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跨文化交际下的语言冲突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中美校际间的合作日益密切,两国中学阶段的交换生数目不断增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不可避免地衍生了一些关于跨文化教育理念的矛盾冲突。
关键词:中美中学教育;师生关系;对比研究
一、中美中学师生关系现状
(一)中国中学教育阶段师生交际互动现状在中国初高中的课堂上,教师通常是整堂课的掌控者。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份额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方式上以自己讲授输出为主,主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师生间的互动,这样的交流方法使得教师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课堂上很少获取大量的提问机会,对知识的疑问大部分仅能靠课后答疑完成。在课堂之外,鉴于教师在课堂上的严肃形象以及以往传统师生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宁可冒着知识没学会的风险也不愿去私下请教。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高速发展,这样的情况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渐渐认同课上传道受业解惑,课下师生关系渐似亲友的状况,但师生心理距离仍有待缩短,尤其对待近年来屡见不鲜的师德师风问题以及学生使用暴力伤及教师等事件的报道,都无时无刻地警示我们要关注师生关系,力求构筑平等良好友善的校园学习环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秩序的校园管理和教师权威形象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学生获取扎实的文本基础,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奠定理论根基。[1]
(二)美国中学教育阶段师生交际互动现状美国教育体系尊崇师生双方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没有主导和被主导之分,师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各抒己见的方式寻求问题的结果,通力完成教学任务。不同于中国的大班形式授课,美国课堂人数较少,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意选择授课方式,有时随意坐在地上就能上一节课,学生不受严格的纪律和规范的管理,甚至在允许的范围内可在课堂上随意走动。
二、中美师生关系差异的原因
(一)中美历史价值观的差异“尊师重道”是中国几千年来积淀的儒道文化传统。宋代欧阳修在《答祖择之书》中提到“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意思是学习之人必先尊敬师长,只有做到对师长的恭敬,他所传授的道理才会被其他人所尊重。《论语》中孔子的“对话式教学”虽然是师生密切互动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对话中大多是以孔子指点迷津和学生洗耳恭听为主。提及美国的教育方针,它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同样不可忽视。美国作为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早期移民者打破固有贵族阶层,号召直接表达所思所想,它强调个体发展的迫切性,宣扬自由民主的精神,反对权威与压迫,这种追求解放天性的思维融入到了美国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
(二)中美教育目的和功能的差异许多跨文化交际的例子表面,赴华的美籍留学生往往在初入中学校园时无法适应中国的校园文化。美国的教育目的更重视育人功用而非社会功用,在整个中学教育中,美国教师试图将学生打造成个性化的人,无论是个性张扬还是有甚者张扬跋扈,都能被教师接受,甚至教师会为学生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创造环境。[2]美国学校没有出台统一的教学标准,没有规定学生的发展方向和最终成长目标,因此给予了教师巨大的发展空间,最大程度发挥他们的帮助者角色。
(三)中美师生言语行为方式的差异在中国,教育的功利性是导致中国基础教育时期师生关系较为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在初高中阶段面临强大的升学压力,很多教师重考试成绩轻道德塑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较少,甚至在对待习惯不好的学生时会总是以惩戒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教师自以为的关爱没有一定的教育信仰和教育理念作为支撑,更有甚者仅仅将教学作为晋升的手段和谋生的途径,从而忽视学生的心理诉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和关心,不免造成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疏离淡漠。在美国,教育更像是一种产业,因为学生家长是学校的纳税人,因此教师首先将学生当做服务的对象,其次才是自己需要教导的人。在这中思维的影响下,不同于我国对学生的爱护,美国教师更注重的是尊重,他们联合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力求为学生打造一个平等宽容、宽松开明的学习环境。
三、中美师生关系差异对中国的启示
(一)构建双向评价体系鉴于美国中学一直以来采取的双向评价标准,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构建我国中学师生双向评估体系。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涉及到学生性格、爱好、以及心理状态的方方面面,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和中肯的意见。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针对教师的授课风格、穿衣打扮、性情特点、师风师德等多方面进行,帮助师生进一步了解彼此。
(二)创设平等校园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建构一个和谐平等的校园环境迫在眉睫。我们需要倡导师生间彼此关怀,相互理解,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寻求共同进步。例如在中学校园开展师生间互动游戏环节,定期开展教师和学生私人交心谈话活动,设置匿名对话箱等。校园规划上可以安排师生共同出谋划策改善校区环境,校园的布置可以有意识地彰显出师生关爱的主题,从细节入手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三)提升教师自身素质教师需要转变传统师生观念,借鉴美国教师以引导为主的授课模式,摒弃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认识到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力求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兴趣的调动者。切忌以升学率和好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标准,密切关注学生生理心理两个层次,帮助学生成长为一个人格完善的人而不是一架学习机器。
(四)扩大中外语言学术交流通过对中美师生关系差异的初步探索,美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许多教育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随着全球一体化迅速发展,开展中外学术交流,通过多国学生互相交流的方式,既可以使不同的教育体系互相融合,彼此去芜存菁,使我们对自身的教育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也可以向外传播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文明传统,扩大我国的文化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刘凤霞.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白岚,贾秀春.中外社交礼仪文化比较与跨文化交际[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2):56.
作者:李婧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