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讨范文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讨

摘要:在我国的北方,先后出现过许多少数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人们曾经建立过属于他们的王朝,这些王朝从兴起、到辉煌、到稳固、到衰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留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众多的历史学者中,大部分人会着重研究北方地区王朝的兴起和衰退,这也是众多学者最注重的历史问题之一,其原因是,北方具有较为特殊的生活习性,民族信仰较为强烈。本文就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发展的主要途径和主要因素进行浅析。

关键词: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讨

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其中北方的民族历史文化是学者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其原因是古代北方历史文化受重视程度不高,许多北方民族历史文化都被藏匿起来,在此后的很久都无人发觉。中国人类学大师李济先生曾说过,中国人应该多注意一些北方文化,那是我们民族及文化的源泉,但如今它依旧沉浸在漆黑一团的混沌境界中,这句话为考古和历史研究者敲响了警钟,所以现在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更多的是注重北方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一、中国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的起源

从清朝灭亡开始向前推算两千年,从秦始皇统一中原开始,中国的北方就一直不太平,到处都弥漫着硝烟和战火,频繁的发生动荡和战乱,而战争中的主要载体就是古代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同时汉语奴役的北漠之役开始,北方的各个少数民族依次登上历史舞台。后来到五胡十六国之间的战乱纷争。少数民族参与战争的数量逐步增多,在诸多的战争里,北方的少数民族都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少数民族的起源究竟是什么时候呢,下面我们就这个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夏、商、周三个朝代,在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同时出现的还有和春秋与战国这两个朝代,他们在统一时期几乎是同时兴盛起来的。中国的原始社会指的是诸侯争霸的时期,这一阶段是奴隶制社会的起源和萌芽,它的出现同时伴随着封建制度。治理水患的大禹儿子—启,将我国最早的历史朝代—夏朝,建立了起来,它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衰退时间在公元前1600年。它的中心城市是都城是如今的河南登封县告成镇,那时候它的名字叫做安邑,在这个时期虽然有少数的少数民族的出现,但他们并没有参与到战争中去。随着奴隶制的发展,中国的商朝出现,同一时期出现了大名鼎鼎的甲骨文,这时的中国才开始利用文字开始了文献记载,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是在商朝后期的武丁之后,这段时间是中国的公元前1324-公元前1266年此后,由于多少数民族相继出现,例如鬼方、邛方等游牧部落,他们的出现并没有对商朝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对商朝辖域也没有进行攻击和侵扰,这时期的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是太平盛世,以游牧业为主,各民族之间也都和平稳定的相处[1]。

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和概述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曾经在这里生活、繁衍、消亡,经历了从起源的消亡这样漫长的过程,它们每一个都是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很多北方少数民族曾经拥有自己的制度和政权,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国度,例如,在战国末年出现的匈奴单于国,它所兴起的地区在内蒙古河套地区及阴山一带,它们的属性是匈奴,它们建立了属于自己游牧民族的奴隶制政权,并顽强的存活了300多年,在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填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西汉发展的尾声时期出现了鲜卑族,它创建了著名的北魏王朝,它们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等,并盛极一时,对于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2]。曾称雄蒙古草原的突厥民族,也有过横扫欧亚的经历,他们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突厥汗国。与当时的宋王朝互为抑制的维契丹族,在当时建立了辽政权,也曾在中原地区称霸一时。由多个部落组成的民族叫做蒙兀室韦,它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内部人员量大且繁杂,成吉思汗和他的后代们将西亚征服,将蒙古草原统一,并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民族王朝建立起来。

三、影响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北方气候的特殊性,迫使其自然条件恶劣,非常寒冷,而且山群较多,阻隔了与中原地区的连接,由于天气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促使中原地区与北方的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有着跟大的区别。在生产力水平不断进步的大背景下,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开始摒弃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逐步开始向阶级社会转变。人们开始建立奴隶制国家,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在提升的同时部落队伍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3]。

(一)冶铁技术的发展

北方少数民族掌握冶铁技术的时间比中原地区地区的时间普遍偏早,后代考古学家挖掘出这个时期的文物就能看的出铸铁技术早已在公元前3世纪就开始被广泛使用,匈奴人从那时开始使用冶铁技术制作生活工具。而曾经的柔然国的锻奴,也就是后来的突厥人,在早期使用的是工于铁作技术,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冶铁技术早就在突厥与柔然得到普遍的使用。

(二)骑兵技术的应用

马镫与马鞍的出现,促进了骑兵技术的发展进程,它的出现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出行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战车的完全被骑马技术所取代,因为北方人们生活的地点大多以草原、大漠为主,这样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非常辽阔,所以骑马技术能够北方地区得到良好的应用,使得游牧民族可以策马千里,在草原和大漠中尽情纵横,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还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战斗工具,可以增加战争胜利的几率,为北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基础和物质基础[4]。

(三)畜牧业的发展

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仅使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还使人们的经济水平有所上升,对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人们的发展起来了非常重大的作用,《史记•匈奴列传》就有“马肥,大会蹛林,课校人畜计”这样的记载,这也就侧面说明了匈奴时期就已经对各家各户牲畜繁殖情况有所记载,从文献的记载中看,匈奴人几乎是人手一匹马,已经达到了“马畜弥山”的状态。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饮食几乎都要依靠畜牧业,它不仅为手工业、农业的发展起来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也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源泉之一,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四)手工业的发展

考古学家通过挖掘西岔沟时期的文物发现,乌桓人的手工业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地步,可以说是相当出色。契丹的手工业受到的契丹统治者的重视的时间大概是从耶律阿保机当政开始,契丹人对于手工业是非常重视的,他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手工业,在手工业的发展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

(五)军事的兴起

由于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人们生活的自然环境普遍较为艰苦、天气恶劣、有着广袤的地理条件、生活水平普遍偏低、信仰特别零散、政治组织及其松散、经济结构也及其不稳定、人们的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部落关系复杂、以及北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式生活方式,迫使农业的发展受到了局限,所以畜牧业的发展也不是非常顺利,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时候,例如遇天灾人祸,因为疾病、传染病,人口和牲畜大量死亡时,军事就成了他们最利于保护自己的方式,所以战争就成为他们生存的基本方式,这也是最快捷、最便利的补给方式。

四、生产与军事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和军事是人们的重要生存方式之一,它们决定着朝代的崛起和衰退。中国古代的方北少数民族会在它们的人力资源配备上实行兵从民出、兵民合一的组织形式,即征兵打仗时,子民们都是战场中的兵,在平时,他们都是最最普通的游牧人民[6]。根据史书《元史•兵志》的记载,蒙古人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无众寡,尽佥为兵,十人为一牌,设牌头,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则屯聚牧养”。书中所指的是家中只要有男子,除了儿童和小孩,其余的人都要上马征战,在没有战争时要回到家中耕作、放牧。《辽史•营卫志》亦有记载,契丹人“有事则以攻战为务,闲暇则以田渔为生”。其中也是讲述,男子在有战争时要作为士兵其打仗,没有战争时要以田间生活和打渔生活为主。由此可以看出,北方少数民族在有战争时会化身战士上战场打仗,没有战争之时,都是平常的普通百姓,平时的生活以耕作、渔业、畜牧业为主,这样既能促进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其军事的发展,为其生存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7]。由于政治体系的结构不够稳定,导致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经济模式的不到良好的发展,从而不能保障人们拥有长期稳定的生产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方各少数民族往往会通过战争这样简单暴力的方式来谋取自身想要的利益[8]。他们会通过战争来维持经济、维系部落、巩固个人统治地位、为民族争取长足的生存和发展,不同的经济状态和生活方式导致了民族之间性格的迥异和价值观的不同,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信仰和生活习性,这成为非常好的纽带,使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文化相互影响,在民族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这也为丝路的开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民族之间的商业往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样不仅可以促使各民族之间能够和平相处,还能大幅度的提升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为民族的综合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服务[9]。

结语

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古代北方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衰落持续了很久很久,它们变幻莫测在历史的舞台来了又走、纵横交替,所产生的制度、文物、民族文化也非常繁杂和琐碎,所以由他们引发的历史研究,也成为了各大考古学家和历史学者的重点研究对象,学者和考古学家们用专业的眼光和理论去观察、推敲和逐步认证带人们了解这段真实存在的历史,那是历史发展的毕竟途径,也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带来一笔不下的财富,还为中国长足稳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根基。

参考文献:

[1]莎茹拉.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之我见[J].前沿,2012(17):192-193.

[2]白丽杰.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研究[J].科技风,2017(4):152.

[3]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J].敦煌研究,2014(1):99-99.

[4]宋阳.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之我见[J].赤子,2015(9):73-73.

[5]莎茹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体育起源[J].前沿,2013(5):177-178.

[6]杨树青.河北省沽源县古代钱币的发现与研究———从沽源古钱币看北方长城地区经济发展[J].河北金融,2016(5):30-31,34.

[7]寇少丽.中国北方草原人物纹饰与古代北方民族文化考察[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8]呼和.汉文献所见古代北方民族的族称问题研究[D].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2014.

[9]赵月,席晓光.浅析中国古代北方城市道路的影响因素[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4):6-7.

作者:章国军 单位:集宁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