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创作范文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创作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创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博物馆创作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青州市博物馆的创作历程,论述其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博物馆建筑新风格。

关键词:

历史文化;自然环境;非线性;高效;现代

1.概况:

青州市位于山东半岛中部,是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古九州之一。曾为海岱重镇,自然景观优越,无论从云门山、驼山,还是从仰天山、玲珑山,放眼看去,三齐形胜,满目清华。新建的青州市博物馆选址位于青州市城区以南的云峡河回族乡内的云门山街道大花林疃村西南、云门山南麓,东南紧邻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城市次中心),是联系老城区与南部新城区的节点。博物馆规划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青州市最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展示、研究场所以及教育、休闲、文化服务场所。博物馆用地位于云驼风景区内,是历史上进行山体采石开挖而形成的一块山洼地,地形相对平整。南面为建设中的南外环路,向北可达青州市主城区,向南可至建设中的文化产业园区,整体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博物馆成为青州市的标志性建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建筑设计构思提供了切入点。青州市博物馆的设计广开思路、大胆创新,力求形成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独具特色的建筑形态,以现代建筑的形式诠释广泛的设计理念:历史的符号、现代的建筑;现代的手法、历史的表现;建筑的环境、环境的建筑;非线形建筑的时代表现力等。

2.融合自然环境

博物馆位于青州优美的自然景区中,设计在总体布局、建筑造型和空间创造上与云门山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产业园区的人文景观相互结合,并形成良好的对话。在总体布局(图1-2)设计上,充分尊重现有环境条件的同时,发掘场地特征,建筑主要沿东向西展开,并结合地形高差,以三个近似的半椭圆形体量为中心构成整体富有特色的曲线形建筑,以优美的线条与自然的山体紧密切合。通过入口广场区域、室外展场区域、周边自然草坡绿化区域、入口踏步平台衔接区域、中心水院景观空间区域、博物馆室内立体交往空间区域六个公共空间的设置,构成了多层次的、具引导性的到达博物馆的空间序列:从城市道路进入自然景区摆脱喧嚣,到逐步行进感受到文化氛围,再到接近历史殿堂感受到历史文明的震撼。在景观上、参观行为上、空间参与度上均形成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布局体系。在建筑造型(图3)设计上,考虑与自然山体及周围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将建筑化整为零,并通过控制建筑高度,以自然的曲线造型来切合山体,整体高低起伏、错落有致,夸张的建筑犹如从山中长出来的一样,掩映在群山绿树之间,形成属于此时此地的独特标志性形象。地面三个非线性的体量造型相似但不雷同,在立面上形成上下、内外多个层次,而广场、平台、水院、室外展场构成景观丰富的建筑外环境,建立起建筑与广场、道路、山体、绿化之间的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从而整合起具有整体性、文化性的景区环境。在空间组织上,建筑的各部分功能空间通过休息廊、空廊、门厅、休息过厅等公共外向型空间,以及庭院空间、室外广场空间等有机地、高效地组织在一起,营造出空间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在满足陈列要求的同时,满足观众休息、交往、观景、冥想、互动、体验等各种需要。各层空间、室内外空间环环相扣、互相渗透,自然景色与建筑景观相互交融,创造出良好的视觉感受及环境氛围。

3.突出历史文化

青州为中国古九州之一,是东夷文化、齐鲁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设计试图在对东夷文化、九州内涵的诠释与表达,和古文物形象的建筑转化上获得突破。通过对传统文脉的表达,对传统文化要素的提取与简化,对传统精神文化的理解与转化,结合现代建筑的设计手法,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图4)东夷文化为上古文化的主源,其发祥地就在沂蒙山区。其始祖是少昊氏,传说中的少昊“以鸟名官”。《诗经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建筑主体的顶部采用青州出土的玄鸟形象,结合建筑造型进行抽象与再创造,形成能够代表青州文化特色的建筑符号,用现代的语言重新诠释东夷文化。金色的采用更突出了玄鸟的神话色彩,诠释出东夷文化的历史悠远与博大。结合建筑三个不同高度的主体,设计取玄鸟造型的三种不同姿态:待飞、展翅、飞翔,既赋予了建筑更强的动感和生命力,又隐喻青州过去、现在、未来的发展之路。三种形态的运用,有利于突出设计主题,给人以更为强烈的观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九州”原是虚指,后来才逐渐具体化。从字面上看,“州”字金文中写作“A”,正象河流环绕的高地(山丘)之形,《说文解字》第十一下曰:“水中可居曰州。”中心水院与标志物的设计构思正是对九州的的理解与诠释。三个不同高度的立柱、三个错落的球体,犹如一个巨大的“州”字,形象而生动;立柱采用青色的花岗石,结合叠合的波浪形,青色之水益于言表;而三个白色球体,外包椭球形玻璃,如水滴,更进一步表现“水中可居曰州”;竖向的水流内涵,结合东侧跌落的水池设计,以总体的环境设计表现出九州之水汇入东海之喻意。另一个历史元素的提取与抽象则是青州古文物:铜钺。钺是古代的兵器或刑具,器身透雕人面纹,狰狞中透出威严,巨大的钺,乃是权力的象征。办公入口设计正是对商朝铜钺造型的建筑运用,以这一古代用于劈砍的格斗冷兵器所特有的形体为意象,加以抽象、延伸、优化,利用强烈的虚实对比,创造出具有传统符号的现代建筑造型,使其成为建筑办公入口的“点睛”之笔。

4.体现时代个性

新时代的博物馆应该面向未来,以现代观念营造空间、以现代观念诠释传统文化,创造出现代的、地方的新风格,从而与新兴的文化产业园、自然的旅游景区以及悠久的老城区共同相呼应。(图5-6)非线性探索:非线性建筑探索是上世纪60年生的非线性科学理论在建筑设计上的反映,受到模糊理论、混沌学、耗散结构理论、非标准数学分析等学科的启发,同时在思想上以20世纪哲学家吉尔•德勒兹的去中心学说及相关哲学思想为武器。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这种形体作为结果来自于对建筑性能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建筑的设计过程即是对各种影响建筑因素的研究,并通过提炼和综合,将各种影响因子从概念发展到形象,作为建筑的最终形体,由于影响的因素是复杂的,建筑的形体也必然是不规则的。因而建筑的形体是设计研究过程的结果,是分析发展的产物,从而也最符合建筑的性能,并也能最好的适应场地。博物馆的设计正是运用了后现代建筑非线性的设计手法,结合周围山体走势,自由流畅的曲线贯穿始终;浑厚的墙体与轻盈透明的玻璃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立面夸大的凹凸变化,形成富有层次的阴影关系。结合内外空间的贯通、现代材料的运用等设计手法体现出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建筑个性的追求,使建筑无论步行近观还是车行远观,都呈现出鲜明、独特的标志性形象。

5.明确功能布局

青州市博物馆是一座大型综合性地方志历史博物馆,集陈列、库存、办公服务及研究等多项功能于一体,设计将建筑的功能布局与建筑的形态有机结合,合理分区、清晰流线,营造空间流畅、开放通透的公共空间系统,建立高效、现代的内部管理运营系统。在外部交通组织与内部功能组织上,满足现代博物馆的要求。在外部交通组织上(图7),主要车流经盘山道路到达用地东侧较低处的停车场,并连接用地内规划的环路,沿逆时针可便捷地到达各个主要入口。主要人流可通过上山的台阶直接到达入口广场,简洁、明确,人、车获得一定的分离。各种交通流线经细化设计,结合平面布局和高差处理高效设置各自功能区的主要出入口:包括展厅主入口、展厅出口、临时展厅入口、公共教育区入口、贵宾入口、办公入口、库房入口七个独立的主要出入口及其他疏散出入口,既便于合理组织各股人流,又利于观众的灵活参观与集散。在内部功能组织上(图8-11),根据博物馆功能要求,建筑利用平面划分和竖向分层并结合主要出入口形成五个功能区:陈列区、技术及办公区、藏品库房区、公共教育区、公共服务区,各个功能区各自独立,通过门厅、走廊、休息厅、过厅等立体开放、内外通透的公共空间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创造出现代的新型博物馆空间。通过主要出入口的设置与功能分区,建筑内部形成各自独立、互不交叉的主要参观流线、临时参观流线、公共教育流线、馆内办公人员流线、专业人员流线、文物藏品流线。

6.结束语

青州博物馆建筑方案设计构思是基于自然环境的融合、历史文化的表达,以流动、通透、开放的新型博物馆展览空间,非线性的多曲面造型,创造出基于地方特征、富有个性特色的现代物馆建筑新风格。

作者:叶菁 齐康 单位: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