吸引力、感染力、渗透力和亲和力。以于成龙廉政文化为载体能起到以德感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作用。于成龙事迹对我国现代廉政文化建设有深远的影响。于成龙作为清正廉洁官员的代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风是当代官员学习的榜样,当代党员干部要积极倡导和传承其廉政精神,同时要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覆盖面、教育面、影响面,使之真正面向全社会。于成龙作为清代政坛的廉吏典范,以清廉正直、政绩卓著、勤恳务实而闻名于世,在20多年的官宦生涯中留下了勤抚民、惩腐败、平冤狱、整吏治等政治事迹,是很好的廉政榜样。用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力量推动廉政建设,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对弘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全社会开展积极有效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于成龙生平简介

于成龙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八月二十七日出生于山西永宁州来堡村(今吕梁市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于成龙少年得志,很早就中了秀才,明崇祯十二年(1639)中“副榜贡生”,后曾经乡试不第,直至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才进入官场,历任广西罗城知县、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同知、湖广武昌知府、湖广黄州知府、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于成龙一生为官清廉,平生被三次举为“卓异”,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廉吏”,死后谥号为“清端”,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大清官之一,深受百姓爱戴和朝野人士敬重[1](P10083-10086)。

二、于成龙廉政的历史根源

(一)成长经历及读书经历为其早期廉政思想形成奠定基础于成龙出生于书香世家,其家族有读书的传统,并且信仰宗教,几代人都积极捐款修建佛教和道教的各种庙宇,非常重视功德,较热心公益,修桥补路、抚恤孤贫、赈济灾荒等。这种家族风气对于成龙的思想形成和人生道路有重要的影响,在罗城任知县时就有所体现。早期在安国寺刻苦攻读,清净素斋也为他日后的俭朴生活打下了基础。长期的乡村生活使他更致力于实际生活,注重提升实际工作能力,这种品质为他后来做官敢于为人民解决实际困难奠定了基础。于成龙具有忧国忧民的意识,对底层百姓的生活十分了解并深表同情,封建王朝更替,社会动荡不安,于成龙目睹了明王朝的腐败与崩溃,亲历了官史对老百姓的盘剥与压迫,感受到了老百姓的灾难与痛苦,加深了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为做一个爱民的清官奠定了思想基础[2](P3-5)。

(二)于成龙的性格特征决定其廉政品格于成龙为官清廉、生活俭朴,这与其沉稳、刚正、勤俭、驭繁于简的性格特点不无关系。于成龙少年时期读书较多,更接受了儒家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儒家“仁政爱民”的思想。这种“为民立命”的价值取向,是他人生的基本信念,他对人民的苦难抱有深深同情。他从家乡到罗城历时几个月,一路见到百姓流离失所,土匪恶霸横行。罗城只有几户人家,他的前任是被害而死,这些都促使于成龙立志要在罗城地区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他深植于血液的质朴厚道、勤俭克己的性格特征也使他在罗城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下来,守得住清贫,更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善待百姓。在任期间不畏强权,面对积弊,敢于提出改革措施予以消除,不管涉及哪个集团的利益,都能公正执法,这也是他敢于担当的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再者,读书时于成龙就善于将高深的学问用简单的字概括,如将经史子集的内容归为“仁义礼智”,程朱理学总结为“天理良心”,他善于总结,做事讲究务实,在处理政务时也体现出这种简洁务实的性格特点。总体上来说,于成龙其实还是一名知识分子,有着读书人对天地大道、人间正义的充分信仰,他是文化和道德的典范象征,也是廉政为民的担当者。

(三)清初清明吏治政策为于成龙廉政思想形成创造了条件清朝初期,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实施了“以法治吏”的政策,健全了官史选拔考试制度,制定了严惩贪官污吏的律例[2](P2)。清初统治者注重运用京察、大计、考核、甄别等手段,提拔、奖掖清廉官吏,举荐清官,导引风气。康熙帝说:“崇尚清节,乃国家为治之要务,为官者皆清,则百姓自然得遂其生矣。”(《康熙起居注》册1康熙十九年庚申十月二十三日戊申)。清初政治重视吏治建设,收到了一定成效,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官员,当时所谓“吏治肃清,民生乐遂”(《清史稿》卷268《田六善传》)。清初提倡廉吏的风气,为于成龙这样的清官廉吏的出现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与条件[2](P2)。另外,经过多年战乱,人口急剧下降,百姓流离失所,百废待兴,清朝初年逐步实现统一,这样的一种社会环境正需要于成龙这样一位爱国爱民、清正廉明的官员来整顿地方吏治,于成龙更是应时从政,取得了优异的政绩。

三、于成龙廉政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一)在社会民间的影响于成龙不仅把廉政文化带进了穷乡僻壤的仫佬山乡,更是留下了浩然正气,对这罗城地区有着非凡的影响。于成龙到达罗城后发现罗城几乎是座空城,了解到原因后就想办法解决,剿灭罗城匪患,安抚乡民,恢复生产。经过几年的整治,罗城人民生活改善了,民风尚学,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在任知县期间,他拨款设立了养济院、修建孔庙、招收农家子弟,并亲自授课,灌输“礼义廉耻”思想,规定凡读书升学者免除三年徭役。于成龙得知当地百姓喜酒成风,糟蹋粮食,曾感叹“不知杯内之为酒为泪也!”后来,他劝农民用野生葡萄果酿酒,罗城葡萄酒从那时起便一直延续到今天。他注重廉政文化建设,生活中以身作则,生活简朴,被称为“于青菜”。他还要求身边的人要节简,体会百姓生活艰难。于成龙的廉政故事一直被罗城人民传为美谈。有山歌传颂:“罗城人民常歌颂,一代廉吏于成龙;清正廉洁传千古,功德美名在世中。”于成龙调离罗城后,罗城人民对他念念不忘,为纪念于成龙,将县城所在地命名为清端乡,因为于成龙谥号“清端”,时间长达二百六十多年之久[3](P52-72)。于成龙当年在罗城县署亲手种植一株古榕树,至今已三百年了,始终受到罗城人民的精心保护。于成龙的名字深入民间,到现在他的故事还在民间流传,一心为民的精神被人们编为山歌传唱。他的思想一直在延续,在后来的罗城仫佬族古村落,古民居保护、特色村寨建设中都包含了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元素。于成龙到合州后也一直秉承清正廉明的作风,马上着手恢复这个地方的繁荣,如招抚流民、开垦荒田、缉捕盗贼、判断诉讼、加强教化,等等,个人事务一切从简,全心全意为了百姓着想,对衙门事务进行简化革新,一切以省事节俭为上,受到上级表扬和百姓爱戴;在黄州时办理了大量的案件,判案公正,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在捕盗的同时积极承担黄州大旱时的放赈任务,留下了“糠粥”“半鸭”这样清廉爱民的故事,在其任职的其他省份也留下了许多民间传说。

(二)在清代政坛的影响于成龙在罗城推行保甲法,发动乡民剿灭乱匪,还亲自下乡奖励勤恳者,处罚懒惰者,鼓励生产,在征收赋税时去除火耗,减轻人民负担。仅3年,罗城一跃成为全省的楷模,于成龙也被举为“卓异”,被誉为广西为政楷模。在罗城期间,于成龙始终以保护百姓为己任,不为个人谋私利,不顾个人安然,不和恶势力同流合污,在县城筑城墙以御盗贼,于乡村立保甲以建联防,采取“治乱世、用重典”之手段,禁盗贼、惩案犯,使罗城大治,出现了安民乐业的景象,深得民众赞誉[4](P14-28)。他的成长经历、清廉为官的典型事迹对当代干部及社会教育都有启示意义。在罗城的七年,于成龙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执政风格,那就是宽严相济、恩威并用。在以后为官的十几年中,他推行了许多政策,去除了一些弊政,所到之处,皆有政声。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大力整顿官场风气和民间风气,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他的这种作风影响了当地的官民,也使清代官场刮起了一股廉政之风[4](P34-36),为清朝的吏治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于成龙以卓著的政绩和廉洁刻苦的一生,深得百姓爱戴,更被康熙褒赞为“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去世后也涌现了一些清官,如小于成龙(为与于成龙区别,被称为小于成龙)便深受他的廉政思想影响,成为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

(三)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廉政资源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于成龙出任广西罗城知县,把中原文化带入这罗城地区,给人们灌输“礼、义、廉、耻”思想,在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影响下,罗城人民崇尚廉洁,罗城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和旅游文化中都蕴含着深厚的清廉思想,如罗城的山歌会、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民族体育活动及攀岩旅游节等活动中都有廉政文化的元素。于成龙留下来的千年榕树、衙门旧址、于公古道等遗址都是鲜活的廉政文化教育资源[5](P126-129)。另外,以于成龙为主题的书籍、碑文等历史文献为我们研究廉政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如门生李中素编成的《于山奏牍》、子孙整理的《于清端政公书》等书中保留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书中讲述了于成龙在任时的事迹,故事非常精彩,内容十分感人,流传很广[3](P309-314)。于成龙家乡及他出任各地遗留的廉政历史古迹,如山西安国寺、于清端公祠、于中丞公生祠、莱公别墅等与于成龙相关的古建筑,都蕴含着于成龙的廉政文化思想。

四、于成龙廉政文化思想对当代的启示

第一,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并特别强调内容的表现形式。以廉政为主题,通过多种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活动展现出来,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并认同廉政的重要价值,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廉政文化的熏陶,从而收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于成龙廉政文化具有政治性、历史性、民族性的特点,并且影响深远,尤其罗城地区有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将其与于成龙遗留下的廉政文化资源相结合,可成为广西廉政文化建设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认真探索罗城地区的历史廉政文化特点,以现已开发的资源为载体,总结廉政文化建设中的经验,寻找各廉政文化的传播载体,增强全社会廉政文化宣传效应,营造良好的廉洁、廉政氛围,推动仫佬族地区廉政文化建设。通过于成龙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建设、大众媒体等公共文化平台,使廉政文化得到更好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将于成龙廉政文化与当代制度建设相结合。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社会风尚”[6]。这也说明,廉政文化建设对廉政思想、倡导廉政道德建设、防止腐败现象发生有重要的作用,也有利于发展和丰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此,我们应重视于成龙廉政文化的作用,将于成龙廉政文化与当代制度建设相结合,使社会制度的强制性与廉政文化的社会制约相统一,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泽刚的《浅析于成龙法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中便概括了于成龙法治思想的“一点两面”[7](P92),总结了于成龙在吏治、法治、民本等方面严宽相济、法德兼用的执法和司法主张,对当代官员执政都有很好的启示作用;另外,于成龙在20年官宦生涯中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主张,对当代反腐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第三,充分利用各地资源、各种方式方法推动反腐工作有效开展。于成龙无论在清代还是当代都有深远的影响,将于成龙廉政文化的历史精华与当代廉政文化结合起来,总结成功经验,发现不足,对推动廉政文化健康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现在,罗城县建设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园、于成龙湖、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等一系列廉政展示平台,成为重要的廉政文化研究基地,延续了于成龙与罗城的情缘,弘扬了其一生清廉的高贵品质,树立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品牌和仫佬族廉政文化品牌。罗城计划修复于成龙古道,使其与于成龙湖公园、于成龙廉政文化博物馆连成一线,开辟了于成龙廉政文化和仫佬族廉政文化氛围;另外,在山西、四川、湖北等地,都有于成龙史料及纪念建筑物。可见,于成龙的廉政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淡出人们的视线,而是与时代廉政文化融入一体,并注入了许多新的内涵,丰富了廉政文化内容。充分利用、整理、提炼这一廉政文化资源,采用各种文化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将于成龙清廉为官的事迹对当代的教育价值传达出来,对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尔巽.于成龙传[M]清史稿:卷二七七[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77.

[2]张正明,张舒.于成龙的思想理念与清初吏治[M]//李志安.于成龙研究论文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3]高林清,赵桂溟,王振川.大清廉吏于成龙[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5.

[4]王若东,刘乃顺,林祥.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

[5]潘琦.仫佬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6]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EB/OL].

[7]王泽刚.浅析于成龙法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M]//李志安.于成龙研究论文集.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

作者:吕成云 单位:河池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