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跨文化交际非语言行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文化的发展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加深,文化的交流的方式也不仅局限于语言。在跨文化之间,由于语言上的差异,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进行交际就显得更加重要。非语言行为如同语言一样,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打破了相互之间的隔阂,通过一些肢体语言,或者是服饰,发型等传递出的一些东西,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在现代的文化交流中,大家普遍重视语言的交流,忽视了非语言文化的重要性。然而,在跨文化的交际中,非语言行为所传递的内容会比语言更加重要,其关键因素在于跨文化之间的语言差异。非语言行为打破了由于语言给文化交流带来的差异,保证了各项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该篇文章中,将通过分析非语言行为的定义及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还包括非语言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以及具体如何使用等。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非语言行为;探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程度也在不断地提高,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随之加深。随着跨文化之间交流的不断加深,为了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对于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应该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创新。当前文化交际的方式,除了语言交流之外,剩下的就是非语言行为。在交流过程中,虽然语言的方式占绝大多数,但是非语言行为的方式也很重要。非语言行为的交流,打破了由于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一些障碍,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
1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定义与发展过程
1.1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定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情感和传达给别人的信息,无论是通过文字还是口语的形式,这些都属于语言行为。也就是通过现实存在的一些话语来传递信息,除此之外,我们还会通过其他一些形式来传递自己所要展现出来的一些信息,包括肢体语言、服饰、妆容、说话的声音、语调等,都能够传递出一些信息和内涵。这些除了语言行为之外的行为,就被称为非语言交际行为。不同的文化之间,由于语言的不同,对于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造成很大的阻碍。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能够准确地传递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因为语言不通而带来的交流问题,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不同的文化之间,一些非语言行为所传递出的内容和信息也是有差异的,但某些行为又具有约定成俗的含义,这样会给不同的文化在交流过程中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想要更好的使用非语言行为进行交流,就要对不同文化之间的非语言行为所传递出的一些信息和答案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一些非语言行为所传达出的含义。通过了解非语言行为所传达的含义,才能够更好地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1.2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发展过程
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很早就已经有人研究,只是并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性的研究成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对于非语言文化的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在达尔文所出版的《人和动物的情绪表达》一书中,提出了不同的面部表情来表达不同的情绪,这对于后来的学者研究非语言行为产生过很重要的影响。后来,在一段时间内,对于非语言行为的研究大都停留在对于肢体行为、声音、语调、外观等形式,所研究的内容比较局限,其中比较著名的作品有《体格和个性》《身势和环境》等。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代表作品有《体格学导论》。到了六十年代,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扩展到对于人的身体姿态等方面的研究,七十年代所出现的《体态语》是当时很著名、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一本著作。到了八十年代,一些国外的研究学者,对中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进行了比较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使用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研究也引来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2非语言交际行为所具备的特点
非语言交际行为与语言交际行为相比较而言,它自身所具有的形式也比较丰富,但是所有的形式都具备共同的特点,通过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我们能够更好地去使用非语言交际行为。
2.1鲜明性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之下,非语言交际行为反而会比语言所要传达出的信息更加明确而鲜明。比如在婚礼的场合,新郎新娘所穿的服装、婚礼上各种装饰的东西,这些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传达出的婚礼的喜庆和幸福反而会比语言的表达更加具有实际意义,所传递出的信息也会更加的鲜明。
2.2隐含性
非语言交际行为,因为是通过一些不能够用语言直接传递的行为来表达信息,因此,在一些行为中就会充分展现出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隐含性。比如在一些军事行动中,一些特定的信号会传递给作战人员特定的信息,但这些信号都有很强的隐含性,只有特定的人员能够理解这些信号所传递出的信息。
2.3普遍性
非语言行为会出现在所有的文化当中,虽然文化之间所传达的内容是不相同的,但是非语言行为在所有的文化当中是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国家和人们的意识范围之内,某些特定的非语言行为是得到大家普遍认可的。例如,在一些体育赛事当中,裁判的某些手势是得到所有运动员认可和理解的,还有交通信号灯,这在所有的国家基本都是同样的含义。从这些点来看,非语言行为具有普遍性,它所传达出的信息能够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1]。
2.4辅助性
非语言交际行为具有很强的辅助性。在日常的生活中,非语言交际行为虽然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其本身还是建立在语言表达不能够产生作用的情况下才会展现出自身的作用,从这个方面来讲,非语言交际行为只是语言交际的从属。它在适当的场合,能够辅助语言交际更好地去表达出自身所要传递的信息和情绪,只是对于语言交际的一种辅助。2.5原始性语言,是在人类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的文化。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之间,会有不同的语言文化,正是由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性,文化交流才产生了很大的阻碍。人类文明的出现,远远早于语言文化的出现。在语言文化产生之前,人类之间的交流就采用的非语言交际行为。通过人们的肢体行为、面部表情,大家可以了解到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从这一点上来看,语言是具有原始性的。
3非语言交际行为的作用
通过一些学者对非语言交际的调查研究,在人类相关的交际行为中,通过语言传达信息所占据的比例仅仅为30%左右,其余的信息都是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传递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传递出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一个信息,所涵盖的层面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信息传递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3.1重复作用
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通过语言对一件事进行描述之后,通常还会附带着手势的行为。例如,在指路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描述之后,我们还会伴随着手势的动作,指向所描述地点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手势的非语言行为就是在重复语言所要表达的信息,从而让传递的内容更加的准确。
3.2补充作用
在交流过程中,除了语言的行为之外,再通过非语言的交际行为,能够对所传达的信息和情绪做一个很好的补充。比如,在结婚的场景中,大家通过语言的表达,来直接传递自己对于新人的祝福,还会通过红包等外在的非语言行为,来表达对于新人的恭喜,这样的行为在新人结婚的事情中,就是对于语言表达的一个补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所要传递出的情感信息[2]。
3.3代替作用
在一些复杂的环境中,有时候语言的交流会显得不是很方便,为了传递出与语言交流同样的信息,我们通常会采用非语言交际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所要传递的信息。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通过语言来打招呼对方不一定能够接收得到,但是通过挥挥手,肢体语言就能够表达出所要传递的信息。这样,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流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对语言交流的代替作用。
3.4强调作用
在一些情景与场合中,我们会通过语言表达我们的情绪,同时还会伴随着肢体动作,这些非语言交际的行为会对我们所要表达的情绪产生进一步的强调作用。比如在观看比赛的时候,在比赛紧张激烈之时,我们会呐喊,与此同时还会伴随着握紧拳头,跳跃等一系列的肢体语言,这些肢体语言的出现,所传达的内容,更加凸显了当时紧张的氛围,因此这样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强调作用。
4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分类
非语言交际行为虽然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我们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划分。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只分析一种讨论标准之下的划分,根据非交际行为是否静态我们划分为静态非语言交际行为和动态非语言交际行为。
4.1静态非语言交际行为
静态非语言交际行为,指的是通过一些静态的东西,例如交流者自身的服饰、妆容,整体的气质,所携带的一些外在的东西,所有能够展现交流者自身信息的静态物品,都可以称之为静态非语言交际行为。通过这些交流者自身所固有的一些东西,我们可以判断出交流者的身份地位、甚至是学识水平、生活习惯等一些信息。通过这些外在信息的判断,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应该如何进一步地进行语言交流。
4.2动态非语言交际行为
动态的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指通过人体的一些肢体语言,手势、面部表情等,来传递自己所要表达的情绪和信息。这些行为还是来自交流者自身的主观态度,对方想要传达的信息,决定了其会有怎样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之间,虽然一些肢体动作所代表的含义不是全部相同的,但是就大部分的肢体动作而言,所表达的意思都是一样的。正是基于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通过非语言交际行为,才可以打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阻碍[3]。
5结束语
通过本篇文章的探析,可以看出,非语言交际行为在跨文化之间的交流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非语言交际行为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是在语言交际的基础之上,通过一些非语言行为,对所要传递的信息起到补充、强调、代替等作用。非语言交际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的交流手段,其重要性不应该被忽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更多的关注非语言交际行为。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J].北京:语文出版社,2015,5(21):71-73.
[2]沈熠伦.非语言行为与语言交流的讨论[J].社会文化汇编,2015,5(19):278.
[3]李子怡.非语言行为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学报,2016(5):130-132.
作者:何牧春 单位:上饶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