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与引导范文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与引导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与引导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与引导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成了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热点。分析研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当前云南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引导他们正确择业,理性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引导

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要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云南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生活习惯、传统文化、固有观念的影响,云南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在变化特点上与中东部地区有着明显差异。因此,分析研究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引导策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云南大学生就业。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为例,抽取了全校200名2018届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根据回收问卷的分析结果,从当前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特点、影响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的主要因素、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引导策略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变化特点

(一)求职心态更加乐观,就业态度更加积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逐渐进入“大众化”阶段,加上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社会需求结构性矛盾愈加突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当今大学生并没有一味地悲观失望、焦虑不安,反而冷静理智、沉着应对,求职心态更加乐观。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200名2018届毕业生调查发现,仅有38.2%的学生认为当前最大的压力是就业。目前,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求职就业,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就业的相关信息。

(二)就业意识自我化趋势增强,就业选择更加务实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取向更加丰富多元,就业意识自我化趋势逐渐增强。自从我国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以来,社会越来越鼓励大学生凭借自身能力公平竞争,这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在择业时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而忽视了社会价值和国家需求。调查显示,我校绝大部分学生的首选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公务员、事业单位、学校科研院所、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仅有0.7%的学生愿意参加基层服务项目;关于理想的就业地区,也只有0.8%的学生选择了基层、西部地区。通过调查发现,基于社会生活成本的增加和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我校大学生的就业目标趋向现实主义,就业选择更加务实理性。“在求职过程中,你优先考虑的因素”这一问题中,44.5%的人选择了薪酬与福利,41.7%的人选择了个人发展空间。这也反映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就业时将追求经济效益作为主要标准,且更看重个人的未来发展,就业选择更加务实。

(三)求职追求个性与自我价值的实现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作为就业市场的求职主体踏入社会,相比较“70后”、“80后”而言,“90后”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在求职过程中也更加看重自身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是否得到发挥和满足。通过对我校大学生调查发现,39.2%的学生把个人兴趣爱好作为求职的重要考虑因素,职业与个人兴趣爱好的吻合程度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一项重要指标。调查还发现,一半以上的学生表示今后可以从事与所学专业不相关的工作,但是必须要有个人发展空间,能够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我价值,实现个人理想与抱负。

二、影响云南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分析

(一)个人因素1.理想信念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作为网络的使用主体,很容易受到网上不良思想的侵蚀。网络上一度盛行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思想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从而也促使大学生选择不同的就业价值取向。2.生活追求当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95后”,对生活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追求。他们不再遵循以往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生活方式,崇尚及时享受、及时行乐的生活理念,要工作更要生活,要薪酬更要自由。此外,当代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不能吃苦,自律性和抗压能力差,这也使得他们在就业时不愿选择条件艰苦、薪资待遇差、工作强度大的岗位。3.崇尚个性当代大学生思维灵活、行为活跃、主观性强,自我意识觉醒,追求个性、崇尚自我。这些特征虽然不能代表这个群体的每一个人,但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在制定职业规划和确定就业目标时,他们不再考虑或很少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而是从自身需求出发,把个人兴趣和爱好放在首位,选择能够张扬个性、发挥自我价值的工作岗位。

(二)家庭因素作为学生个体生活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又一重要因素。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状况、经济条件、人际关系以及对子女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大学生的求职观念和就业意向产生重要影响。据研究调查显示,8.1%的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是家庭期望;22.6%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途径是通过家庭和个人社会关系。由于长期受到“家乡宝”思想的影响,云南地区的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不愿意到广东、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而是选择离家较近的地区就业。在参与调查的200名毕业生中,有40.9%的学生理想中的就业地区是云南,25.4%的学生理想中的就业地区是生源所在地。家庭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之一。

(三)社会因素走,对于其中的部分指标的内涵、规范尚未统一,人才工作提供实践指导不能全部依靠指标体系建设等。首先,吉林省下一步可以借鉴平衡计分卡的思想,将长期利益(例如国家竞争实力)与短期利益(例如人才政策、工程现实收益等方面)相结合;其次,在经济效益方面(例如人才贡献率、人力资本等)与非经济效益方面结合;最后,通过全面评价,例如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效果和重点考察,例如行业、领域人才竞争力相结合。

(三)构建人才战略规划监测评估的运行机制前面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专项监测评估和综合监测评估各有其优势和劣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各种监测评估的特点为吉林省构建评估对策提供方案、途径。首先,专项评估是指由各级组织、各工作牵头单位或人社部门开展的专门监测评估,用以专门考察、评价一项政策或工程产生的效益、影响、效果等。其次,综合评估是针对国家或省级地方政府开展的监测评估,涉及战略监测规划等各项内容的近期、远期绩效。在周期上监测评估又可以划分为阶段、期中和期终评估这三个阶段,对于不同时间点上的监测评估,所进行的实施进展、阶段性任务中需要评估的内容、范围也都是不相同的。所以,吉林省要实现上面提到监测评估体系,必须要保证评估是科学、有效的内外部相结合的力量,保证多元化主体的介入。同时吉林省要通过完善相应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来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提高社会的公信力、认可度、满意度。

(四)健全人才战略规划监测评估的技术支持人才战略规划评估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其技术方法必须严谨、规范。当前我国在进行许多政策评估时,看似是以实证为标准,但其因果关系并非是充分运用定量与定性方法研究得来。有关政策专家从四个逻辑维度构建战略规划实施因果体系,例如从宏观目标、项目发展、项目计划、项目投入等进行研究性评估、效应性评估、利益相关者评估,并积极利用如今的前沿技术,例如大数据挖掘技术,以此对构建人才战略规划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整理、收集、研究和监测,并辅以进度分析、现场督察、满意度调查等具体手段和工具不断健全战略规划评估,将其引向一条专业化和正规化道路。这是吉林省人才战略规划评估未来发展的趋势。只有通过这条途径,才能真正保证人才战略规划监测评估的真实、可靠、可用。

【参考文献】

[1]孙锐.国家人才战略规划绩效评估相关问题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12):.

[2]徐渡,张丹玲.德国、美国、日本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及作用机制[J].能源政策研究,2007年.

[3]胡倩楠.区域人才工程绩效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

[4]贾凌民.政府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3(3):20-23.

作者:李依 吴楠 刘琳 汪亚愈 单位:西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