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廉政文化研究(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廉政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构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大宣教格局成为反腐新常态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
反腐新常态;高校;廉政文化
反腐倡廉,重在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先行。高校作为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培养的重地,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高地,必须将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工作,构筑教育、监督、惩治和预防为一体的廉政建设体系,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将其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建设性工程”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一、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基本保障
弘扬传播廉政文化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逐步培养科学的是非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学会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并逐步形成自身较为稳定的人格特点;有助于引导大学生在正确认识廉洁与腐败的基础上产生出拒腐防变的意志力,通过注射“反腐疫苗”,为大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规避职业风险、实现廉洁从业打下基础。
2.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操守的重要保障
廉政文化包含的精神理念、价值观和道德准则通过在社会上的广泛传播,引导决定人们的行为,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1]通过经常性地开展师德师风强化培训,高校教职员工将会严格自律,廉洁从教,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青年大学生人生成长的领航者。3.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增强高校文化内涵和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廉政文化作为软实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渗透性和持久性,一旦内化到高校的内在品质和价值观中,就会成为高校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可以帮助高校完善行政管理运行体制,提高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治教水平,提升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和从教层次,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进而帮助高校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增强核心竞争力。
二、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1.理念困境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目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在思想认识方面存在着诸多误区。认为高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和科研,包括廉政文化在内的校园文化建设是软性和辅助性的,耗时长、费力大,不能立竿见影;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应是纪检监察机构,教学和其他管理单位参与一下就可以了,彼此也缺乏经常性的沟通和联动机制,无法充分释放彼此的活力要素从而达到深度合作,从而发挥“大文化”合力作用。
2.制度困境
从现实来看,部分高校存在组织机构不健全,机制不完善的缺陷,制约了廉政文化建设的持久开展。一是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不少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大多处于“自发”阶段,停留在“就事论事”、“就工作抓工作”的简单层面;二是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廉政文化制度或者脱节于社会现实,或者对违规违纪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惩戒措施,约束力不够,监督性不强。
3.现实困境
局限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深入和不全面,近年来社会腐现象也在高校逐渐显现,且呈现出发展蔓延之势。基建招生、采购和后勤服务成为高校腐败的“重灾区”,学历造假、科研剽窃、一稿多投等行为屡见不鲜;一些大学生的廉政、廉洁意识淡薄,对考试作弊、恶意拖欠贷款等行为熟视无睹。上述现象严重损害了高校在廉政文化建设方面的话语权威性和道德辐射力,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困境破解路径分析
1.制度为重,建立健全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首先,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工作作为高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2]要积极推进各主体之间在观点、资源、信息方面的交流和共享,在廉政文化建设的方向、原则、方法和环节等方面以开放的心态包容并蓄,努力做到资源的整合、部门的融合和运行机制的优化。其次,建立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保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廉政制度文化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的影响,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要建立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腐败风险控制预警机制建和高校校务公开与群众评议机制。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坚持“三重一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认真开展本部门廉政风险排查工作,填补制度“空白点”,建立健全具体工作规程,完善内控制度,提高预防腐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注重合力,构建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大宣教格局
首先,明确廉政文化建设主体责任。高校党委要坚持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举措,纳入学校宣传教育总体规划,自觉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3]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客体教育。要重点加强高校领导干部和管理者的廉政教育,增强其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的价值理念,带头转变作风,带头廉洁自律,不谋私利,不搞特权;广大教师要真诚的帮助大学生提高个人廉洁修养,将其内化为理想和习惯并延续到其职业生涯中去;大学生要破除廉洁教育与己无关的错误意识,自觉主动的学习廉洁知识,锻炼廉洁行为,传播廉洁理念。再次,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载体形式。以学术和学科为支撑,深化廉政理论研究,全面总结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经验,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含量,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将廉政文化与现代公民文化、中华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及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发贴近校园生活、契合师生心理、改善师生认知的专项教材及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许青云.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0)
[2]克鲁克洪.个人与文化[M].高佳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6:11[3]徐桂.
作者:李明哲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
第二篇: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建设探讨
摘要: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有赖于法治的规制,有赖于与法治的互动和均衡发展。在高校构建法治型廉政文化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规范高校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使法治精神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理念,排除人治性因素的影响,从而保证廉政文化价值的实现。
关键词:
法治;廉政文化;制度建设;高校
法治是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基本力量,在我国当前社会各个领域大力推进廉政和反腐倡廉的大背景下,依靠法治反腐已经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共识。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担负着廉政文化建设的重任。依靠法治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对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具有清正廉洁素质的人才以及营造全社会崇廉耻腐的文化氛围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也是从源头上加强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
1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法治
近年来,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在理论研究和廉政实践互动结合中不断生发和传播,形成了一种具有教育行业特色的新型文化形态。2000年10月,我国高校第一个专门的廉政学术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廉政研究室成立,掀起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新的一页[1]。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的《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把廉洁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2]”,并首次以党内文件形式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2009年12月,中纪委联合六部委印发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明确廉洁教育内容[3]”。2014年10月,教育部党组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高等学校“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充分挖掘高校自身优秀文化中的廉洁元素,推动校园廉政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品质和成效[4]。”可见,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且越来越受重视。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与法治在今天并不是截然分开的,随着依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和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的深入发展,它们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当前,法治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命题,党中央积极倡导和践行法治,习曾明确指出,“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5]。”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是贯彻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这就需要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培育和建设法治型廉政文化。然而,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由于起步较晚,在取得初步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一是理论研究欠缺。就目前来说,我国对高校的廉政法治建设研究理论还不够成熟,还没能形成一套公认的系统性理论,专门研究不多,研究成果相对不足,研究氛围不够浓厚。纪检监察部门人员虽然大多实践经验丰富,但廉政理论学术水平相对缺乏,特别是将廉政与法治相结合开展的研究并不多。二是干部师生廉政法治意识淡薄。一些领导干部缺乏正确的权力观,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就是限制自己权力,因此对其支持不够,甚至抵制。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认为,高校的首要任务是抓教学科研,专注于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和业绩,而对廉政文化建设这种短期内难以见成效的边缘性工作敷衍了事。一般教师对廉政法治建设关注不够,普遍认为这是领导干部的事,是纪委的事,与个人没有关系,因此态度随意,能避则避,在教学上只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廉政法治教育的实践意义。而大学生参加课外文化活动则以兴趣爱好或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目的,对廉政法治建设这些与自身兴趣、学业关系不大的活动参与度不高。认识上的偏差、观念上的错误使得廉政法治建设在高校没有置于重要位置并获得足够重视。三是廉政规范的刚性执行不到位。当前我国高校都有相应的廉政建设规范,但是大多都是上行下效,各高校之间大同小异,缺乏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而制定的廉政规章制度,一些规章制度已不合事宜,形同虚设;一些规章制度过于分散,没能加以整合。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也是高校廉政法治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廉政规范制定后,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或者执行后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四是廉政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廉政法治建设要取得成效,关键看运行机制是否完善。一些高校没有把廉政法治纳入到党委的统筹规划中;一些高校纪检监察机构中,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干部挂名的多,做事的少,监督工作难以推进;一些高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配合,不能形成廉政法治建设合力。因此,高校必须顺应时势,把法治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课题,把廉政文化建设与法治建设有机联系起来,以法治促廉政,不断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实践方式和形式的创新发展。
2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的基本形态
高校廉政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是推动高校廉洁清正办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政的理论知识、社会评价、制度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概括。法治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保障力量,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无法治则无廉政。立足法治要求的高校廉政文化具有以下4种基本形态。
2.1理论形态
高校廉政文化在理论形态上表现为一种学术文化,它作为一种新的学术领域和理论研究课题,经过多年的积淀和传播,已经形成以理论研究机构为依托的传播载体,实行多学科、交叉学科相互整合,相互探讨开展理论研究的发展模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清晰、系统的理论指导,既包括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方面的廉政理论,也包括法学研究领域的廉政理论。廉政文化研究的法治课题主要是加强对廉政问题的法学研究,在法治的轨道上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实现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化,其理论实质就是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中的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而不仅仅是党史党建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道德问题。法治语境下构建高校廉政文化的理论形态,需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法治理念、法治内容、法治方式等进行深入探讨,提高廉政文化研究的学术和理论品位,进而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法治型廉政文化理论体系。
2.2价值形态
高校廉政文化在价值形态上表现为一种理念和追求,主要包括高校在廉政文化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的地位观、利益观、权力观、荣辱观等。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强调社会治理的理性、规则和秩序,这也正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价值追求。也就是说,廉政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标不仅是廉洁奉公、清廉从政,更重要的是要从法治的角度规范权力的行使,防范权力滥用、以权谋私行为的发生。因此,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除了是反腐倡廉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之外,更多的是一种法治价值、法治观念和法治精神的体现,需要运用民主的手段,依靠法治的方式来制约权力,构建以民主、权利、公平正义、法律至上为基石的廉政文化价值形态,为惩治腐败行为、防止权力变异、保证依法治校奠定思想基础。
2.3制度形态
廉政文化作为一种人类心灵的根本取向,必然要落实到制度上,依靠制度来实现。制度形态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其中,规章制度是为了规范高校全体成员行为而制定的成文规范,是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道德规范是规范职业道德行为的标准,具有倡导性;行为准则是高校全体成员在教学、管理活动中形成的习惯性准则,具有导向性和约束性。在一般意义上,制度有法内制度和法外制度之分,其强制力不同。一般制度上升为法律后,刚性更强,力度更大[6]。制度形态要求制度设计要反映法治的理念,通过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制度和具体制度进行合法、合理、合情的系统清理和制度安排,使得廉政制度充分反映先进的政治文化、法治文化、道德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并变成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刚性要求。
2.4实践形态
廉政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高校廉政文化的实践形态是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有关廉政行为的动态表现,包括组织管理工作、教学科研活动、课外文化活动等。廉政实践本身就是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其效果远胜于空洞的说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并通过师生的参与形成与廉政理念相吻合、富有本校特色的廉政行为文化[7]。法治不仅仅是一种治理方式,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心要从加强法治实践着手,在加强全体师生法治宣传教育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全体师生的行为,在教风建设上,抓好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的养成;在学风建设上,严格管理,奖罚分明;在管理工作中,推进民主管理,依法管理。通过法治的实践历练,把高校廉政文化所倡导的廉洁、清正、和谐、守法等融入到师生血液里,培养他们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约束好、规范好自身行为。
3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的建设路径
构建法治校园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8],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建设需要以法治为视角分析,重点在廉政理论、廉政意识、廉政规范、廉政机制4个方面。
3.1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夯实廉政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先进的廉政文化理论作支撑。廉政文化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以下3方面:一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廉政文化有关问题的论述和研究。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践中,留下了宝贵的廉政文化思想,这是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建设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系统研究。二是加强对中外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中外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定时期下习俗、政治、法律的积极反映和深厚积淀,我们要侧重研究中外传统文化蕴藏着的丰富的法律文化资源,如“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法不阿贵”的平等观、权力制衡的制度设计、法网严密的防腐法制,更要注重宏观廉政思想和刑事政策层面的廉政文化,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制度,挖掘其符合法治精神的廉政文化。同时,要通过借鉴中外历史上的优秀传统文化来培养高校的廉政法治心理。廉政法治心理是廉政文化建设的道德根基,具有根本性,具有从源头治理腐败的优势,有助于崇廉、尚廉文化潮流的形成,如何加以研究和利用意义重大。三是对个性鲜明、各具特色的高校廉政文化进行研究。针对当前高校廉政法治理论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资源,把廉政法治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学校精神文化以及教师的科研发展相结合,加强个性化研究,创造体现自身特色的廉政文化。
3.2加强廉政法治意识培养,发挥廉政文化的价值导向功能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一个民主法治建设的问题,也就是加快高校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校的问题。培养廉政法治意识,首先,要弘扬权力必须受到制约的理念。高校内部权力的划分,横向来看,形成了以党委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为核心的多元权力结构,这就要求既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又要处理好行政权和学术权的关系,限制行政权泛化和学术权力弱化。纵向来看,在深化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中,高校管理权重心在下移,院系和直属单位管理权在增强,这势必要求高校要下沉责任追究制度,启动对二级党政和部门负责人的责任追究程序,落实二层机构的廉政主体责任。其次,要弘扬公平正义理念。廉政是对公平正义的维护,而腐败则是对公平正义的践踏。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公平正义的价值出发,与人的理性相吻合,严格按照公平正义的原则来进行制度设计,使公平正义成为高校党员干部的基本价值追求。再次,要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意识教育。高校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学术责任,需要对学生负责、对科学负责、对社会负责。目前高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忽视人才培养、学术科研腐败、社会责任缺失等不良现象,需要通过培育责任伦理精神、提高人的素质入手,特别是加强高校教师的责任伦理教育,培育学术责任观,以学术自觉实现学术自律,提高高校教师防御外界各种致罪因素的免疫力,以达到“不想犯”的境界。最后,要加强大学生的廉政法治教育。法律只有赢得了普遍的心理认同,才会化作人们的内心自觉。大学生是高校的主要群体,加强对大学生的廉政法治教育,既是培养大学生法治精神和诚信道德的需要,也是弥补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缺失的需要。只有培养大学生对法心悦诚服的认同感,牢固树立法律规则意识,高校校园才能开出廉政之花。
3.3加强廉政规范建设,健全廉政文化制度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需要大力推进学校的制度建设,健全廉政规范体系,为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法治环境和制度保障。一方面,高校要根据法律和有关法规规定,结合自身实际,在科学、法治的轨道上健全廉政文化制度规范体系,建立一套与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教学科研活动、师生日常生活等相适应、相配套的廉政行为规范和实施细则,不断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促廉的良好法治环境。另一方面,应对教职工、学生在参与高校日常管理、行使监督权力、实现自我发展等方面的权益给予制度保障,充分发扬民主精神,广泛征求教职工、学生意见,扩大广大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发挥他们在廉政文化制度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明确各级领导责任,形成党政联动、分工协作、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高校的领导干部要广泛参与廉政文化制度的研究和制定,带头学习、领会制度的内涵,提高遵守和落实制度的自觉性。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案件线索处理制度,畅通举报渠道,严格查办案件,形成高压态势。各院系、各部门要建立党政联系会议制度,明确党政权责和工作目标,依权履职,加深基层党组织与行政负责人的交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纪监督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学代会等组织的建设,加强对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等思想和行为规制。
3.4加强廉政监督,推动廉政文化制度刚性运行
“廉政文化制度的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自始至终都充满着权力博弈和利益博弈,随时都有偏离正常运行轨道的可能。加强制度运行的监督检查就是为了随时纠正执行的偏差,保证制度得以顺利正确的运行[9]。”要真正确保制度的刚性,就必须完善监督机制,从严执行制度。第一,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权力配置。要促进高校权力授予、运行、监督的法治化,提高民主议事、科学决策、依法治理的水平,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制度化和法制化,使高校权力和师生权利在法律规制下取得均衡。第二,分清主次,突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的监控。要把高校一些具体层级、岗位、人员和环节作为廉政风险点,把视野、触角和措施延伸到这些具体的岗位和人员身上,细化到权力运行的每一个环节上,切实把好招生录取关、基建项目关、物资采购关、财务管理关、科研经费关、校办企业关以及学术诚信关等重点领域和关键节点的廉政监控,使廉政工作由“粗放”向“精准”转变,以“零容忍”遏制“象牙塔”内的腐败。第三,强化廉政规范制度的刚性执行。廉政规范的生命在于执行,如果不能有效执行,势必会严重影响到廉政制度的权威性。高校法治型廉政文化建设,必须在加强对廉政规章制度建构、宣传的基础上,加大对廉政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力度,亮出尺度标准,防止廉政规范制度执行疲软,确保学校领导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
4结语
构建法治型廉政文化,既是当前高校开展反腐倡廉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也是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发展的方向。只有把法治融入到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大力加强廉政文化理论研究、培养廉政意识、健全廉政规范和强化廉政制度执行,才能推动高校反腐倡廉建设健康发展,有效遏制高校的腐败现象。
参考文献:
[1]阎现章.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系统性与创新性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106-118.
[3]网易新闻.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EB/OL].(2010-03-16)[2016-03-11].
[4]中国教育新闻网.教育部党组关于推进高校惩治和预防腐败建设的意见[EB/OL].(2014-10-28)[2016-03-11].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EB/OL].(2013-02-25)[2016-03-11].
[6]曹伟.运用法治思维与治理现代化理念构建国家廉政体系———“反腐败法治化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行政管理,2015(2):151-153.
[7]张国臣.浅谈高校廉洁文化体系的构建[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34-36.
[8]承友明,吕中国.论高校法治校园构建的根本路径[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6(2):9-11,19.
[9]袁东生.要切实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执行力[J].中州学刊,2011(2):16-19.
作者:韦少雄 单位:河池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三篇: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探析
摘要:
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的优秀做法为例,剖析了廉政文化进校园应遵循的规律和把握的原则,以及在开展活动中面对的对象主体,并以大量生动、真实的活动案例介绍了吉林农业大学的具体操作办法和取得的效果,对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廉政文化;主体;创新
吉林农业大学党委深入贯彻中纪委等六部委下发的《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全面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中,主动适应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积极探索构建“校园中充满廉政文化,教学中渗透廉政文化,学生中倡导廉政文化,活动中体现廉政文化”的新途径和新举措,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和实践中下功夫、求实效,通过倾力打造“四个三”(即,把握“三大规律”,明确方向;遵循“三个理念”,挖掘内涵;服务“三个主体”,夯实基础;坚持“三个创新”,拓展载体),全面提升了学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发展水平,探索出一条具有农大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设科学发展之路。
一、遵循“三大规律”,科学定位廉政文化进校园
按照高等教育发展、人才培养及反腐倡廉建设“三大规律”的内在联系和要求,科学分析定位校园廉政文化建设,对高校传承人类文明成果,传播先进文化,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创建和谐校园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我校注重把廉政文化放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党风廉政各项工作的大背景去认识、去谋划、去运作,把廉政文化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有机结合起来;把廉政文化建设与纪检监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制度、监督的整体效应。通过激发廉政文化的教化导向功能,强化师生廉洁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健全廉洁、诚信的思想品格。从而提升校园文化的格调与品味,使高校内部管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和谐统一,井然有序。
二、把握“三三”原则,提升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新水平
认真思考“如何落实,怎样监督,如何预防、怎样教育”的问题,提出“三三”原则,着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
(一)坚持“三个理念”,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性
一是坚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理念,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勤政廉政建设相结合。把廉政文化建设与干部勤政廉政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提升了干部“权力”为党、人民及其事业所用的能力。加强了干部“质能”提升、拓展及其作用发挥。二是坚持“教师廉洁从教”理念,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肩负着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神圣职责,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坚持把依法治教、严谨治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贯穿师德师风建设的始终。三是坚持“大学生廉洁诚信”理念,使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的主体。工作中,我们充分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从学生思想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各种载体,在活动中宣传廉政文化,在学生中传播廉政文化,在“两课”中宣讲廉政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贯穿廉政文化,提高大学生对廉政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廉政道德观和人生价值取向。
(二)面向“三个主体”,增强廉政文化进校园的针对性
1、坚持党员干部以责任教育为主,提高廉洁从政意识。一是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规范干部用权。落实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年度考核制度,通过制度约束人,通过制度引导人,通过制度教育人,通过制度明确职责,达到了促进学校干部廉政勤政的目标。二是以学习教育为抓手,提高干部修养。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廉政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风廉政建设相关规定,提高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组织新任科处级领导干部任职前廉政谈话、廉政知识测试、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等,提醒教育党员干部时刻规范从政行为,树立廉洁奉公理念。三是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引导干部进步。坚持正面典型引导人,开展优秀共产党员、“巾帼建功”先进个人的评选活动,树立廉政勤政先进典型,弘扬新风,树正气。也通过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人。
2、坚持教师以肩负育人使命教育为主,端正廉洁从教观念。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征文、“廉政建设促发展,廉洁自律我先行”影视欣赏、征文书画比赛、讲课大赛、整治学术不端行为等活动,提高教师廉洁诚信从教,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以和谐、平等为核心的发展观,落实学校的一切活动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宗旨。把“依法治教、廉洁从教”贯穿师德教育始终,将清教廉洁考核作为教师聘任、晋级、奖惩的依据,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增强教育的广泛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树立“廉洁从教”的良好风尚。
3、坚持学生以廉洁诚信教育为主,树立廉洁做人观念。一是精心确立主题,以点带面增强廉政文化渗透力。通过开展大学生“敬廉崇洁、诚实守信”“博学修身励志成才”“人生•责任•价值”等主题教育活动,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加深广大学生对人生理想、责任、价值的理解,激发大学生自觉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精心打造特色,由表及里增强廉政文化影响力。注重打造品牌文化,推出精品文化,锻造高雅文化。扶持精品文化社团,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原创。,营造良好的“人人参廉、人人促廉、人人保廉”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三)坚持“三大创新”,增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1、创新机制,推进廉政建设上台阶。一是健全机构。成立廉政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及相关工作部门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党委宣传部和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的优势,形成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专题化、系统化。二是完善制度。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制度建设,同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强化责任分解,严格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协调发展,相互促进。
2、创新载体,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上水平。一是优化文化载体。充分利用现有的校园文化平台,发挥廉政文化在校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扩大校园文化的内涵,同时学校深厚文化积淀、校园格局、路牌、建筑及工艺雕塑等无处不渗透着廉洁文化,全校师生在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环境中感受到廉政教育的浓厚氛围,达到于无声处见廉政的效果。二是拓展宣传载体。通过专题网站、校报、广播、廉政简报、画廊等夯实文化阵地,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文化形式,用正面的舆论引导人,用典型事例教育人,扩大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宣传力度和广度。三是深化课堂教学载体。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廉洁诚信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持久地开展廉洁教育的有效形式。
3、创新方式,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上层次。一是创新方法重举措。创新学习方式方法,采用“紧扣上级文件学”“借助媒介学”“走出去请进来学”。总结好经验,总结好思路,总结好做法,提高廉政文化学习的深度。二是创新形式重实效。利用春秋季干部教育培训、中心组理论学习、报告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等,扩大覆盖面,增强针对性,拓宽廉政文化进校园的广度。
三、廉政文化进校园取得的成果
一是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近两年来,我校站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来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层面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从加强研究入手深刻把握廉政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在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我们的思想更加解放,研究更加深入,思路更加清晰,行动更加自觉,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新颖,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二是内部管理更加民主科学。学校始终坚持弘扬科学、民主、公平、公正的鲜明旗帜,稳步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全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高校中,打造形成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领域的“知名品牌”,进一步拓展了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强化了我校党员干部依法依规办事的意识,维护了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使学校上下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推进了我校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三是和谐农大氛围更加浓厚。坚持“以人为本”,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的独立与尊严为出发点,以广大教职工需求和利益为根本点,营造人人平等、竞争的公平的氛围,使每名教职工和青年学生都能通过公平竞争来获得自身的利益,实现学校与个人的共同发展,构建了吉林农大的信誉体系链条,筑牢了和谐校园的道德基础。
作者:刘青竹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