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范文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边境小城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及建议天府之国,山川秀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2020年新春伊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重点开展文旅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8项工作,提出加强成渝双城文化旅游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竞争力的巴蜀文旅产业带,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代表们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等提出建议意见。

打造“三九大”名片

近年来,我省紧紧围绕打造“三九大”这一四川文旅名片,唱响“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品牌,采取系列措施,取得一定成效。进一步推进“三九大”建设,合力打造文旅高地,李芳芳等代表提出,把“熊猫”与“古蜀”作为四川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将相关文化元素广泛植入旅游窗口。实施品牌外宣工程,支持古蜀文物、大熊猫走出去,组织三星堆、金沙文物以及大熊猫组合成不同形式的文物外展、大熊猫交流、四川文化周等对外交流活动。大力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建立省地共建、共享管理体制新模式,高水平推动三星堆申遗、展陈等工作。白玛介等代表建议,省委、省政府对“大九寨”文旅发展联盟进行统筹领导,将“大九寨”联盟打造成团结、互助、共赢的新时代民族地区发展典范,实现资源共享、品牌共创、客源共济、市场共拓、人才共育、基础共建、区域共治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推进成渝文旅合作

吴新春代表就“打造成渝休闲旅游线路品牌”支招献策:建立成渝城市群文旅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促进协同发展,逐步实现平台共建共享、资源互通互补;建立区域性扶持优惠机制;布局大型文旅项目;建立精品艺术创作生产和交流合作机制;加强文旅人才交流培训;共同打造川渝轴线城市文化旅游节活动品牌;建立联盟旅游精品线路,强化联盟城市旅行社、景区(点)、酒店、民宿的合作,依托成员单位“吃、住、行、游、购、娱”的主打“拳头”产品,构建集旅游服务、旅居生活、游客消费为一体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来自川南的唐卫东代表则提出,通过乡村旅游引领,快速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要改变对旅游的狭义认识,一谈发展旅游就离不开打造多少公园、修建多少湿地、建设多少场馆,应看到一筐车厘子让茂县汶川车水马龙,一朵桃花挑起了龙泉旅游的重担,一朵牡丹成就了洛阳牡丹之都的力量!”应注重种花赏花、种果采摘、养鱼垂钓、养畜狩猎等与旅游相关的功能延伸,树立乡村旅游全融合观念,让农业资源成为旅游载体,找准卖点,卖健康食材、卖健康生活、卖健康药膳、卖健康花果园,打造乡村旅游区域品牌,让旅游发展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巴中是巴人发源地之一,处于巴文化中心区域,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应当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旅产业带。”李本勇代表由此提出加大对巴中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文旅合作支持力度的建议。

充分用好红色文化资源

“红军文化公园是以红色为灵魂、以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为内核、以红色配套展示和区域自然资源为辅助的全方位红色产业发展平台。”张蓉代表提出关于建设川陕片区红军文化公园的建议,公园建成后可集红色文化、旅游、教育、自然生态、特色商业与当地特色融于一体,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国家级红色产业发展示范园,带动川陕片区周边其他省市、乃至全国其他红色文化资源聚集区经济发展,实现地方财政增收和老区人民脱贫致富。袁朝毅代表呼吁在故里创建国家级5A旅游景区。充分利用故里景区、劳动文旅特色小镇资源优势,重点建设红色文化研学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学院等项目,着力打造故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雕琢“大蜀道”文旅精品

飞栈连云的大蜀道,与万里长城、大运河一样,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又一伟大工程,堪称世界奇迹。同时,大蜀道是巴蜀地区与关中地区乃至中原地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联系和交往的通道,是多种文化的融合之地,大蜀道正成为四川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和热点线路。“但旅游产品品质不高、业态不丰富、文旅融合不够、游客参与性体验性项目缺乏。”马红代表认为,打造“大蜀道”文化旅游精品,一定要加快编制建设总体规划,使“大蜀道”文旅品牌打造有章可循、有的放矢、形成合力、事半功倍,做好项目的包装规划、招商推介、资金补助,加快推动蜀道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工作等。

让“李庄”成为科研学术教育基地

我省宜宾长江边上的李庄,不仅有保存较完整的清代建筑,更在抗战时期接纳了教育文化科研单位的学者、师生及家属共1万多人,名列抗战后方四大文化中心之一。追寻这段尘封往事,最值得挖掘弘扬的是蕴藏其中的学术报国精神。去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惠小勇代表提出,在贯彻落实这项重大决策部署中,应积极推动将李庄打造成为全国性的“学术报国”教育基地。“目前李庄2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中只有10余处得到了修复和保护,要在加强遗址保护的同时,加强对相关文物和资料的收集、整理,深入开展李庄抗战文化研究,激励和引导广大知识分子和高校师生树牢静心笃学初心,勇担科研报国使命。”他建议,借鉴红色教育基地的成功经验,将李庄定位为端正学术风气的全国性教育基地,让广大知识分子在此感悟受教、塑形铸魂。

作者: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