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跨文化交际中英语教学浅析(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英语文化的教育。本文中笔者查阅了相关的文献与资料,对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并总结了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并以此为基础指出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渗透途径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已经进入了一种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时代。但是在多种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在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必然会在沟通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并阻碍彼此之间的交流。因此,现阶段我国高校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相关教学,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拥有熟练使用英语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需要对不同国家的文化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沟通过程当中能够对不同的文化进行灵活的处理。
二、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内涵分析
所谓的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以及使用不同语言的人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交流的过程当中,不同地区的人在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以及物质环境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得不同的人群拥有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风俗、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等,从而导致不同的人群在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当中,彼此之间并不能十分清晰的了解到对方所表达的真正内涵,甚至存在着完全的矛盾。在全球化背景之下,不同国家的人群之间必须要进行深入的交流,这就必然要求彼此之间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使得彼此之间能够顺畅的进行交流与沟通[1]。从本质上来看,语言知识是地区文化的一种体现形式,掌握了其语言并不一定意味着掌握了该地区的文化。因此,在现阶段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高校不能仅仅只从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出发,只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毕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在与其他国家的人群进行交流时,可以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避免彼此之间因为文化的差异而造成的沟通不畅[2]。
三、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意义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均把跨文化交际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更要求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足见跨文化交际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在进入新世纪之后,全球一体化程度明显加深,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深,使得我国在国际社会当中的活动越来越频繁,就算是普通人在日常的生活与工作当中也避免不了要与其他国家的人接触与交流,跨文化交际已经逐渐走近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跨文化交际当中,不同国家的人群在交流中所存在的障碍就是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实际的交流当中,可能使用错了一个单词就会使得对方认为他们国家的文化得不到尊重,他自己的也得不到尊重,从而使得彼此之间的沟通陷入僵局,并进一步引发一系列的矛盾。为了使得现阶段的高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拥有与不同国家的人沟通的能力,高校在英语教学当中必须要不断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的文化教育,提高学生对不同文化的敏感程度。同时应该通过跨文化交际的渗透,教育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英语的语言与文化本质,养成正确使用英语的习惯,在与其他国家的人群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摈弃母语的影响,按照对方的文化背景进行思考与交流[3]。
四、在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渗透跨文化交际需要遵循的原则
(一)彼此尊重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不同文化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不同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当中的产物,带有彼此民族的典型特征。因此,只有在彼此互相尊重的基础之上,才能用公平公正的眼光去看待另一个民族的语言,并吸收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优点。这就要求现阶段的高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向学生讲述英语语言国家之间的文化特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了解到英语语言国家的真正文化内涵[4]。
(二)求同存异
从本质上而言,英语与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分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但是从宏观角度出发,英语与汉语都是人类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断演变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彼此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共性,也存在着彼此间能够融合发展的基础。在实际的跨文化渗透教学当中,高校应该采用求同存异的方式进行。所谓的求同就是指英语与汉语之间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应该保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存异”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才能使得学生认识到不同文化之间的的差异。例如,可以采用对比的方式将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从而使得学生感受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并加深学生对英语语言文化的领悟[5]。
(三)去粗取精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是高校英语教学进行跨文化交际渗透时应当遵守的原则,应摒弃英语文化中那些不健康的文化,从中吸收有用的、正面的文化信息并为我所用,这样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之余,更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五、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渗透途径
(一)充分利用教材
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摘录自英语语言国家的主流媒体,与其国家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文化背景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授课过程当中,不能仅仅着眼于语法等内容,同时还要向学生讲述该地区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内容,在课堂中向学生传输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阶段的教材,对教材中具有文化属性的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讲解[6]。
(二)转变教学观念
在当前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虽然注重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但是从总体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还是认为基础性的单词、短语与句式结构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知识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往往对这些内容过度的强调,但是对英语的文化内涵并不会过多地渗透,这种教学模式是造成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现阶段的高校英语教学当中,教师要转变这种教学观念,意识到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向学生渗透英语语言文化。
(三)改进现阶段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在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当中,大部分的教师都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法等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之间的联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了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的语言习惯并不是很熟悉,所学到的都是中国式的英语,这种现象进一步导致了高校学生在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并不能很好的理解他人的意思[7]。因此,当前阶段,高校英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其适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根据许多教师与专家学者在跨文化交际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表明,针对性交际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并模拟其场景,从而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增强,同时了解到其中的文化内涵[8]。
六、结束语
当前阶段我国正处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当中,提高现阶段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我国文化不断前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指出了现阶段高校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教育的具体路径,希望能对我国的高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王小清.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山东社会科学,2015(S2):240-242.
[2]林有鸿.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5):194-196.
[3]刘佳,陈晓琳.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地方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以衡水地区高校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13-114.
[4]吴菊芳.论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1(01):26-28.
[5]毛红丽.在高校英语教学中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知识经济,2011(20):175.
[6]钟洁.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7):64-65.
[7]徐丹.刍议大学英语的课堂教学实践与跨文化交际理念的有机结合[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6):141-143.
[8]叶蕾蕾,张迎春.渗透与突破:基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07):162-164.
作者:何瑛 单位: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跨文化交际中大学英语教学分析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快,国家之间良性的沟通与交往,也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国在学习西方国家语言,尤其是学习英语方面程度较深,如今对于大学生大学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基本语言知识,还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探索出新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英语是学生用来开阔视野、了解其他国家基本情况的途径,也是未来与其他国家交往的工具之一。根据我国《大学生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关于学生应该具备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论述,大学中大部分英语老师的思想观念已经更新,但很大一部分教师缺少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式,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法;较为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讲授,但是不注重语言的实际应用和英语文化知识的导入与讲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现如今,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合格率逐年上升,成绩不断提高,在教学成果方面有较大收获,但这些考试成绩很高的学生,往往听说和实际应用能力差,难以顺利进行真正的交际。教学主要针对考试,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全被动地接受,英语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同时,学校对于英语的评估模式较为死板,不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学生感觉英语和自己的生活距离比较大,成为一个恶性的循环模式。
2目前大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大学英语教学缺少跨文化意识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较晚,且发展缓慢。美国等欧美国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开始了对跨文化交际的关注,经过多年发展日益繁荣和完善。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对于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引进,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刚刚开始,并且一开始并不被人重视,发展较为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逐步加深,但是缺少能够实际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再细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是少有应用,各高校不能积极地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应用到教学过程中,直接导致跨文化交际难以发挥它的实际作用,也无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2)大学英语教师缺少跨文化交际的经验
英语是国外的一种语言,实际上代表了一种文化,如果大学教师不了解国外文化,就无法把握中外文化的异同,无法通过对比更好地教授英语,教学效果无法保证。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严重缺乏跨文化经验,我国211以上等级的院校中,有海外求学或生活经验的教师还较多,而以下等级的学校中基本没有出国留学或生活的教师。没有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经验,就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3)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于西方文化的重视程度低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语言的价值和意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想要传播得更加广泛,更是需要语言的交流与传播。国外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自己国家的文化环境,但有部分教师,完全忽略文化与语言之间的紧密关系,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授与实际操作,这样学生的知识面难以得到扩展与延伸,局限性较强。
3对于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教学模式的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
运用国外电视电影作品的影响。电视电影作品有其固有的吸引力,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直观性,影视作品不仅观看较为便利,而且能够最为直接地反映出国外的文化取向,学生在获得感官愉悦的同时,也会学习到西方的文化知识。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随时选择适合课堂内容和学生观看的正能量的国外影视作品,如《阿甘正传》,传递给人们的是不顾一切的冲劲和勇往直前的毅力,这也是美国文化的一个反映,学生就可以通过观看影片了解美国的价值取向,并且也可以勉励自己,完善自己。除此之外,在影视剧中,还可以发现一些新的词组的新的文化内涵,例如茶是tea,红茶却不是redtea,而是blacktea,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更加了解国外文化内涵、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开设专门课程,介绍西方文化。教师可以在正常授课之外,开设兴趣课程,通过PPT、视频、音乐等形式全面介绍西方文化,包括传统习俗、节日习俗、日常行为礼仪等方面的内容,并且可以通过这些使学生了解西方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还可以通过对比中西的不同来加深学生对于西方文化的认识,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要摈弃国外文化中的糟粕,例如暴力文化等内容。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也可以让学生自行了解西方文化,提前做一些功课,有利于上课效率的提升。
(2)努力使课堂充满西方文化氛围
①在外语课程中融入西方文化。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内容合理安排一些文化内涵方面的知识,例如在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2的Unit2time-consciousAmerican时,基于美国人对时间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国家对于时间的不同态度,反映出美国人对于时间的珍惜。教师可以对这一现象深入发掘,引导学生探讨这一现象,并且与学生自己对于时间的态度做对比,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还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②在课堂上使用西方的语言习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时,可以使用外国日常语言进行课堂知识的讲授,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西方的习惯,并在以后加以运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尽量使用外语授课,使学生习惯外语环境,有利于日后对于外语的流利应用。
(3)将课堂知识传授拓展到课外活动中
①文化交流体验。留学是文化体验最直接的方式,但鉴于现实条件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学习外语的学生都可以出国留学,亲身感受国外的文化氛围。因此在高校中,可以促进交换生、留学后回国的学生与本校学生多加交流,不仅可以帮助在本校的英美交换留学生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中国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外国的文化,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②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查,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一些适宜的课堂实践活动,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其中,实践活动设计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加入与国外文化相关的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主题的选择方面,不仅要关注到西方国家的文化特色,还要关注是否与中国价值认知相符合,将跨文化交际的功用发挥到最大。
4结语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可分割性,在学习一种新的语言的同时,也应该主动了解其文化的相关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学习该种语言,还可以扩展自己的视野,使语言的学习更加轻松。在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应该主动顺应发展潮流,使用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学习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知识,使学生的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段新苗.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3.
[3]孙文倩.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
[4]萧好章,王莉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M].外语与外语教学,2014.
作者:王芳 单位:铜仁学院国际学院
第三篇: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深入,基于职业技能的需求,高职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亟待提高。本文以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跨文化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障碍,从理论方面研究论证将跨文化交际策略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指导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
建构主义;跨文化交际;高职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0.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予以关注,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分析来外语教学的问题,结合全球化趋势,对进行跨文化交际导向的外语教学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采取广泛输入的方式,设置合适的情景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讨论,让学生能够顺利掌握课程要求知识,同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高职学生不仅仅在英语学习方面有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困难,在其他科目中尤其是专业课上同样有此类问题,因此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同时为其他课程提供参考、借鉴,开辟新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结合跨文化交际策略,更加高效、自主得学习英语知识,最终达到灵活运用英语的目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主动构建掌握知识的过程。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者对于新信息、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另一方面是指学习者对原有知识的改造和重组。人们学习知识并不是在学习过程中由老师灌输的,而是学习者通过自身经验及已学知识对人提供的学习资料等进行重新构建,进一步理解及拓展之后形成的。学习者的不同经验和所学知识的个体差异,这导致他们在同一学习过程中对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构建会产生不同。学习者的知识构建会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学习者之间交流与讨论,因此,团队合作学习是构建主义理论的着重点之一。构建主义理论重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四个方面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在外语教学中应用构建主义理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构建,开展分组教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交流,让其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开展协作,以达到意义构建的最终目的。第二语言习得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这一理论由习得与学得的区别;自然顺序的假设;监测建设;输入假设;情感过滤假设这五种基本假设构成。1994年美国二语教学教授RodEllis出版《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全面分析了二语习得的各个方面,是二语习得领域的名著。二语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即习得和学习。人类在交际过程中无意识的掌握一种语言即习得;而人类有意识地运用自己的能力来接受一种语言即学习。根据SLA理论,语言的习得是有所要求的,其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充足有效的输入。这样的输入必须是广泛的,而学习者需自主、自愿、积极的接受。教师应通过大量贴近二语情景的输入,促进学生的自然习得,以达到交际目标,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教育是一种注重不同文化之间的不同,具有主动性及互动性的教育,致力于让来自不同文化的学习者能够互相交流、学习及合作。跨文化教育的重点是正确的看待文化差异,接受并理解其差异。跨文化交际的目标是通过跨文化教育让学习者掌握不同文化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使学习者能够在了解不同文化的同时,以开放、平等、客观、公正、宽容的态度积极正确看待处理跨文化交流。
1.构建主义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的运用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快,外语教育也收到越来愈多的关注,各国都采取不同方式来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在外语教学中越来与强调语言的文化内涵及学习者文化素质的核心作用。如1987年澳大利亚颁布了《国家语言政策》;法国在外语教育中采用“情景教学法”,鼓励学生进行交际,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而国内,随着中国经济政治交流日益国际化,对各行业人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这对我国的英语教育也提出新的课题,英语教学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求对学生的英语知识结构构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及国际化的文化理念,了解国际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和交际礼仪,最终实现跨文化交际的有效进行。通过探究现有高职英语教学现状,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意识差,跨文化交际能力薄弱现象进行合理性分析,以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为核心,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给予学生相应的学习策略指导,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及语言运用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外语听说读写方面的学习困难。
1.1研究内容
(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英语障碍调查。通过调查问卷及个别访谈了解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学习障碍。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英语障碍的原因进行分类归纳分析。
(2)制定跨文化交际教学方案。该方案针对调查结果,从构建主义理论出发,针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不同,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需求,未来职业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制定教学策略方案。此部分主要在选定的试验班级中进行。
(3)检验并适时调整教学方案。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课堂观察、测试等手段检测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意愿及英语运用能力的效果。根据问卷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剖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相应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
(4)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总结教师所运用的教学策略对学生构建英语知识及英语跨文化交际应用能力的影响。
(5)总结项目实施的经验与不足,分析整理出一些可以广泛应用于激励高职学生再其他学科方面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法
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的典型的语言教育专家构建主义理论方面文献资料,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理论专著和学术文章及二语习得方面的有关专著与文章,形成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背景下外语教学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影响的概况的了解。借助文献分析法理清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拓展深度,使本课题具有深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1.2.2问卷调查和访谈法
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是通过不同渠道对调查者的观点进行收集,借助于不同的渠道,如书面、口头、微信、微博等方式了解被调查者心理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收集本文相关数据,为后续研究提供全面可靠的数据。
1.2.3数据分析法
以问卷调查等形式手机的数据为基础,使用SPSS13.0进行科学的定性定量分析。
1.2.4对比分析法
对比实验班级与普通班级教学成果,分析构建主义理论下跨文化交际策略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及实验对象学习兴趣变化的差异。
2.结语
高职学生由于生源质量整体下降,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对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学习能力和学习动力上表现不足。本文主要是研究以高职学生的英语课程学习为研究内容,了解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影响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探讨教师帮助学生构建和强化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策略手段。提高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可以为其他科目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旭东.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英]麦克多诺著,杨连瑞导读.语言教育中的应用语言学[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3]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歌曲在汉语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作者:吴英平 单位: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篇:跨文化交际中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摘要: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虽历经多次变革,但教学效果仍差强人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社会能力欠缺。探究外语教学模式演变过程,基于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相关理论,分析我国当前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
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
一、外语教学模式演变综述
外语教学模式的演变经历了从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再到交际法的5个重要阶段。翻译法是现代外语教学法的幼年时期。它依据教学侧重点不同,分为语法翻译法、词汇翻译法、翻译比较法、近代翻译法。它培养的人才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较差。直接法是现代外语教学的改革法,是基于“幼儿学语”派生出的教学方法,是坚持直接联系原则、句本位原则、以模仿为主原则、语法归纳教学原则、以口语为基础原则、以当代通用语言为教材基本内容原则的教学方法。听说法是针对外国人开展本国语言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念基础。该教学方法强调先教听说,后教读写,强调对话和实际操练,积极采用对比分析法进行教学。认知法是站在听说法的对立面产生的。它是将认知心理学应用于外语教学的一种教学体系方法。它主张有意识学习,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语言知识及规则为基础,以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为教学目标,以母语为教学出发点的基本原则开展教学。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及意念项目为纲,以培养交际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于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80年代初,逐渐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诸多大专院校开展了交际法的教学实验,编写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教材;90年代至今,在交际法的实践过程中,相关研究对教学中出现的教师素质、师生角色设置、社会文化因素、学生学习积极性等问题进行了探究。该教学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中心角色,重视交际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社会功能切入,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确定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促进特殊用途外语教学的发展。在上述所有教学方式中,文化教学一直贯穿其中,只是其重视程度从轻到重。随着交际法的普及,人们逐渐意识到良好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目的语言国际文化背景的了解,跨文化交际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理论综述
(一)何为文化
文化是诸多学科的研究范畴,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文化所具备的特点却是基本一致的。文化均是后天习得的,与其生活的文化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文化是传承的,是社会的遗产。文化和交际之间密不可分,交际实现了文化的延续。文化具有变化性,会随着革命的发生以及文化的渗透而逐渐变化。文化具有较明显的民族中心主义倾向,在不同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时,会产生明显的自我民族主义价值倾向。文化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其自我调节能力保证了环境巨变情况下文化的有效延续。文化是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只有成为社会普遍现象的行为方式才称为文化。
(二)何为交际
交际无处不在,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基础所在。交际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与交流信息的过程。一个正常、有效的交际过程包含了信息发送者、信息接收者、编码与解码、反馈、交际渠道以及语境6个关键因素的有效实现。其中,编码与解码是交流有效开展的关键环节,反馈则是检验交流有效性的重要尺度。交际分为双向交际和单向交际。双向交际实现的是交际参与者双方的互动,实现了信息及时有效的沟通反馈;单向交际是信息发送者单方面的传递信息,信息接收者是被动接收的角色,其沟通效果欠缺。交际具备动态性、不可逆转性、系统性、自省性、交互性以及特定语境性等特点。其中,特定语境性包含了对于交流双方所处的社会关系,所具备的文化积累的特定设置。对同样交际的不同期待决定了交际有效性的双方感受差异。
(三)何为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思想、信息等的交流[1]46。交际有效性的保障是信息传递者与接收者对统一信息赋予的意义是否一致,即是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误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对于同样信息赋予相同含义的可能性更低,“达到一致的沟通”也更困难。只有双方尽可能地了解并掌握对方文化的价值观、风俗习惯以及思维模式,多站在对方立场解读并传递信息,避免民族中心主义的倾向,方可实现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四)何为跨文化交际的英语教学
交际能力一直被列为外语教学的目标,但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一直未准确界定。外语学习者同时兼顾两套语言和文化体系,应具备结合所处语境及交际对象合理选择自身交际语言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2]。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效地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是实现有效英语教学的关键之一。
三、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意识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应用日益广泛,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贴合实际、偏向应用的较高要求。目前,虽然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学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但应用于教学的实践经验少之又少。加之当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人员甚少,更不用说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直接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欠缺。
(二)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教育能力欠缺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其能力的具备与否是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长久以来,我国传统的语言教学将语言本身作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大学英语教师则将培养语言能力,掌握语法、语句构成等作为教学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足导致教师不能有效挖掘语言文化内涵,难以实现结合文化的语言教学和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三)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训练
行之有效的训练是成功掌握一项技能的前提。有效地实现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训练的根本,是教师掌握足够多的训练方法,组织开展大量的针对性训练。目前,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互动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认知行为调整学习、文化现实培训等跨文化交际培训方法,无法将其熟练应用到日常大学英语教学中。训练的手段及技能的匮乏是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障碍。
(四)大学生跨文化理解能力较差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我国学生自小学开始就将英语学习的重点放在了词语、句子、篇章的记忆以及语法的理解上,能力的培养也围绕着听、说、读、写4个基本能力而开展。在学生的固有观念中,语言能力的提高才是英语教学的关键。他们没有意识到语言能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文化背景的差异、常识的缺失将导致交际的失败。语言能力仅仅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而不是全部。这种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偏颇理解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阻碍。
四、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跨文化交际教学原则明确化
切实有效地推进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顺利开展,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遵循科学教学原则的教学模式[3]。教学内容、教学材料以及课堂活动的选择均应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在制定教学目标方面,要遵循总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相结合、全面迎合时代特征、以满足学生需求为切入点、以培养双语文化人才为基础的原则。在确定教学内容方面,要遵循语言与文化教学相辅相成、语言项目围绕文化内涵、交际文化优于知识文化、文化内容杜绝民族中心主义、文化教育求同存异、语言技能及交际策略均重视的原则。在确定教材方面,要秉承理念先进、编写优秀、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原则。在课堂教学方面,要遵循语言规则训练不放松、以学生为主导、融入多形式课堂设计、增加文化学习训练的原则。
(二)跨文化交际教学目标清晰化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自我沟通能力的构建作为教学目标,并将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5项能力在内的语言技能目标涵盖在内。首先,应从语言能力、语言技能及语言运用能力3个方面,实现对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其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知能力,增强学生跨文化思维和情节能力,掌握目标语交际模式和交际习惯,实现行为层面上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最后,应注意培养学生包括移情能力和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在内的文化情感能力,着重培养包括言语行为能力、非言语行为能力和跨文化关系能力在内的跨文化行为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教材选择针对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涵盖语言基础教学和文化嵌入及文化教学。语言基础教学应包括语法结构的教学、功能意念项目的教学及听说读写译语言技能的教学3项内容。文化嵌入及文化教学应包括文化行为项目的教学、文化心理项目的教学及跨文化交际的教学3项内容。在教材选择方面,应开展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跨文化交际类课程2项内容。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可选择以实际教学法为指导,在语言教学中充分结合文化交际的教材,如新视野大学英语、新吋代交互英语、大学英语等。跨文化交际类课程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则可采取国内教材与国外原版教材相结合的方式,选用涵盖系统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教材。如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跨文化交际视听说,应鼓励教师结合课程及学生需求,自行引入优秀国外教材进行讲义编写。
(四)跨文化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化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与教学内容相适应,设置语言基础课程体系、跨文化交际与应用课程体系。语言基础课程体系的开展除了持续提高日常教学外,还可设置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第二课堂、假期口语培训项目等课程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跨文化交际与应用课程体系的开展可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方式,设置诸如英语演讲技巧、英语诗歌欣赏、英国历史、西方文化概览等跨文化交际类课程,设置哲学专业英语、生化专业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应用类课程。全面巩固学生的英语知识、技能储备,将跨文化交际贯穿整个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3]赵贤洲.文化差异与文化导入论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1).
作者:陈琴 单位:安徽财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