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耕文化下的生态旅游的价值和发展范文

农耕文化下的生态旅游的价值和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耕文化下的生态旅游的价值和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耕文化下的生态旅游的价值和发展

[摘要]农耕文化的传承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农耕文化传承发展的背景下,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发展,能促进乡村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产生着积极的影响。本文结合乡村振兴时代背景,基于农耕文化的传承,对生态旅游的价值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探究,旨在借助生态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加快美丽新中国建设发展进程。

[关键词]农耕文化;生态旅游;价值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加快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而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路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则是农耕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历程中,要深刻认识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并以此为基础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凸显生态旅游建设中的农耕文化特色,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基于农耕文化的生态旅游发展价值

农耕文化是我国农民群众在长时间发展农耕生产活动过程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作用,传承农耕文化能促进我国乡村文化体系的特色构建,也能支撑美丽新乡村建设的全面优化发展,使美丽中国建设能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从农耕文化背景审视乡村地区生态旅游建设发展的价值,发现主要价值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其一,能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农耕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长时间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深厚文化积淀,能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能促进乡村地区血脉的延续,也能对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特色旅游经济体系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将农耕文化的开发与生态旅游建设紧密融合在一起,能凸显农业生态旅游开发的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在丰富生态旅游建设内涵的同时,也能凸显生态旅游开发的特色,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建设工作中取得良好的发展效能,形成全新的发展规划模式[1]。

其二,能促进农业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中华传统农耕文化在现代农业建设发展中的有效应用,能为乡村地区构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提供相应的文化支撑。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始终践行天人合一的思想,本身蕴含一定的生态意识,促进农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在农业生产和农业建设方面,促进生态系统的有机协调,能突出农业经济体系建设的生态性和和谐性,可以为生态旅游经济的开发提供良好的支撑,有利于在乡村地区建设发展实践中渗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真正使农业生态体系的构建表现出生态美和百姓富的和谐统一[2]。

其三,有助于凸显农业旅游经济建设特色。基于农耕文化对生态旅游进行开发,对农耕文化支持下的农业生态资源进行整合应用,能在生态旅游建设发展实践中,彰显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特色,能通过对农耕文化的开发和利用,提高生态旅游建设效果,使生态旅游地建设能对乡村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在践行人与自然和谐思想的基础上使农业经济建设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可见基于农耕文化促进生态旅游的开发,能构建全新的生态旅游建设发展体系,凸显生态旅游建设特色,使我国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体系的建设展现出特色吸引力,带动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二、农耕文化背景下生态旅游建设发展措施

在农耕文化背景下,积极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凸显农耕文化的特色,促进新生态旅游发展体系的构建,彰显农业生态旅游的优势,在新时代背景下就要将农耕文化的挖掘作为基础,重点针对生态旅游建设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开发,使生态旅游经济活动体系的构建能引领乡村振兴建设的系统推进。下面就结合农耕文化背景,对生态旅游建设发展路径进行系统的探究:

(一)传承农耕文化,丰富生态旅游文化资源

农耕文化资源是农村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资源形式,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重点探索农耕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发展,能在建设生态旅游发展体系的过程中,丰富文化资源,提高文化的综合影响力[3]。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农耕文化的开发和利用,在对生态旅游经济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就可以从文化的有机传承入手,在生态旅游建设中设置农耕文化的传承项目,从而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文化资源,提高生态旅游经济建设发展成效。例如丽水市松阳县斋坛乡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历史,历来有斋坛粮仓、农业之乡的美誉。在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过程中,斋坛乡重点对农耕文化的传承进行开发,从展示农耕风情入手,积极开展了农耕文化踩街、农耕体验活动、农耕风情展演、古村落探寻、非遗手工制作等方面的活动,促进生态旅游开发工作的稳定推进。在传承农耕文化的基础上,斋坛乡在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将生态旅游资源与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整合,设计和开发了多种类型的农业旅游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模式,重点促进生态旅游文化体系的系统构建和经济活动的全面创新,使斋坛乡的农业生态经济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为新时代背景下农业生态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也使乡村振兴建设背景下农耕文化的传承和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巨大的效益[4]。

(二)开发农耕文化,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

农耕文化的有效开发能对农业生态旅游体系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在有效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乡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开展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在实际推进农村经济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选取合适的切入点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在深度挖掘文化的基础上,从构建乡村特色生态旅游品牌的角度开展各项建设工作,确保能真正构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乡村,带乡村地区实现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提高乡村建设工作的整体发展成效[5]。如桂林阳朔地区就对农耕文化进行系统的开发,针对特色农业生态旅游品牌的建设进行了多元化的探索,现阶段已经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生态旅游文化服务体系。在桂林阳朔地区对农耕文化进行系统开发的过程中,把握本地区的农耕文化优势,将金桔、夏橙、砂糖橘的农耕产业作为基础性的工作,不断促进现代农业生态技术的应用,构建了“一村一品”生态农业产业建设发展格局。同时,在对农耕旅游进行开发的过程中,将打造特色品牌作为基础,在全县范围内构建了全国性的农业旅游示范点,农业观光园130多个,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影响力明显地提升,现阶段阳朔生态旅游建设已经形成了相应的品牌效应,在对特色农耕文化进行开发和应用的基础上,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综合影响力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建设工作的系统推进奠定了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农村农业经济的综合发展进程。又如湖南省也重视农耕文化的开发和生态旅游品牌的构建,并在工作实践中作出了相应的探索。从郴州嘉禾县神农家园农耕文化休闲山庄的建设能看出,在山庄的建设方面将特色农耕文化与生态旅游开发紧密融合在一起,系统设置了农耕生活体验区、奇瓜异果观赏区,还重视特色生态观光游览景区建设,打造了融合“吃农家菜、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多种元素的休闲度假品牌,使农耕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

(三)整合农耕文化,凸显生态旅游特色优势

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要想提升综合影响力,就要将特色优势的彰显作为前提和基础,只有能聚焦文化振兴,将各地区农耕文化的资源禀赋挖掘升级与生态旅游开发融合在一起,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名片,凸显特色发展优势,才能促进生态旅游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在实际工作中,基于农耕文化的开发和利用,要注意在地区范围内促进全域农耕文化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的有机融合,对各地区现有生态旅游项目进行级和改造,从而在文化资源的支撑下凸显生态旅游的特色优势,使生态旅游建设方面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6]。如甘肃省庆城县在发展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就将农耕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的建设和开发融合在一起,对驿马湖羊小镇、赤城苹果名镇、白梁黑河大峡谷、玄马观光农业示范镇、赤玄马玫瑰庄园、马岭黄酒古镇、川民族商贸小镇等乡村旅游项目融合在一起,构建了能凸显地区农耕文化和地方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小镇,并且在旅游小镇的建设发展中,对特色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极大提高了生态旅游建设开发的综合影响力。以马岭黄酒古镇的建设发展为例,在新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背景下,马岭黄酒古镇重视对农耕文化的系统挖掘,对本地区范围内的民族文化、饮食文化和建筑文化进行开发,构建能融合“观光、旅游、采摘”农耕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小镇,并且有意识地促进农业文化资源与生态资源的融合应用,构建特色旅游开发项目,促进乡村特色农耕文化优势作用的彰显,使生态旅游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阶段已经初步构建“山、水、城、人”四位一体的农耕文化生态旅游建设发展新模式,不仅能在市场竞争中展现出特色优势,提高旅游经济的农业影响力,并且还为区域范围内乡村振兴工作的系统推进和科学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7]。

结语

综上所述,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社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重要财富,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根基性的组成部分,发扬农耕文化,展现乡村建设的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是促进农业社会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因此基于农耕文化背景,要重新审视生态旅游开发的价值,从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积极促进生态旅游的系统开发和规划,有效推动生态旅游建设发展取得理想化的发展效能,在发展实践中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作者:李璇 彭灵芝 单位:湖南交通工程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