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小议古代礼仪的自省优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相比在某些方面具有明显不足,因此更需要自我反省加以修正,注重现代礼仪先进性的同时兼顾传统经典中博大精深的璀璨文明。
(一)现代礼仪应用目的单一、范围狭窄
现代礼仪应用目的单一,而在自省内涵渗透下的中国古代礼仪则更为广博,深入。现代礼仪主要应用于社交,即与人交流。中国古代礼仪则首先是伦理规则,其次是社会规则,最后才是社交规则,显然涉及范畴更广。更重要的是其深度在于更加重视自省,慎独及内心素质的修养。深入分析,现代社交礼仪的目的是给人以良好形象以获得某些利益或达到某种目的。古代礼仪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宁静致远,更多地与自己的内心交流,完善自身而后自然流露出君子之风。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就忽略了“面壁”“反省”的重要性。灯红酒绿取代了秉烛深思的自我宁静,办事的最大效率化也就渐渐遗失了“慎独”的思想。
(二)现代礼仪千篇一律、注重程式化
懂礼的人必定讲究合理的着装和规范的举止,但并不只是西装革履、左叉右刀的表面工作,真正彬彬有礼是从内而外的符合时宜和规范的举动。现代礼仪看重程式化,规范化,难免为想要表现出有礼貌的人打造出看似精致,却千篇一律的黄金面具。似乎每个人只要遵守一套固定的礼仪,做到符合要求,中规中矩就算是有礼貌的高贵的人。《傲慢与偏见》中的多数贵族无疑是礼数周到、举止优雅的,但显然也是傲慢与狂妄的,其中对于礼仪形式大于内在的歪曲理解就夸张地反映了当今现代礼仪中存在的形式主义,仪表主义的错误认知。所以,肢体语言再合乎要求也未必是真正的贵族。显然,人们通常认为的“三代人培养一个贵族”是对家庭背景、长期教育、内心修养、视野见识的长期积累,而并非肢体言谈的浮夸贵族风。侧重强调、规范礼仪形式,并将其程式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必要的,但忽视对于规范化、程式化之礼仪形式的内在的人性,特别是“自省”要素的解读和强调,就难免有舍本逐末之嫌。举例而言,与其把关注点放在用露几颗牙齿来衡量微笑,不如测试一下微笑的温度是否足以温暖人心。懂得用真诚的笑容取代僵化的表情去温暖他人的人,必定是善于利用“自省”达到真正有礼的人。
(三)现代礼仪快餐化、功利化现象严重
简约是一种优势,但过分简约就改变了中国古代礼仪中所包含的丰富而固有的本质。现代礼仪继承了古代礼仪的一些形式上的仪式,但却淡化了其蕴含的传统风俗信仰,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中报道的“816葬礼脱衣舞事件”堪称当代人对古代葬礼进行妖魔化演变的极端事件。对着死者棺木大跳脱衣舞,这对素来“死者为大”的中国丧葬文化,实在是一种亵渎。古代传统葬礼中的确有“喜丧”说法,但是,为了拼人气而迎合庸俗口味就只注重了喜丧的形式而歪曲了其内涵。由民俗演变而来的当代礼仪与庸俗的“喜丧”有着完全不同的意义和本质的区别,其造成的后果与最初目的也是背道而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长期约束人民的传统道德思想在自由思潮的冲击之下慢慢淡化。有些国人只顾学习西方的自由随意而日渐散漫自大,缺少自省。传统道德下的自我约束淡化了,长久以来约定俗成的约束松弛就造成了乡村民俗礼仪的失范。固然不应维护中国传统礼仪中约束、甚至违背人性的糟粕,然而,提倡现代礼仪简约的同时应坚决反对打着“人性、自由”的标语来糟蹋中国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过度娱乐化、快餐化、乃至庸俗化,是与单纯功利化相辅相成的,应该予以坚决抵制。无论是中国传统礼仪还是现代礼仪,只要有违背人性美的糟粕,都应该通过“自省”令它土崩瓦解。中国传统礼仪和现代礼仪,其推动力都应该是人性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现代礼仪是在延伸发展中华传统礼仪的基础上,融合西方礼仪的表现形式而成的。因此,现代礼仪既要表达人的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又要以中国传统礼仪的自省为本质内涵,惟其如此,才能使这种交流沟通的“语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传递友好、尊重的信息,不断优化其快捷、简明、实效的特征。礼仪对人之行为的规范作用,本来就应该是从人的外在表现开始逐渐深入人的内心,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最终在人的精神层面达到省察的目的。古人说“礼自外作”[3]214,礼仪的规范作用体现的是一定的道德观念,是从人的外在的行为举止上对人的精神世界进行干预和影响的媒介。显然,这是最初礼仪作为道德规范手段的美好设想,然而,在如今连打招呼都点头敷衍而过的快节奏时代,“礼自外作”的功能被大幅度削弱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今很有必要强调中国古代礼仪的自省优势。
自省在古代礼仪中有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自律”的方式展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谦逊自省。古代中国讲究自省,通过礼乐文化来展现君子风度。其实,中国古人很早就践行了自省。曾子三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见善,修然必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4]10楚庄王自省而一鸣惊人,吕蒙自省而令人刮目相看,李白自省而奋发读书,羲之自省而苦练书法,曾国藩自省而作《曾国藩家书》。先哲们所推崇的“自省意识”,早已将自省作为一种修身养性治国齐家的自觉行为,千百年来,古代国人一直在这场精神雨露的滋润下和睦相安。现代人不得不思考自省是如何修身养性,调节社会秩序的:
(一)自省有助于修身立命
孔子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是为了能更好地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仪不仅约束外在规范,同时更是一个人价值观念的导向和原则标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2]111孔子重视古礼,约束自身的同时也将礼仪的价值言传身教,具体到“席不正,不坐”[2]147,“不学礼,无以立”[2]249。古人将遵礼摆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顺应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当今对于礼的追寻应日渐强化才能紧随文明发展的脚步,人们才能真正成为有修养,受尊重的高素质人才。曾子强调“一日三省吾身”,曾国藩一生也一直写日记自省“望弟留心儆戒,如闻我有傲惰之处亦写信来规劝”[5]26等。自省的过程就如同照镜子的过程,此处并非传统的以人为镜,而是以己为镜,他人非己,焉能主导之。即使自己照镜子时别人也能在镜子中看见你,但也绝不是从你自己看到的角度了,多少会有偏离和失真。准确认识自我之后才能改进。战国末期著名哲学家荀况在《劝学》中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1自省过程,是一种自我雕琢的过程。心中已有白璧,才能成就无暇。“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说明自省当然也不是闭门造车,只关注自己。同样的,礼仪还强调“敬”,施礼敬他人可敬之处,自然要“见贤思齐”,这也就是自省。
(二)自省有助于社会稳定
“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一直以来的理想。“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2]147治国安邦方面,古代国家讲究“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16。因此,“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2]10。礼不仅是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在秩序和运作机制的表现形式,还始终对社会的上下尊卑及亲疏长幼关系起着重要的维系、制约、调节作用,尤其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礼仪不论是对人思想行为上的强制约束,还是维系处理社会政治关系、人际关系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2]52遵循礼制才能实现一国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古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顺序是由小及大的,也是由管自己到管他人的过程,修身便体现了自省的内涵。只有自省才能做到自律。“画地为牢”以内在道德而非圆圈来约束人的行为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自律”愈强,民风愈好,社会就愈稳定,因此需要投入到“他律”的资源就愈少,从而最后达到自己管理自己的目的,这也和传统的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不谋而合。“自律”少,“他律”资源投入就越来越多。当今正是因为缺少了“自律”,才只能在“他律”中投入资源,就只能借助冷冰冰的条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是,即使再高明的统治也会存在漏洞,再完善的法律也会出现瑕疵。“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便是对“他律”的一个极大挑战。结果就造成“自律”严重缺失后“他律”的人性淡化,照样无法阻止社会犯罪的发生。此时,人们必将重新认识到自省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自省有助于历史进步
君主通过“罪己诏”来反思自己的统治。另外,中国人重视“慎终追远”,就是谨慎地对待死者,深切地追念祖先。这种思想演变成隆重的葬礼和祭礼。特别是祭礼,“国之大事,唯祀与戎”[6]861,可见中国古人对它的重视是无以复加的。在这种葬礼和祭礼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的是生者对自己的反省意识。面对死者和祖先,人们将会思考有哪些还做得不够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等等。君主追思决定一个朝代的方向,个人自省则决定一生的目标。
(四)自省有助于突破不良规则
自省是一种不贪图虚名表象的行为,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人们没必要把自己摆在很高的全知全能的位置,以赢得完美无瑕的权威形象。真理只是暂时的,特定情况、特定时间会改变人原本坚信不疑的东西,所以没有人可以永远正确,因此需要自省来不断完善和进步,做到实在而踏实地成长。
(五)自省有助于培养竞争心态
当今竞争,不仅是“智”与“力”的较量,同时,德更是一种核心的衡量标准。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压力重于泰山。因此,需要不断自省来调整心态,正确定位。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7]27“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7]13自省就要求人们培养良好的竞争心态,竞争必须依靠自身实力,而且应该是良性的竞争,即“君子之争”。所以,自省引导人们修身养性的论述,对于补救工业文明物质享受之上的缺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今西方“和平演变”“文化渗透”的形势下,保护和继承传统礼仪文化具有更加迫切和深远的意义。
对于自省对礼仪作用方面的思考
自省作为道德的约束和时代创新的推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缺少自省,便只能死板的效仿合乎礼仪的做法,尽管有时不同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风俗。缺少自省便不会思考为什么要这么做,除了这样,如何还有更好地表达方式。缺少自省,现代文明礼仪便不会创新和进步。缺少自省,人们也只会固执的接受某一种礼貌表达方式。正是缺少自省,现代社会才只能依靠法律,依靠嘉奖一些本应做到的行为来提高人们的素质。伴随而来的则是道德和责任感的缺失。随着价值多元化的演变,在全球化和城市文明的影响下,曾经建立在传统文化价值观上依循着共同礼仪秩序的中国人形象开始动摇模糊。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一些人将传统中好的礼仪抛弃了,西方礼仪中的先进之处也没有学到,反而将西方习惯中的糟粕视若珍宝,由此下去,中华民族文明将逐步走向衰落。“礼仪三百,威仪三千”的中国古代经典,还有多少制度可以被篡改,还有多少礼乐可以被舍弃,还有多少道德原则可以被腐蚀殆尽!(本文作者:张玲单位:河北北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