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文旅融合成为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实方向,但是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存在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够、产品层次单一、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通过产学研结合探索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途径与模式,一是寻找办学体制新模式,二是从实践技能的培养出发,强化旅游教学与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结合。
关键词:产学研;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2018年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国家旅游局与文化部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新机构的成立充分说明了文旅融合成为现实发展的方向,旅游发展在文化导向和文化深入方面会进一步促进整个产业升级。这对于文化资源丰富的河南而言是个很好的契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与其丰富的资源极不对称,与很多旅游强省相比差距较大。
一、河南省文化资源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深度不够河南不仅拥有丰富的历史、宗教、红色旅游、生态等文化景观资源,还有茶、酒、民俗等文化风情资源,戏曲等文化艺术资源。丰富的资源是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优势。但由于存在开发盲目、粗放等问题,不利于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另外,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层次低、层面浅,大多是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简单结合,或停留在文化表层元素的包装设计上,忽略了河南文化深厚的背景和内涵。
(二)文化产业过于依赖传统资源,产品层次单一,缺乏创新首先,从旅游资源的产品开发来看,河南的产品层次相对单一。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满足不同游客层面的三种类型需要,即基本层面(陈列观光型)、提高层面(表演欣赏型)、发展层面(主题参与型)。河南目前的文化旅游开发中三个层面虽然齐全,但总的来看还是以纯粹资源文化景观的陈列观光型为主。这样,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和扩展旅游消费。河南在度假休闲、观光游览、商贸购物、会议会展、文化娱乐等多层次的旅游产品方面还有广阔的开发空间,应该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资源的功能结构,从而满足游客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其次,从旅游资源的产业利用来看,目前河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慢。作为文化资源大省的河南:一方面,要保护、继承和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结合时代需要与本身优势创造符合时代与地方特色的时尚文化和消费文化,设计增强互动的现代文化活动和会展活动,以满足当今市场和日益提高的旅游消费需求。现代旅游业应该是一个集旅游观光、购物、体验、娱乐(动漫、影视、网游)、文化会展、主题公园、文化广场等诸多领域的产业链,应该综合高效地应用系列具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核心竞争力的文化资源。
(三)旅游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缺乏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科技创新和创意是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二者的融合一方面依靠人的知识和天赋、智慧和技能,一方面要借助高科技与创意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加工和创造,这样才能产生高附加值产品,从而创造财富。而且,竞争日益剧烈,如何运营也是关键。因此,旅游文化产业的提升急需的是懂旅游、文化、市场,会管理,了解科技,能创新的复合型人才,河南这方面人才严重不足。
二、产学研结合构建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模式
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等院校将科研成果、相应人才输入企业,促进河南旅游文化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逐步完善专业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办学思路,从而进一步促进理论研究、优化人才输出,最终形成以学以研带企,以企促学促研的良性循环。高职院校办学的动力与依据是产业需求。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近几年的人才培养也正遭遇出口狭窄、校企合作单一等问题。因此,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双需双赢”的原则,本研究积极探讨产学研结合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途径与模式。
(一)完善办学体制
1.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河南旅游企业普遍存在以市场为导向、过多从商业角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问题,这势必造成资源的浅应用和浪费,主要表现在对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不足,不能“淋漓尽致”地弘扬与展现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需要教科研人才相对集中的高校与其对接。而对高职院校而言,与企业结合,培养实用型人才正是其办学目的。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目前和企业的合作主要是通过共建“校企合作委员会”等形式进行。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校企双方协同完成学生的培养,通过“2+1”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了2年专业系统的教育之后,送至相关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践。目前已经与河南康辉国际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原铁道国际旅行社等多家旅行社,杭州喜来登酒店、郑州黄河迎宾馆、大河国际酒店等多家星级酒店联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保证了学校与企业长期、稳定的合作,确保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与社会、行业保持十分紧密的联系,教育教学工作不脱离社会的需求。但是针对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而言,这种合作模式尚不成熟且过于单一。因为文化资源的产业化过程是需要相对丰富而成熟的文化知识背景和旅游应用技能的,更适合高校教师与企业合作,学生作为参与者和实践者。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服务型技能型专业,比如酒店管理。
2.成立校企合作董事会这种合作模式能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比较适合学校与初创时期的旅游企业联手,比如景区,利用学校的教研团队协助景区从景区规划和文化资源的开发入手,直至推广运营,然后输送人才。这样,旅游企业在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方面与学校进行教学领域的合作,如共同研究教学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学计划、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人员交流办法。学校参与景区的开发情况、活动策划情况、旅游工艺品的市场反应、文娱活动的文化渗透情况与效果,这些都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经营效益进行检验。在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的过程中,企业也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相关指导,同时也应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
3.建设营利性教学实训基地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校根据自己所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及当地文化特色,结合专业特点,在学校开办酒店、旅行社、旅游工艺品加工厂等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和毕业设计场所,同时也为进行相关的科研提供便利。教师身兼二职,既投身校办企业的管理运营当中,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及时掌握该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这种形式可充分运用学校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同时又能避免校企合作中的很多利益纠纷。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很多文科系部的综合利用和整合,如,酒店或旅行社涉及服务、管理、营销、公关、商贸等专业,旅游工艺品加工厂涉及旅游地理历史、中国民俗文化、工艺美术设计与制作等相关系部与专业。这种整合可充分利用学校资源。
4.共建实体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学校、企业均以市场需求为基础,以经济杠杆为准则,组建不同形式的联合实体,如共建企业、共建学院、共建研究中心等,实现生产、教学、科研一体化。该合作形式加强了各单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资金、信息、平台、人才等资源共享。高职院校为企业输送合适的专业人才,而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人才培养的实践平台。
(二)从实践技能的培养出发,强化旅游教学与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结合
1.积极申办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迫切需要的新专业根据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相关专业应在提高原有专业建设水平的同时,结合河南旅游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和高职院校现有资源,不断推陈出新,进一步细化或新增相应专业。如:会展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电子商务、旅游工艺品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服务与管理、出境领队、旅游文艺表演、壁画与环境装饰、旅游策划等。一方面,积极推进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等核心专业向精品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开设其他相应岗位需求旺盛的新专业。这样不仅能推动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建设,也能逐步创建自己的品牌。
2.积极推动符合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需要的教学改革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懂得如何将河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河南旅游产业很好地结合起来,将深广的文化内涵有机融入整个旅游产业链条中去,同时还要懂营销、会管理,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他们既要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又要根据市场情况灵活应用。高职院校要根据产业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很多高职院校对人文学科不重视,在设置课程时,强调实践课程,对传统文化课程进行了大幅削减。结合河南目前发展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出现的低质化现状来看,这是教育上急功近利的一个恶果。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和传统文化素养,人才就失去了应有的思维张力和创新来源。河南旅游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人才首先要熟悉文化,所以,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等相关课程不应削减反而应该适当增加。其次,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推进模块化教学和项目化教学。将专业内容通过整合细分为具体模块,通过模块化教学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项目化教学以行为为导向,具有实践性和开放性,侧重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实际应用。这非常吻合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人才要求。
3.加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方面的科研成果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深化产学研相结合构建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产业化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积极参与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相关科研。以旅游工艺品的研发为例,河南省有着很好的旅游工艺品资源:首先,作为文化产业,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内容,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工艺品的一个系列产品主题。其次,不缺旅游工艺品的形式,河南拥有钧瓷、唐三彩、朱仙镇木版年画、草编等诸多工艺品形式,每一种与丰富的历史文化、风土民俗、神话传说等内容结合都能生产出品种繁多的产品。然而,河南的旅游工艺品销售在整个河南旅游产业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到5%,可见河南省在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生产上严重滞后,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研发团队,传统旅游工艺品产品形式单一,同质化严重,缺乏艺术性和收藏性。因此,相关高职院校可以依赖旅游相关专业的师生,成立文化资源整理课题组,通过文献和基层调研,对河南的所有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类别化整合,将文化资源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细分并加以丰富,使之形象化;再由艺术系师生成立文化资源研发设计课题组,对文化主题和表现内容进行形象化设计并形成艺术作品;然后交由旅游工艺品生产企业将这些成果物化为工艺产品。这个过程体现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樊泳湄.以创新开发民族文化资源[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5):118-120.
[2]伍鹏.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互动发展刍议[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25(1):76-80.
[3]王枬,周江林.以产学研结合搭建旅游人才培养的平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5(2):54-58.
[4]冯德显.河南旅游产业化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57-62.
[5]万陆洋.河南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索研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5):79-80.
[6]张春香.河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及其优势分析[J].中州学刊,2018(6):80-83.
[7]罗灵.河南文化旅游产业现状及转型升级路径研究[J].市场研究,2017(2):39-40.
作者:蔡黎 单位: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