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范文

论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论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论少数民族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丧失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生态旅游追求的宗旨背道而驰,旅游资源的枯竭,民族文化的商品化、庸俗化,最终将会影响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导致文化和经济的两败俱伤。因此,保护、传承、发展已成为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乃至全国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从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纪念品设计这一角度出发,探讨创造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对推动民族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2]。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现状

中国旅游纪念品的开发成果与旅游业发展速度不相匹配,据统计中国旅游纪念品占旅游经济配额不到20%,作为新兴旅游目的地的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区域的旅游纪念品更缺乏系统科学的开发,由于处于西部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旅游项目仓促上马,经营者不重视旅游纪念品设计,产品雷同,简单地把在城市仿古街随处可见的檀香扇子、真丝围巾、首饰工艺品等物品当做纪念品进行兜售,张冠李戴、牵强拼凑,旅游纪念品缺乏地域文化特色,与本土文化环境脱节。此外,由于缺乏相关机构科学的引导,当地一些民间小作坊应景式的生产手工绣片、民族首饰等物品,这些纪念品品种单一,做工粗糙,仅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游客从中无法感受到浓郁而独特的民族风格,这自然难以刺激他们的购买欲望[3]。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定位

以西南少数民族文化景观为目的地的生态旅游,不同于传统的以风景名胜为目的地的大众旅游活动。它强调以欣赏和体验为内容,参与者从中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因此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纪念品设计定位应落实在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原生态特色、绿色生态性等3个方面。

1文化特征

西南少数民族人文特征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原因,文化特征是民族地区在形成过程中人类留下的历史痕迹,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4]。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表征,如同样处于西南地区,壮族与彝族、苗族不同的文化特征在刺绣作品上都有所表现。广西壮族刺绣做工精细,大面积的繁绣,以密集的绣法为基调,布局整体和谐,细腻严谨;四川彝族刺绣以挑花、贴花、锁花的手法为主,色彩搭配上采用茶花红、绿、黄等颜色,作品色彩强烈,粗犷并有较强的立体感;而贵州苗绣则以五色彩线织成,图形主要由规则的若干基本几何图形组成,常用对比强的手法进行色块的分割与组合,风格热烈而奔放。因此设计时要针对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深入挖掘其精神内涵,使纪念品与当地民族风格切合,这样才能让旅游消费者从纪念品中体会设计者所要传达的民族文化,从而使旅游者在文化差异化体验中获得精神享受。

2原生态特色

原生态民族文化是生态旅游发展的根本,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之所以吸引旅游者的目光,不但在于它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还在于它与现代工业化不同的原生态文化。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是当地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人们传统自发形成的生活、生产方式,最古朴的文化艺术。日本民间艺术家盐野米松曾对原生态的手工艺这样评价过:“当没有了手工业以后,人们才发现,原来那些经过人与人之间的磨合与沟通之后制作出来的物品,使用起来是那么适合自己的身体,这体温让使用它的人感觉到温暖。”把具有原生态民族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或手工的饰品、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切入到少数民族文化景观纪念品开发中,既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又能让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与城市生活不同的原生态文化,旅游者从质朴的手工制品中获得情感的需求,他们买到的不但是旅游纪念品,更是抚平浮躁心灵的藉慰品。

3绿色生态性

日益恶化的生活环境,让都市的人们常被工业污染、化学合成剂包围着,生态旅游让他们获得返璞归真的心灵享受,无论是天然绿色饮品、山货、药材,还是运用天然植物作染料的布匹、动物牛骨制作的饰品、葫芦做的生活工具等,这些农耕文化下的西南少数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包涵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旅游纪念品可以从内容、材质到包装上注入绿色产品的元素,使之兼具审美性、纪念性和实用性的功能,从而满足旅客亲近自然的心理愿望。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纪念品的设计策略

第一,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纪念品的品种。有生命力的少数民族文化往往是长期沉淀积累的成果,它已渗透到生产、生活、宗教当中,在吃穿用住行方方面面都体现出本民族丰富独特的文化。除了绣球、蜡染布、首饰这些司空见惯的纪念品之外,设计师还可以从当地的器物、食品等方面去寻找可用的素材,并通过现代传播方式去展现民族文化,扩宽纪念品种类,增加系列化产品,让旅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设计师可通过对当地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的鉴别,寻找那些造型及材质独特且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器物,瑶族常用的打油茶工具——竹制漏勺、小木棰,侗族妇女的刺绣头巾等这些“活”的原生态物品,都可成为纪念品的素材。设计师把这些包涵有本民族文化的手工物品,经过适当的加工和包装,就可使之成为当地的纪念品。如水族传统的米斗工具,是传统农耕生活的缩影,设计时在保留其木质的材料特征和独特的造型特点的基础上,体量的大小上略作调整,就可制作成一个既具有陈列价值又具有收纳实用价值的民族记念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食品是旅游纪念品的一大资源。在生态旅游中,游客常常有意携带当地绿色的土特产品自用或送人,但由于生态旅游在中国起步较晚,在民族地区旅游纪念品市场鲜见成熟的生态食品。其实谷物、干菜、茶叶、草药等这些民族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在经过合理的开发与包装设计,便可以成为独特而有实用价值的纪念品,能给游客带来味觉、视觉上的享受。此外,西南少数民族优秀灿烂的文化可通过纸质印刷品和CD传播给游人,收集整理好当地民族的历史、聚落村寨的风土人情及自然景观影像资料、民族山歌,把它们制作成明信片、宣传册、CD光盘,让游客不仅保留和延续对游览目的地的记忆,更是通过这些纪念品了解所游览目的地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纪念品还可通过主题性的形式制作成系列化的产品,形成统一的视觉形象,既丰富又整体,且识别性强。如纪念品的造型基本相似,工艺技术相同,但款式上可有大中小的区别,档次上有高中低的差异,使纪念品的形式更为多样,以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第二,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结合,扩展纪念品的设计空间。把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起来,考虑现代人审美及实用需求,设计制作出不但具有纪念性、审美性还兼具功能性的纪念品,在保留传统民族工艺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创造新的生活美学,这是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区纪念品开发的一大方向。设计可以从“符号移植”、“工艺技术移植”、“现代功能移植”3个角度去思考纪念品中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结合的问题。“符号移植”:即从民族服饰中提炼出包涵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纹样组合、色彩搭配,并局部运用在现代饰品、现代服装、现代床上用品的设计中,使产品在具有现代功能形式的同时又能唤起旅游消费者对当地民族风情的美好记忆。“工艺技术移植”:即总结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并适当运用于现代设计中。学者邱春林指出把传统手工艺的核心技术运用于现代产品生产中,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方式[5]。如把白族扎、蜡染技术的“核心技艺”归纳为手工扎花技术和纯植物染料方式,在现代成衣、床单等设计中,款式和图案、色彩、布料材质可以具有现代审美特质,但在局部或整体的制作工艺上采用白族传统的手工扎花技术和纯植物染料方式,使产品兼具民族意韵和现代形式。“现代功能移植”:即在以当地民族传统物品款式为主,添加功能性设计。如壮族的壮锦跨包、钱包,开口处添加拉链、包里适当添加夹层,加强其实用性,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使用习惯。

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的营销策略

在生态旅游中,西南少数民族人文特色和原生态性不但可以通过纪念品的形式展现给游客,还可以通过纪念品制作的生产过程让游客更直观、亲切的感受其民族文化特色。在现代社会中,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生产出来的现代工业品,其产品构思、制作、生产、消费环节是被分割开来的,因此难以让消费者从中感受到产品所包含的情感因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手工艺人在制作手工纪念品时,贯穿在他们复杂的技术中的感性动作到最后完成的成品效果,这一全过程生动地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智慧,游客会从中感受到手工纪念品包含的人性化、情感化和个性化等因素[6],因此,将手工制作的整个创作过程进行现场的展示,在拉开了原生态文化和现代工业文化的距离同时,却拉近了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购物的距离。

结语

旅游纪念品设计既是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商业行为,又是一种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挖掘与传承[7]。面对具有现代文化意识的游客,西南少数民族聚落文化景观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如同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它在促进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以及生态旅游业二者可持续发展中将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作者:何峰、李旭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