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跨文化交际的刻板印象及成因范文

跨文化交际的刻板印象及成因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跨文化交际的刻板印象及成因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跨文化交际的刻板印象及成因

【内容摘要】《摘金奇缘》作为2018年在北美市场大热的一部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却遭到冷遇,其背后所表现的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是重要的原因。通过对《摘金奇缘》中刻板印象的分析,发现大众传媒的传播反而加深了刻板印象,大众传媒的传播虽然是加深刻板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究其根本这其中仍然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他者视角进行文化评价与种族优越感和思维定式在起着根本的作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刻板印象;大众传媒

一、《摘金奇缘》简述

《摘金奇缘》是2018年由美国华纳兄弟出品的一部全亚裔演员主演的描述富豪男主与平民女主相恋的一部爱情喜剧电影,该部电影在上映之初被大众所不看好的情况下爆冷逆袭成为2018年北美电影市场中的一匹黑马,总票房达到了1.73亿多美元。本文研究《摘金奇缘》在美大火却在国内市场爆冷的两极票房差异中所蕴含的西方对东方的刻板印象以及其原因。

二、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是在认识他人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1]。

三、《摘金奇缘》刻板印象分析

《摘金奇缘》作为继《喜福会》后又一部在北美电影市场取得成功的全亚裔影片,内地影迷对其所表现的中国文化在国外市场受到广泛的欢迎而感到自豪,但当其在北美走红进入国内市场时,其票房却与北美的火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对票房差异和口碑的两极化分析,可以从中探讨《摘金奇缘》作为全亚裔参演、表现亚裔文化的电影却在国内市场水土不服的原因。本文试着从《摘金奇缘》中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及其成因

(一)人物形象上的刻板印象。在电影中有一段剧情是女主和男主的母亲一起包饺子,通过瑞秋和尼克的母亲埃莉诺的谈话得知,埃莉诺同瑞秋一样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女性,但在其嫁给尼克的父亲后便选择退学帮助丈夫打理生意,照顾整个家庭,并且埃莉诺称“这是一种特权”,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北美的中国富人印象中,女性成家后往往还是一个女主内的形象,其对中国妇女的形象还是传统中,妇女不需要工作的形象,并在其眼中认为中国妇女以此为荣并称“这是一种特权”,这就是典型的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众所周知,中国的女性在当前的时代其意志选择都是会以工作为主,工作已经成为了中国女性的常态,但西方对中国女性形象的固化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说到父亲的形象,瑞秋的母亲在解释关于她父亲的事情时,说“他不是一个好人,他伤害了我”,此后瑞秋的母亲便独自在美国将瑞秋抚养长大。从电影中可以发现,不管是尼克的父亲还是瑞秋的父亲在电影中都更加类似于一种“背景板”的存在,父亲一角对电影仅仅起到一部分的补充作用。石嵩和李梦雨认为这体现了传统西方视角中对东方家庭中父亲作用的失位常态认识,在文化层面,华人族裔“父亲”遭遇西方表达中的固有失位已成为西方观众熟识并习以为常而接受的既有表达[2]。基于传统社会中男主外女主内的模式影响,西方固有的东方家庭父位作用的缺失印象仍然延续至今,甚至成为了能够表现出来的艺术手法。在男性角色的刻画上无论男主或者其他亚洲男性皆表现出了西方对于东方人物形象的刻板印象,一是男主角尼克自小家庭条件优渥,体型健美、阳光开朗,其形象构造无论是身材还是内在皆符合且迎合了西方审美,但从中国人看来男主更像是典型的ABC而并非真正的中国形象,片中迎合西方审美的男主角形象其本身就是对东方形象的一种刻板印象;二是除主角之外的其他亚洲本土的男性形象可以基本概括为“土豪”、女生们的“男闺蜜”、举止怪异的怪人,虽然类型各有不同但是都表现出大腹便便、势力诡异,从这些土豪、男闺蜜、怪胎的刻画中就能看到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传统的刻板印象依然在跨文化交际中广泛存在,而且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反而加深了西方对华裔男性的刻板印象。

(二)东方元素使用的刻板印象。好莱坞对于运用东方元素转化为票房的能力向来都是毋庸置疑的,多数时候人们对于好莱坞运用不同文化的元素形成产业的能力持肯定态度,《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影片的成功也证实了这一点。在《摘金奇缘》中,东方元素的运用同样处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他者”视角之下。在《摘金奇缘》中老套的、生硬的中国元素堆砌,对于中国元素的运用成了影片中中国文化符号的串联呈现:豪门富豪们聚在一起避不过包饺子、赏昙花、打麻将,红色的随处运用代表中国元素;作为背景音乐的《何日君再来》《夜来香》《甜蜜蜜》等中国经典老歌无处不在,无老歌不中国。这些在亚裔和西方人眼中最能代表东方的符号,在现在看来已经成了陈旧的中国元素,放在2018年的电影中显得不合时宜也无法使我们找到文化认同。这就是刻板印象带来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负面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在跨文化交流双方处于本身对“他者”认知过程中“刻板印象”是必然存在的。人们将自我对于他者文化及社会现状的笼统以及片面的认知归结为“刻板印象”,但其消极影响的本身却被“刻板印象”所掩饰。究其根本,出于自身认识的片面性、单一性才是造成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思维障碍,加深双方负面认知的原因。正如同张晓昀所说,好莱坞的影视制造产业版图中,东方元素占着一席之地,在好莱坞电影中例如利用功夫明星如成龙,典型西方中的东方元素唐人街,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然而,虽然好莱坞电影中的东方元素不断地增加、丰富,但其运用仍然立足于西方对东方文化的“他者”视角之下。这种运用手法使其电音仍然处于以西方为中心的观念秩序的想象和认同。

四、刻板印象成因分析

《摘金奇缘》出品于2018年,其火爆是亚裔刻板印象在西方的文化产业消费中的又一次胜利,不难看出,即使是在信息大爆炸全球交流深入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也没有削弱,反而随着多媒体对于某个国家形象的片面化报道及人在面对跨文化交际时的思维定式、种族优越感更加固定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认识。正如同,人们在日常中所讨论到的BBC日常黑中国的笑话是一样的,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不同的媒体会选取不同的文化点作为传播的主题进行报道,但是由于其商业性,为了收视率、点击量,有些媒体会夸大、渲染其不同的地方用于博人眼球,而在不断地宣传中人们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文化理解。正如同高雅在《刻板印象与媒体传播》一文中所说,许多群众在对于不同民族风情的了解过程,首先是来源于媒体传播,而传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往往是出于自身区域特色的考量,因此,这就容易让受众群体产生一种固象,即所说的刻板印象[3]。在真实的跨文化交际中同样需要应对刻板印象。笔者也被意大利的朋友问过是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吃狗肉,笔者的非洲同学也以为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功夫。思维定式不光存在于跨文化交流,思维定式更像是人的潜意识中对于自我经历认知的固化,人脑的记忆储存是有限的,大脑记忆会最大化的归纳对某一事物的印象,减少记忆该事物的记忆量,但同时也过度地概括或简化对于其他群体的认识。思维定式将这种对于某一群体的固化、碎片式记忆认知表现为当人们将自己了解到的对某一群体的认知当做这一群体的整体特点。如同“所有的中国人都是皮肤发黄的人”“所有的德国人都严谨木讷”,尽管以上所说的现象都是普遍存在的却不是完全正确的,由此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思维定式的结果是某一群体的个体多样性被忽视了。这些都是跨文化交际中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刻板印象。从这一桩桩的跨文化交际事件的背后究其原因是跨文化交际中的各种因素在起作用,当然媒体的传播使得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得到了反复的强化和巩固。多数媒体处于盈利原因选择迎合受众的报道,即使有正向传播的媒体,但也起不到足够的作用。但正如之前所说,大部分的人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存在种族优越感和思维定式交替作用,在进行信息选择时会从自身的文化出发,选择自己所想要的选择信息,而大数据会根据每个人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推送,在这种情况下多媒体的正常传播作用反而减弱,刻板印象的深度加深,使得刻板印象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加剧。

五、结语

通过上述的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刻板印象并没有由于信息的便利而减少,媒体始终是一种交流的手段,最终是减少刻板印象还是加深刻板印象是由多媒体的使用者来决定的。而在国际形势复杂的今天,很难去定义在背后的人是想要加深刻板印象还是增进彼此的了解,减少刻板印象。《摘金奇缘》在北美的成功与在国内市场的遇冷反而证实了刻板印象在真实的跨文化交流中的存在。而受媒体与跨文化交际中本身存在的障碍因素交替影响,跨文化交际中的刻板印象更为牢固。探索刻板印象的成因与真实的跨文化交际实例不难发现,刻板印象的影响无可避免,只有对此类刻板印象做到有所准备才能够在面临跨文化交际时能够从容地面对、解决由于刻板印象引起的交流障碍。

【参考文献】

[1]佐斌.刻板印象研究丛书刻板印象内容与形态[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石嵩,李梦雨.电影《摘金奇缘》中外市场表现差异探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9,5:44~46

[3]高雅.刻板印象与媒体传播[J].智库时代,2018,48:220~221

作者:叶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