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交际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范文

交际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交际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交际策略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第一次到异国求学的一些青年人往往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从一开始的兴奋与好奇走向消极与不安,甚至出现沮丧、易怒等情绪,而变得富于攻击性。情绪上出现的这种压力,我们称之为“文化碰撞现象”。

一“、文化碰撞”现象产生的初始

“文化碰撞现象”的根源就在于“新”与“生”,它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突然失去了原本熟悉的一切符号和特征,而由此引发的焦虑与困惑。这种碰撞现象表现形式可谓形形色色。离开了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留学生们进入了一个陌生的文化中,甚至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许多方面无所适从。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及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初次见面留学生们连日常生活中何时握手最为合适,遇见不同的人应当如何打招呼,如何付小费,如何礼貌地谢绝邀请,如何得体地向别人说“不”都在困扰着他们。这种“文化碰撞现象”持续的时间越长,就会使留学生长久地陷入焦虑不安的困境中,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举止方面出现了与所居住国格格不入的一些攻击性态度,在居住国人们的思维方式中,这种态度很容易演变为敌对态度。进而,他们也会渐渐地从开始的乐意接近你转变为对你也出现一些攻击性态度,最后就是回避你。还有的学生干脆躲进本国人群的社交文化中以回避陌生的文化,如此这般,留学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这种“文化碰撞”现象给中国留学生与居住国的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和睦相处带来了尴尬与困扰。

“文化碰撞”是国家之间不同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了解异国文化的途径更多是通过外语教学完成的。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外语教学瓶颈过多。“我国并没有学习和使用语言的社区,外语教学主要依赖课堂上进行……很多教师往往把语言形式的操练和有意义的交际活动混淆起来,而学生到现实环境中却用不出来。”[1]我们的外语界已经意识到语言教学与文化脱节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小学外语教学开始注重语言与语境的关联,中小学的英语教学改革正在积极地尝试中。当今社会,越是发达国家就越是包含了多元文化的特点,如果想要尽快地跨越“文化碰撞”,首先要了解居住国的文化本质及对个人行为准则的要求。一个独立的个人不是天生就带有本国的文化,而只是具备了学习和利用文化的能力。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孩子生下来后所处的语言环境基本上取决于其父母所操的语言。所以说,一个人的文化背景是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熏陶而逐步形成的,文化背景形成的过程也就是他学会克服困难,经过调整,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一旦学会了,他就掌握了在社会中生存、向社会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的本领。在跨文化对话中,我们必须有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思想准备……我们应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2]。所以,在多元文化时代,一个人如果能客观地评价他国的文化,互相尊重、差异共存是熟悉新的文化环境的根本基础。

二、中国留学生“文化碰撞”的主要体现

对于国内尚未从校园走向社会或刚刚踏入社会的学生们来说,不但异国的社会里显现的文化是新鲜的,甚至连学校也变得如此陌生。习惯了接受国内的老师按照国家统一的教学大纲进行授课的方式,留学生们一下子难以适应国外学校课堂教学所采用的课堂讲座、独立阅读、撰写评论的教学方法。国内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基本上是脱离语言环境的演练,中西方的学习机制差异使得中国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国外的教学理念,国内的教育疏于对学生所学知识和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考试的标准答案及自小学到大学的评价考核体系忽略了“独创”意识的培养和“诚信”意识的多种表现,习惯于互相参考别人的答案在异国成了学术“剽窃”行为,而我们的学生对此还感到“一头雾水”。

在课堂上需要对材料、讲座、观点进行分析与评论的时候,中国的留学们大都被“冻僵”了。在中考、高考格局下一路学到高中、大学的留学生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多年来养成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他们在课堂上多数时候都在静静地听讲,而不是像外国学生那样喜欢“出风头”,更不愿给老师提难题来制造麻烦,在留学生们的内心深处,他们最怕的是回答问题出错,那是非常“丢面子”的。长期以来养成的谦卑性格使得留学生们即使被当众表扬也会感到不好意思,然而这一切都令外国师生感到不解。老师发动学生一起参与部分教研活动,使一些留学生感到老师是否准备不足,而把自己的工作摊派给了学生;教师放手鼓励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积极参与讨论的开放式教学,令留学生们充满疑惑:“课堂上做游戏不做题能学到知识吗?”他们甚至怀疑老师是否没有认真备课。当他们主动邀请外国学生到家做客时,没想到得到的回答是“对不起,我明天有约会”。我们可以为重要的客人而等待,而西方人到点就开宴。此时,他们感到“外国人太绝情了”,可他们不了解西方人的时间观念,要提前几天告知安排聚会等活动。我们常说的“不见不散”就正说明了时间是可以“无限延长”的,而在西方一些国家,这是对时间的浪费。令留学生们包括家长们担忧的是:男女学生同居一室无人过问,而同性学生同居一室却招来非议,尽管西方一些国家认可同性婚姻,但是多数中国家长依然无法接受。中国学生不一定知道导师办公室的门紧关着时意味着“请勿打扰”,他们可能此时去敲门无人应答而倍感冷落。

而当导师办公室的门开着,表示“欢迎光临”的时候,他们却绕道而行,放弃与导师沟通的良机。如此这般反复,会令导师产生不快,而学生们却不知错在哪儿。求学路上最不能被导师接受的是学术造假,论文抄袭,数据造假,考试作弊等,这已成为留学生被海外学校辞退的第一大原因。近年来,少数家长和学生为了追求“洋文凭”,不考虑学生自身较弱的知识基础和不良学习习惯,缺乏毅力恒心,盲目地选择海外留学,这样的留学生遭遇“文化碰撞”是必然的,奢侈消费、盲目攀比成为抚慰心灵的一把利器。此时此刻,愈发强烈的思乡之情在折磨着他们,国内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和重要。在国内,习惯了被指挥被安排的学习模式,麻烦与困难的背后有家庭和学校的担当,而异国他乡的苦难与麻烦是留学生和家长们不曾想到的,有的留学生就出现了极端的行为。以美国为例,典型的实用主义价值观,空洞的人生观教育只能使一些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留学生在不同文化的夹击下迷失了自己。

三、克服“文化碰撞”需要适度调整观念

那么,如何尽快克服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呢?首先要攻破的就是语言关。因为语言本身是交际的主要符号。一旦你打开了与同学、邻居、朋友交谈的话题,能独立去购物、旅行,你很快就会找回你的自信和感情的力量。正如英国语言学家L.R.帕默尔指出:“语言在忠实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全部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也忠实地反映了其各种游戏、娱乐、信仰和偏见。”[3]其二是尽快熟悉西方的先进教育理念,从“应试教育”转向“应用教育”,最终要从根本上接受诚信教育。诚信是基督教国家几千年来形成的价值体系,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法则,破坏了诚信的体系,意味着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根基坍塌。在全新的异国文化面前,要想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锻炼,你要逐渐地学会由自责变得自嘲,不再一味地考虑“面子问题”,你应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一旦大家找到共同的兴趣,那你也就容易被别人接纳了。留学生们需要加强如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一)开放的头脑西方国家的人们喜欢旅游,读书,他们认为这些是对于一个人能力培养的最基本的手段。其实,这同我们中国人所持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一个人经历得越多,他就越是具备了接受变幻莫测事情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随时做出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或许每一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所以要富有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你做出的每一种选择尽量留出一些可选择的余地,这样既能使你在几种方案中做出最佳选择,又考虑到了应急的措施。

(二)适应失败的能力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难免要出现令人费解、恼怒、尴尬甚至沮丧的事情,每一个人在国外都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而现在大部分出国留学生在国内的生活都比较平稳或富裕,较少或不曾有过失败的经历,但在国外,却要具有一定的忍耐力去面对严峻考验和失败的打击。此时此刻,自嘲的幽默会帮助你保护自己不绝望。在困难的时候,不妨多想一想我们中国人的古训:“拿得起,放得下。”

(三)保持好奇心留学生们对异国文化的好奇心在经过“文化碰撞现象”的重创后,不免要有所减弱。但是,学生们一定要尽快地恢复起好奇心,因为你必须了解和吸收别人的文化,才有助于你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发达国家的多元文化中必然包含了不同的宗教信仰,而不同的宗教信仰指导着他们不同于其他人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准则,保持好奇心会帮助你去不断地了解他们的社会。

(四)客观的期望值很多出国留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活阅历更丰富,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所以,留学生应当给自己定下一个可行的目标,切记不能一味地好高骛远,而是要面对现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走。

(五)毅力与克制力一个人克服困难,在异国他乡完成学业最主要的是依靠本人所具有的毅力和自信。在面临新的选择,个人的心态在不同的文化间进行比较的时候,坚强的意志和充分的自信会帮助他树立自我表现意识,而必要的克制力可以使他客观地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化,有目标地吸收别人的优秀文化,使他能对异国的风俗习惯多理解,多谦让,更容易被别人接纳。毕竟,礼貌被看成是“一封四方通用的自荐信”,具备了这种能力,你会顺利地完成学业。

作者:周丽华 姜美双 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