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学校科技文化信息建设的思考范文

学校科技文化信息建设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学校科技文化信息建设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学校科技文化信息建设的思考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文化则是河流中凸显生命奇观的航船。学校文化是学校的命脉,文化建设就是寻根之旅。

1学校文化建设之价值思考

什么是文化?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随时都影响着我们。文化是人类活动的结果,它与人类如影相随,是人类漫长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总结。文化在塑造一个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行为上,是一个关键元素,它是蕴含在社会背后的起综合和体系化作用的价值体系。办好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创造优良的学校文化。著名教育家梅贻琦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学校之“水”,即学校文化。学校文化代表学校的整体存在状态,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学校的文化价值引导着学校发展的方向,对建构精神世界的青少年来说有着极大的教育作用。因而,学校文化要与时俱进,顺应时展,体现时代精神,同时又要体现鲜明的校园特色和风格,从而真正促进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探寻学校的文化基因,进而总结、提炼、发展成为系统的学校文化体系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也是非常曲折的,但也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统一思想的过程。通过广泛调研和深入讨论,师生对学校的发展历史会了解得更加深透,对在传承与发展中凝练的学校文化认同度也会越来越高。为此,我们认真总结学校现有发展状况,依据“个性化、情意化、整体化、熏陶性、传承性、动态性”的原则,策划形成学校文化的一整套表达系统。这是一个由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和视觉文化组成的同心圆结构———理念文化是学校文化系统的原动力和基础,是学校形象的“心”,引领者视觉和行为;行为文化是学校文化系统的“手”,把学校的理念通过行为活动点点滴滴的渗透,向社会公众表学校的“心”;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系统的“脸”,是学校形象最外层、最直接的部分。系统的学校文化建设将办学理念、活动信息、教育教学条件与水平等学校办学内容予以整合并传递出去,以凸显学校特色和精神,建立学校与公众双向沟通的关系,使校内外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优化校内外环境,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学校理念文化之“正心”挖掘

理念文化是整个学校文化系统的灵魂,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对内它可以感染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指明奋斗目标和行动方向;对外它又能展示学校的特色风貌和进取精神,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它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出发,将办学方针、办学宗旨与存在价值,外在利益、行为准则以及学校精神等,都以学校沟通的方式予以明确化。学校作为一个文化系统有其自身的文化基因,这种基因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方向,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和办学特色。因此追根溯源,梳理主线,在传承中创新,是提炼学校文化特质的根本。回中的文化基因具有多元共生、开放兼容、积极进取的特点,回中学校文化的提炼必须以国家及当代文化为背景,遵循教育的本质,标明民族学校的特质,并凸显足球特色学校的精神内涵。

2.1民族基因与生俱来———“和穆”文化中华文明的特质:追寻中华文化的基因图谱,“和”是核心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精神信念,成为统领中华文明的各层面的基本原则。今天“,和”所蕴涵的家和、国和、天地人和的和谐观念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教育价值的体现:教育的本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因此,和谐既是学校教育的规定属性,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追求。地域文化的渗透:在地域文化方面,“和”也是和平区所打造的核心价值理念。新中国成立后,这块曾经叫千代田区的日租界正式被命名为“和平区”,造就了和平区凸显以“和”为核心的区域文化特色。置身于和平区的区域文化背景中,“和”必定对学校的文化生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力。发展历史的积淀:从回民中学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前身是1936年创建的“奉天私立回教文化学院”,1942年京剧艺术大师马连良先生及各界回族同胞捐资促建,是东北三省唯一一所回民高中。为了突出民族特色,学校起名为伊光中学,含义即伊斯兰之光,让学校成为回族的希望、光荣与骄傲。学校最具影响力的,堪称为学校文化创建者的,当数在学校工作17年的李学盈校长,曾受到主席亲切接见。他给我们留下的重要教育思想就是:办好民族教育,发展学生特长,培养优良师资,输送优秀人才。语言虽然非常平实,但却是回民中学学校文化的精髓。在老校长的激励下,一代又一代回中人艰苦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学校在1962年被列为沈阳市首批省级重点中学,1999年首批命名为全国民族中学示范学校,2004年晋升为省级示范性高中,2011年晋升为沈阳市标准化高中,2013年通过了省示范校复检。民族特点的呈现:建校近八十年的沈阳回中,历史悠久、地位独特。同时作为一所回族学生聚集的民族中学,学校文化中离不开回族的民族特点,而回族最基本的特色即是穆斯林。“穆斯林”本是一个外来词汇,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虽然作为音译词“,穆斯林”三个字本身并不具备实际意义。但是“,穆”字作为回族文化系统的一个标识,鲜明、明确而又独特,具有文化符号的意义。和,具有和谐、和平、和睦、和衷共济等意,隐含合则两利、合作共赢、和合共生;穆,取其仪容、言语美好、行止端庄恭敬的意思,同时隐含穆斯林的“穆”。因此,蕴涵“和平”“中正”的“和”与代表穆斯林的“穆”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抽象表达方式。我们将学校的文化表达方式之一确定为“和穆文化”,就是要以平和自然的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洁净雅致的校园环境,营造和睦、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培养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学生。

2.2足球精神与时俱进———“同心”文化回民中学是传统的体育特色学校,足球一直是特色项目。经过几十年、几代教师的心血和努力,学校成为当之无愧的足球特色学校,足球特色课程、足球队建设、校园足球赛等相关活动成为学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回中足球队在意大利参加世界中学生足球比赛一举夺冠,创造了中国男足历史上的唯一。足球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相应地,足球文化也成为学校文化中一个重要因子。足球运动是团队性项目,团队合作意识是球场上制胜的关键;足球又是一项勇敢者的运动,需要有顽强拼搏的精神;作为一项竞技体育,比赛中必然产生对抗、输赢甚至淘汰,因此不怕挫折、坦然接受失败成为必备的心理素质;球场上队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责、各就其位,责任意识尤为重要;此外,在训练中尊重教练、队友,比赛时尊重裁判、对手、观众,遵守赛场礼仪等,能够培养出谦逊有礼、谨言慎行的绅士风度。所有这些在足球运动中孕育、滋养的品格、习惯,也都蕴含着“和”“穆”的精神内核,与人类文明中所有的优秀文化均有相通之处,是提炼回中文化的又一着眼点。同时,足球这一团队竞技运动所展现的另一个层面则是“同心”———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各项工作的完成,学校生活的点点滴滴需要校园人共同努力、共同付出。同心,可以爆发学校团队的巨大力量,用以克服困难险阻,一往无前。

2.3理念文化的特质———“和穆•同心”基于对民族特色与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展,我们将学校的文化特质凝练为“和穆•同心”,引领师生员工以此为核心,目标一致,价值观趋同,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彼此倾心交流,和声细雨中不失水滴石穿的力量,校园里散发出浓浓的“和穆•同心”的文化气息。学校理念文化的表达:办学宗旨: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服务。学校精神:笃信团结、砥砺有为培养目标:崇德、博学、健体、创新学校校风:文明、守纪、勤奋、向上学校教风:敬业、爱生、博学、善教学校学风:勤学、善思、自律、志远。

3学校行为文化之“强心”行动

学校行为是学校理念的动态识别形式,通过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和具体的执行行为,将学校理念外化成为行动。回民中学以“和穆•同心”文化为核心,落实强心行动策略,以期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办人民满意教育。强心行动一:从自主教育入手,养学生之真心我们的教育不仅仅要让学生成为“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成就自我的“人生”。我们追求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即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在自我教育中锻造人性之真。以自主管理课程化为抓手,建立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在校本教材的逐步完善和课程的有序实施中发挥了很好的育人作用。其一,强常规教育课程立良好规范:常规教育课程意在体现精细化,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严格落实,规范学生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一是构建“双四育人”的工作网络。实施“四个育人”,即把德育思想渗透到教学中、渗透到教育活动中、渗透到学校管理中、渗透到环境优化中,实现全面育人。构建“四条主线”即德育管理工作主线、德育的主渠道主线、学生自我教育工作主线、家校辅助教育主线,实现“人人教育人、处处教育人、事事教育人”的良好工作局面。二是建立“全新精细”的管理制度。大到宏观管理,小到每个环节,制度的制定实现全方位、无死角,制度的落实力争做到“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个举措都精致、每项工作都精品”,以制度落实促进德育实效。三是强化“三育”结合的良好习惯。即通过养成教育、感恩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注重管理细节,将学生的一日行为纳入规范化、秩序化的轨道,并尝试搭建学生自主管理平台,提高自管自律能力。其二,强学生活动课程启美好情智:学生活动课程意在实现序列化,将学生活动贯穿于全学年,每月一个主题,充分发挥自我教育作用,引领自我锻造。以“活动育人”思想为指导,全年规划10个月的主题活动,分别为:3月—环境文化育人月,开展校园“净化、亮化、艺术化”的“三化”评比活动,营造育人环境;4月—成人节,设计成人仪式和系列活动,激励青少年创造青春业绩;5月—读书月,开展好书推介、读书有奖征文、“跳蚤书市”等读书节系列活动,升华师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的意义;6月—励志月,开设高考前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班会、壮行会等活动进行减压和激励,创设优质应考环境;7月—安全教育月,通过交通、人身、饮食等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自我防范、自我保护能力8月—入学先修月,编发《学生指导手册》,《起航———初高中衔接学科作业本》,让学生预先了解学校和高中学习要求,为实现自主发展、顺利完成高初中转型做好准备;9月—感恩月,以教师节为契机开展感恩活动,激发学生对父母、师长、同伴的感恩情怀以发奋自强;10月—体育节,通过丰富的体育比赛激发学生集体荣誉感,增强班级凝聚力;11月—社团活动月,由学生们自主组建多类社团,赋予学生无限的发展空间和自我生命的体验与成长;12月—艺术节,搭建艺术素养平台,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强心行动二:从校本研修入手,修教师之慧心新加坡现任教育部长王瑞杰说:“教育以学生为本,在培育学生的工作上,教育协作人员、学校领导和教师扮演了最重要角色。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能启发人心,对学生能产生深远影响。”以我们的理解,队伍建设乃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一,塑造“会管更会理”的干部队伍:锻造优秀的干部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环节。我们要求干部不仅要敢管,更要会管,管得顺理成章,理得科学发展。我们坚持定期、定时、定发言人的干部学习,强化思考有物、管理有道的工作能力;实施民主评议干部和干部民主生活会机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勇于负责、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干部例会制、周工作总结制、要求干部沉下去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强化贯彻有力、落实有效的工作实绩。其二,打造“勤劳更智慧”的班主任队伍:班主任是学校中最勤劳的一支队伍,他们的工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水平,锻造智慧型的班主任队伍是我们的追求。针对全体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理论的指导,有重点地对其人格修养、教育思想及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培训,引导班主任用高昂的工作热情投身教育事业;针对年轻班主任,开展新老座谈和交流,解决其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使其更快掌握管理技巧,激发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注重梯队的建设,以老带新,带动有班主任工作意愿的教师共同参加培训,做好人员补充。其三,锻造“教书更育人”的教师队伍:教师的功能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启迪心灵的转向,开启智慧的大门。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枯。我们通过扎实的校本研修,锻造教师智慧之心,推动实现真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效最终会呈现为教学行为习惯的优化,实现从理念转变走向行为转变的实践自觉。

通过开展师生读书节活动、建立学习QQ群、制作《教师培训手册》、搭建名师工作室成长平台,使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实现“以学促教”,深植教师的学习理念与专业习惯;通过严格教学常规过程性检查和考核、科学管理考试流程、成立命题小组等措施,实现“以管促教”,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效率;通过“学法指导”课、自录反思课、有效教学研讨课、复习研讨课,以及开展教学案模式研究、备考计划研究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实现“以研促教”,推进高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磨练。推荐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选送教师参加各种国内外学习培训研讨,实现“以赛促教”,铸造突出的名优骨干与教学业绩;在原有高考评价奖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奖励方案,充分调动全体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以评促教”,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创新激情;充分发挥学校工会群团组织的作用,组织各种文艺、体育、健身活动,改善教师在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实现“以爱促教”,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和谐氛围。强心行动三:从行动研究入手,行课改以诚心制约当前教学改革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头脑中“先教后学”“、学因教而发生”等思维方式,因此推进教学改革,必须先转变这些旧认识,真正形成“先学后教”、“教与学相融”的新思维。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为满足学生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我们把课程改革的落脚点放在,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标,以探寻教学模式为牵动,打造优质高效课堂,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最终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其一,探寻教学模式落实有效教学研究中,我们以开车的“导航理论”为借鉴,引导教师不做导航而做指向标,给学生到达目标的提示,让学生自己探索目标。并引领教师从学生入手,按照“三四五”教学策略,实行“三四五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施,全面落实有效的教学行为。

“三四五”教学策略,即课堂教学要实现“三转变”、“四为主”和“五回归”。“三转变”即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参与;变单纯知识传授为知能并生;“四为主”即倡导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源,导学为主线;“五回归”即让课堂教学回归到学生之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三四五教学模式”,即前置性学习、展示交流、归纳提升三个基本环节;优化资源、突出学生、指向目标、重点生成四项基本要求;激趣导学、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实践体验、多维反思五种基本教学方法。其二,关注课堂效率实施高效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思维和教学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督促、引导的作用,而把教师的视线更多转移到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则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打造活力高效课堂,实现自主、合作、探究“三四五教学策略”的建立中,我们尤为注重“教*学案”的编制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反馈两个环节。关于教*学案,我们把它定位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的中介,作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它的内容包括教师“导”的部分和学生“探”的部分,它的目标更倾向于“学”和“会学”。在编制时更注重“主体性”和“探究性”,力求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简单化”,确保学生依据“教*学案”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高效学习;关于教师课堂教学效果反馈环节,我们独辟蹊径,组织教师开展“自录课反思”活动,引导教师进行“高效课堂探索”实践,促使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改进。通过实践使高效课堂的教学流程板块更清晰,教师的教学效果意识、问题意识增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落实,简约、高效、本真的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其三,关注学生成长促进自觉学习“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就成为一种食物;从内部打破,将诞生一条新的生命。外力是一种推动、抑或是一种摧毁,而内力则是一种新生。”教师们在践行教学模式的实践中深切的感受到,关注学生有时比关注知识更重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以外,如何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无疑是教学管理的重心。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学生填写自己理想大学的目标,记录每一步成绩与目标的差距,总结每一次考试后的经验与教训,形成持久动力。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优秀生竞赛辅导,中程生薄弱学科辅导,学困生基础课辅导,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满足与自信。坚持三个年级的周练,及时批阅、及时反馈、及时讲解,规范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在以考代练中收获成绩。阶段考试后学情分析会根据学生成绩中反映出来的状况变换不同形式,重在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不定期组织开展的目的明确、形式多样、内容丰满、充满真情的家长会及学生活动,不间断的为学生补充自觉学习的能量。学生的成长才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4学校视觉文化之“养心”物态

视觉文化是学校文化最外在、最直观的部分,对应和体现着校园的物态文化。统一、和谐、一致的视觉识别可以集中、明确、鲜明地传递信息,以其独特的“语言形式”促进沟通,通过欣赏和回味,渗透和内化校园理念、精神。学校的视觉文化体现在校徽、校旗、校歌、学校办公用品等标志性事物和校园建筑、景观、布局等校园环境中。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今的校园网站、微信平台等也越来越成为学校视觉文化的直接展现与传播途径。回民中学视觉形象在彰显整体性的同时鲜明地展示着回族的民族符号。学校标志是学校视觉系统的核心基础,回民中学把代表学校文化精髓的校徽设计成回字型的LOGO造型,蓝绿渐变的色调组合与回族特色巧妙融合,象征真诚又满载希望的民族,健康又充满活力的青春。整体造型犹如一扇回型窗,寓意打开这扇通往未来的窗口,开启一段无悔的青春过往;同时又好似一段深远的回型甬路,中间点缀一个巨大的逗点符号,选择回民中学,是众多人生路口的一个重要逗点,无悔选择,无畏前行;在校园景观设计、静态文化建设上,充分体现民族元素及民族团结理念,让民族的历史积淀与现代科技有效融合。校园主色调为体现回族风格的蓝色,主教学楼的金色穹顶巍然屹立。在原有两个教学楼和一个实验楼的基础上,2013年,在各级政府及民委的财力支持下,学校又翻建了体育馆和食堂。至此,以“崇德、博学、健体、创新”的学校培养目标命名的四座主体建筑浑然一体。置身于回中校园,如走近“蓝色海洋”,沉静而平和。体验回中文化,如亲近民族教育,厚重而独特。

学校应用要素系统的规范化对学校的管理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它有利于学校保持一贯的自我形象和主张。同时也可适当避免盲目建设、重复设计,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不必要浪费。因此,学校将办公用品、学生制服、环境展示系列、校园网站、ppt模板、微信平台等要素进行统一设计和应用,在整体性与个性化的结合中,学校视觉形象影响着师生和穆同心,积极进取,勇创辉煌。如果把学校文化比作是我们生生息息永不分离的空气,那么这种空气质量将决定我们生存的质量和状态。浸没其中时,也许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实际上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的心态、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它是无痕的、又是永存的,它是细腻的、又是敏感的,它是微妙的、又是深刻的。它的构建是一项具有长效机制的、长期坚持不懈的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充实。我们将通过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强化学校文化的影响力;通过践行课程改革规划,深化学校行为的细节管理;依托智慧学校建设,谋划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最终,使学校文化成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品位、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懈推动力。

作者:路露 单位:沈阳市回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