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桑耶镇历史文化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桑耶镇历史文化保护不能就保护论保护,也不能停留在对遗产的有限展览上,而应结合现实环境,“保护下实现利用,严管下进行开发”,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平衡”。宏观上,全面统筹镇域历史文化遗产,以镇域自然空间为依托,以桑耶镇宗教文化为根基,将遗产保护与地区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大遗产”保护的构想。局部上,不仅针对遗产本体的保护,而且包括遗产环境的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贯彻“整体性”保护思路。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寻求平衡点,保护是基础。桑耶镇是“藏源文化的窗口”,拥有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并且古镇肌理保存良好,有大量居民生活于此。因此保护过程中应避免南京夫子庙保护改造中的“去旧建新”行为,也不能走成都“宽窄巷子”保护更新中将原居民全部迁出的道路。生活于此的居民是对当地文化的直接展示,而古镇的肌理是文物保护单位赖以生存的基础。在保护过程中应尊重当地的风俗民情并对重要民居进行保护修缮;为避免人口要增长对古城古镇的保护产生矛盾和形成巨大压力,分散人口至古镇周边的新区。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寻求新的平衡点,是要在不损失历史建筑的基础上,兼顾其它使用功能。利用是街区发展的“触媒”,历史街区将以商业服务功能为主,居住功能为辅。如同上海的田子坊,“在保护促进利用,因利用强化保护”,通过功能置换疏散历史街区部分居住人口。桑耶镇应在保证“街区尺度不变,民居形态不变,街坊风貌不变”的基础上对历史街区进行利用,最终实现“风貌得以保护,文化得以延伸,环境得以改善,居民得以实惠,经济得到发展”的目标。
2.桑耶镇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措施
(1)整体保护①自然环境要素保护主要包括镇域地形地貌的保护和镇区周边自然山水格局的保护两个层次。从镇域来看,高山连绵不断,北为掉瓦日那山、南为哈布日名山,整个地势北高南低。而桑耶镇区则位于镇域南部,地处藏南谷地,是雅鲁藏布江中游串珠状宽谷地的其中一处。这些独特的地形地貌成为孕育桑耶镇各类历史文化遗存的温床,要求保护镇域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尤其在四个历史文化核心保护片区周围,严禁大规模的开山采石,不得人为更变已有山体轮廓,保护已形成的自然生态格局和大地景观环境,维护境内普曲河、善多等水系景观,严禁乱砍乱伐,慎重处置各类旅游区的开发开放。同时,保护桑耶镇区内帮寺日山、桑耶寺、哈布日名山、普曲河、措姆湖以及林卡、耕地林地等山水景观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视线通廊,进一步整合城镇、寺庙与山脉、水系及田园之间的关系,优化“谷口型城镇”的环境特色,强化“山—寺—城”相辅相依的传统空间建设思想,形成以山为景、以寺为核、以水为界、以林为底的整体模式。在此景观格局范围之内进行城镇建设,应保证自然环境的历史状态,控制机动车辆的通行,控制建(构)筑物的建设规模和建设高度。②城镇空间格局保护为了保护独具特色的桑耶古城格局,延续其城市发展脉络,对城镇空间、街巷肌理和建筑布局等城镇组成要素进行分解和剖析。从空间布局来看,城镇主要分布于两山一河之间,在泽桑公路的交通牵引之下,围绕桑耶寺呈现出不完整的扇状布局形态。从街巷肌理来看,泽桑公路东段、泽桑公路西段和艾玛龙公路形成以桑耶寺为中心的放射状格局。同时,由于地处谷地,城镇内部道路多较为平直。现状民居建筑也多依路而生,并受太阳日照的影响以南北向布局为主。综上所述,桑耶镇随着历史的变迁与发展逐渐形成了“扇形+格网”状的双重空间发展格局。尊重桑耶镇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城镇发展格局,保留城镇生长骨架,保护城镇布局中的所有文化信息。尽量减少对老镇区的大拆大建,新建建筑性质、体量、高度、色彩及形式上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对于严重影响历史风貌的建筑予以改造。同时,建议与老镇区性质、风格不相符的新镇或新的功能组团在一定的保护距离之外另辟新址,避免破坏原有的城镇格局和空间景观。(2)桑耶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范围:西含桑耶寺,南至康松桑康林,东界哈布日名山,北至泽桑公路。保护文物单位的原真性。严格保护桑耶寺、康松桑康林两个历史文化保护单位,具体措施为加大技术、资金投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真性,保护其作为“藏源文化窗口”的典型性。保护历史环境的整体性。贯彻“整体性”保护思路,保护整体街巷格局、民居建筑肌理,实现历史文化保护单位以及遗产周边环境的整体保护。突出桑耶寺、哈布日名山白塔的标志性地位。对桑耶寺进行保护性修复,并对周边环境进行重点保护和设计,突出桑耶寺以及哈布日名山白塔作为全城标志性景观节点的地位。要求周边建筑环境与桑耶寺协调统一,高度以不超过乌孜大殿高度的1/2为宜。
3.结语
从上文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方面桑耶寺见证了桑耶镇乃至西藏民族地区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另一方面,典型的坛城形制、具有西藏第一座寺庙之称的桑耶寺已成为吸引进藏游客观光游览的重要旅游资源之一,是以拉萨为中心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文化遗产利用与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平衡,使历史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形成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黄珊珊梁靓洁孙双辉潘海坤单位: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