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师范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范文

高职师范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师范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师范廉政文化建设的措施

一、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内化存在问题

近年,随着办学规模扩大,高职师范院校权利相对集中,存在腐败、犯罪的隐患。并且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在主流意识、诚信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师范生“师德”和“师化”的校园文化要求,使得上述问题在高职师范显得更加突出。[2]在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主体内化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在发动主体上存在困难发动主体上的困难主要存在两个层面:首先,全体教师和教辅人员对于加入建设主体行列的态度不积极。例如学者郑又贤在谈到廉政文化建设的困难中说“就目前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而言,还是难以令人满意的”。[3]在实际社会生活实践中,教师对廉政文化建设缺少热情,不想接受廉政校园文化的改造,不喜欢对一些人和事务进行评判和批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职师范院开展廉政文化建设。

(二)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建设在改造主体思维上的困难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包含廉政文化思想、廉政文化制度和廉政文化行为。因此,廉政文化建设只有进入人的主观意识范畴,逐渐形成人的行为和组织制度,对于高校而言才具有现实意义。廉政文化建设研究相关理论具有丰富的观点,是新颖而且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例如郑教授所说:“这些好的经验或观点,在多大程度上开始转化为人们、特别是公务员或领导干部的自觉理念或追求?无需讳言,实际情况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4]。因此,高职院校在廉政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认识误区,其主体的廉政文化意识认知不足,从而使主体产生内化困难,进而导致建设主体自觉参与性薄弱。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足,这无疑会导致一些腐败文化在高校乘虚而入[5]。因此,廉政文化的建设主体内化思想的提出,在现阶段高职师范院校存在各种思潮的情况下更具现实意义。

二、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内化”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内化”的要求具有层次性从文化原理来分析,首先是核心层的高校精神层面廉政文化内化,具体来说是指广大教职工形成的廉政价值理念、廉洁意识等。其次是高校廉政制度层面,具体而言包括领导廉洁自律制度、教师的廉政职业道德等。最后是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行为的内化,即规范有序的办事模式的养成。不同层次具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困难。

(二)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主体的内化需要经过认识、认同和内化阶段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主体的“内化”在实践上是一个分为三个阶段的动态系统,必须经过认知、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在认知阶段,内化主体需要认知廉政文化基础知识,具备高校廉政主体的责任意识、耻感意识、法制观念和民主监督意识;在认同阶段,高校领导干部、教师、学生面对各式各样的文化潮流时,既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思潮,也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的负面思潮,需要内化主体进行分析、判断和选择,形成廉政文化的思维模式;内化阶段,指主体将廉政理念和文化成为人的思维模式,成为固化的行为方式。

三、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内化”的路径探解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需培育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内心深处认同廉政文化,才会视为自己的职责,才会具有主人翁姿态。

(一)丰富廉政文化教育内容,促进主体的认同。主体的认同感需要建立在各自责任意识的基础之上,认同廉政文化,从而内化为各自主体的主观意识行为;同时,主体的耻感意识是主体责任意识建立后的自发情感,在个体的行为活动违背公共利益时,在遭受到否定后而在内心产生的羞耻感。因此,应加强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校园文化主体的法治意识,主体从认知到认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法治从根本上保证廉政文化体系的长期推行;还应加强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校园文化主体的民主监督意识,其职责担当、荣辱观念、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这四个要素构成主体廉政文化内化主要意识结构,主体廉政意识本体感的积极性的加强,是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动力。

(二)夯实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的制度建设,使主体在内化时间上获得保障师范院校的“师风”“师德”校园文化的形成需要从学校培养人的各个环节进行渗透和浸润,同时其形成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动态过程,需要校园廉政精神和廉政理念内化为人的意识和行为,外在体现为调节各主体行为的具体的固化社会关系。从廉政文化制度功能的角度来分析,在制度的长期约束下,各主体会“照章办事”,制度会逐渐地内化为各建设主体的自律意识,从而获得与己相符的同质感。高职师范院校的校园文化由于扩招和学校升格等原因也存在一个规范问题。鉴于高职师范院校的在主题内化方面需要长期性,并具有复杂性,所以,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需要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应进一步夯实高职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的各项制度基础和执行力度,力争和师范院校特有的“师风”和“师德”校园文化相互融合,在学校的各个育人环节进行渗透和浸染,从而在源头上培养优秀的“德高为范”的师资力量。

(三)开发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模式,增进建设主体的内化程度高职师范院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师范性的育人校园文化,这种文化存在于师范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由于高职师范院校大都由中专师范学校升格而来,所以,在校园文化的各项教育方法和模式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这些是开发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教育新方法和新模式的重要精神基础。同时,高职师范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教育资源,这也是开发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教育的新方法和模式的现实物质基础。

高职师范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是廉政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所以,开发师范院校校园廉政文化教育需要在学校现有的资源基础上,发展新的廉政文化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建设廉政文化的内化环境,促进廉政文化建设主体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廉政文化教育模式是榜样教育与警示鞭策相统一;主题形式教育与自我形式教育相统一。用榜样教育与警示鞭策来引领和警示;集中的重点性教育与分散的针对性教育相结合,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强主体的内化,从而使高职院校的廉政文化教育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人的认识过程总是从实践和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因此,在加强实践性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该利用自身理论研究的优势特点,组织高职师范院校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廉政文化的理论研究和交流,为高职院校廉政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全胜 单位: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公共教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