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范文

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摘要】

作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基础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并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形成了很强的契合性从而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人道主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人道主义;社会工作;价值取向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社会工作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指导社会工作日益专业化和人性化。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形成的过程中,人道主义价值观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中处处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无论在传统还是现代、西方和中国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人道主义始终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因此解读人道主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工作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内涵

人道主义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定义应当是: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的人格权利、价值与尊严的一种思想体系和精神系统;其狭义的定义则是:济贫助弱、救死扶伤的人伦道德准则。作为一种哲学理念的人道主义有如下组成部分:第一,哲学上的人本主义,它是以人为本位的,而不是以神或别的什么为本位;第二,经济上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是自由经济发展的思想基础;第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第四,伦理上的人道主义,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部权利。[1]46在人类社会思想史上,人道主义始终是思想家们探讨的热点议题。人道主义渊源于古希腊,发端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发展至十七、十八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人道主义理念,再到十九世纪费尔巴哈哲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学说,直至20世纪的哲学人道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潮。虽然各种人道主义思想纷繁芜杂,但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类基本命题:第一,“人是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我是谁?我是人”、“我们都是人”、“仅仅把人当人看”;第二,“为了人”、“人是人的最高价值”、“人是人的最高目的”、“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第三,“爱人”“、尊重人”“、关心人”。[2]这三类命题中,第一类命题表现的是人道主义对人是什么的基本看法,第二类命题表现的是人道主义的基本的价值观念,第三类命题表现的是人道主义处理人与人关系的基本的伦理道德原则。以上三类命题中,第一类命题是最基本的命题,最能体现人道主义的思想核心,其他两类命题是从第一类命题中派生的。总之,人道主义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在现代社会当中,人道主义不仅成为新兴的道德伦理原则,而且也逐渐成为深远的历史观、博大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价值观。

二、人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契合性

人道主义是西方社会工作价值的基础,如上分析,人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关心和爱护每一个人。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自助活动。[3]有学者认为,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作为助人活动的价值取向、作为一种专业的价值取向和作为一种制度的价值取向。社会工作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观与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基本思想具有很强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为助人活动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中的人道主义思想作为助人活动的价值取向包括尊重人的价值和满足人的需要两大类,这两种取向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1.尊重人的价值。社会工作通过两个方面实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一方面,社会工作强调和重视对人的价值的承认和肯定。这一理念在最基本层次上体现为对人作为一种存在本身的价值即对生命的价值的承认和肯定而不考虑其创造价值的大小和满足需求的能力,尤其表现为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它还承认每一个人都有创造价值和满足需要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贵贱之分。社会工作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承认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对人的看法,即“仅把人当人看”“人是人的最高价值”“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另一方面,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工作、团体工作、社区工作等助人活动帮助人们排除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障碍和困难,形成实现自身价值的条件,达到尊重人的价值的目的。[4]强调通过实践尊重人的价值,而这种尊重不仅体现了人道主义“关怀人”“爱护人”“帮助人”的理念,而且只有在人道主义理念的支持下,社会工作尊重人的价值的实践才可以长久。总之,尊重人的价值不仅是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也是社会工作助人活动的价值取向,并且,尊重人的价值社会工作理念和实践中都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芒。2.满足人的需要。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里,人的需要既是社会产生出来的,而且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满足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工作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和动力。这一价值取向充分体现对人的需要的承认和其社会功能的充分肯定。通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这一价值取向与人道主义强调承认人与生俱来的一切权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部权利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并且人的需要是与人本身是一体的,对人的需要的承认和满足充分体现了人道主义“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位”的中心思想,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社会工作尤其重视弱势群体需要的满足,帮助他们发掘潜能,这一理念与人道主义济贫扶弱的伦理准则是高度契合的。

(二)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中的人道主义理念作为一种专业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表现为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民主自决原则和职业道德原则,人道主义既是这些原则存在的一个重要基础,同时践行这些原则的过程也是对人道主义理念的彰显。1.个别化原则和接纳原则。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把每个人看作是不同的实体,给予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社会工作对个人的尊重。[1]54其本质是对每个社会成员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个性的承认和尊重,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尊重,它不仅承认人的普遍价值,更强调人的个性。接纳是一种容忍的了解,包括接纳案主的优点和缺点、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建设性和破坏性的态度及行为。接纳意味着对案主的接受、相信和尊重,但不是对案主的意愿、价值判断和主观要求全盘接受。[4]这一原则强调社会工作者要以工作对象为中心,把服务对象的所有特征当作一种客观现象接受而不去评判其对错。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个别化原则和接纳原则中彰显了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内涵,并对人道主义“尊重人的人格权利、价值和尊严”的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更强调尊重人的个性、接受人的缺点。2.民主自决原则。民主自决就是社会工作的对象对面临的问题进行民主协商,自我决定。社会工作应当承认和尊重案主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和需要。[4]但是案主的自决必须具备两个前提:一是案主绝对清醒,有自决的意志和能力;二是自决的方向和后果对案主绝对无害。[1]54在这两个前提下,尊重案主的自决权,就是尊重案主的自由人权。自由人权是人的一项基本权利,争取人权、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人道主义运动的核心,人道主义思想传承的历史也就是自由、民主平等发展的历史。因此,社会工作民主自决的价值取向的形成与人道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宏观意义上来说,民主自决原则也是全社会范围内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微观体现,而人道主义也是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础。3.职业道德原则。每种职业都有其应该遵循的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指导从事这一职业的群体行动的原则。人道主义是很多职业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社会工作是以人为对象的职业,人道主义本身就是社会工作职业道德原则的应有之义。在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体系当中,尤其强调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包括案主利益的首要性、案主的权利和特权、私密和隐私,这些伦理原则处处彰显着人道主义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权利的认可的基本理念。因此,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职业道德的首要基础,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体系当中,人道主义思想得到充分体现。

(三)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其基本价值取向主要有秩序、正义、效益三种原则。[4]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制度的社会工作实现社会秩序、社会正义和社会效益的方式是与其他制度有所不同的,它强调的是以人为中心、以服务为主要方式实现这三种社会价值的。而人道主义在宏观上也是自由主义经济和民主的社会政治的理论基础。因此,人道主义与作为制度的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在宏观层面也形成了高度契合性。1.秩序原则。秩序是制度性社会工作的基础价值,是连接其他价值的中介,社会工作的其他所有价值都是以秩序价值作为基础,并建立在秩序价值的实现上。秩序还是制度性社会工作的传统价值。带有社会工作性质的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的目的正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和制度有多种,例如法律,社会工作制度的特点就在于其通过提供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需求来维持社会的秩序,它强调服务而不是管理或控制,把人的需要的满足作为形成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础,这一原则充分肯定了人的价值、承认人的需要的合理性和人的权利的合法性,这些与人道主义价值理念是高度一致的。2.正义原则。社会正义既是社会工作制度产生的动力之一,也是社会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制度致力于减少乃至消除社会分配领域中的身份差别,实现社会平等,正是对不合理社会分配差异和地位差异规则的矫正和对人类正义的有力匡扶。夏学銮认为,没有正义的财富是强盗的财富,没有文化的文明是愚昧的文明,没有人文精神的高科技是野蛮的高科技,社会工作就是使我们人类社会充满正义,充满文化和充满人文精神的一面旗帜。[5]由此可见,社会工作对正义的追求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得所有社会成员能够公平地享受社会的财富、能够共同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的终极追求,而这些也正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社会价值的认可和承认每一个人都有幸福生活的权利的人道主义观念的大力彰显,尤其是对救贫扶弱的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的最切实的实践。3.效益原则。效益原则表明社会工作应该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满足人的效益需求。社会工作的效益价值表现为经济效益的间接增加和社会效益的直接获得,使有限的社会资源产生更多的效益是社会工作的追求。社会工作对效益的追求和自由主义经济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和民主的政治制度对社会效益的追求是高度一致的,而如上文分析,人道主义是自由主义发展和民主政治制度的运行的理论基础,在此种意义上来说,人道主义是社会工作效益选择的理论基础之一。综上所述,人道主义价值观与社会工作三个层面的价值取向之间形成了高度契合性,人道主义价值观既是社会工作价值体系形成的理论基础,也是社会工作价值实践过程中彰显的重要价值理念之一,因此,有学者认为,社会工作发展的过程是人道主义对人的关注的体现,人道主义促进了社会工作的产生发展,社会工作由此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具有奠基性的重要作用。

三、人道主义价值观与我国社会工作实践

人道主义思想在我国社会思想史上源远流长,是自古至今都提倡和重视的价值理念之一,只是因时代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内涵,当代我国社会中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学说即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在我国,人道主义价值观同样是我国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推动力和价值基础之一,无论传统还是日趋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实践都体现了人道主义的基本观念,并且,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将继续指导我国社会工作在本土化和专业化的道路上前行。

(一)以民政工作为中心的社会工作实践对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彰显解决“”积累的问题和体制改革产生的矛盾是社会工作在我国产生的源动力,对由于体制改革而产生的大批弱势群体如下岗职工的需要的回应是社会工作的最直接的原因。在发展服务回应社会需要的过程中,民政部门率先提出和运用了社会工作的概念,积极推进民政干部的社会工作培训。虽然我国社会工作今年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不仅许多政府部门引进了社会工作的理念,而且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开始出现,在短期内,我国社会工作的实践仍然是以民政工作为中心的,民政工作一直是我国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中心。而众所周知,我国的民政工作的基本理念是“救贫扶弱”,重心在于对弱势群体的救济和帮助,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社会成员在缺乏获取资源能力的时候为社会成员提供帮助,具有明显的社会救助性质。因此,我国民政工作的性质与人道主义的理念本质是一致的,都强调尊重人的价值、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民政工作尤其彰显了济贫救弱、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理念。

(二)人道主义价值观对社会工作转型的推动社会工作从传统向现代转型是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本土化方向转变的过程中的重要事件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科学发展观中核心地位的确立。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呼吁了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的发展,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要求,并建立了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制度和职业水平评价标准,这是我国社会工作转型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自此,专业化的社会工作在我国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以人为本”理念的强调是推动我国社会工作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如果我们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构建和谐社会强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相互关心和爱护,这正体现了人道主义“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伦理原则;而“以人为本”的理念则是人道主义最基本的含义。“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尊严、价值、权利、本性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6]

以此看来,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对人的尊严、价值和本性的彰显,而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是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二者都充满了人道主义的味道。所以,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社会工作向专业化方向转型的推动的本质是人道主义价值观对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推动。此外,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社会提倡的人道主义价值观是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学说中国化的结构,它是不同于西方哲学潮流中的人道主义学说,因此,在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理念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向专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与西方社会工作不同的特点,这即是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过程。总之,整个社会对人道主义价值的强调和重视将会促进我国社会工作向专业化和本土化两个方向转型。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枢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D].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06.

[3]蒋荣华.从社会控制到人道主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转型[J].社会,2004,(11):34.

[4]徐道稳.论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J].求索,2002,(06).

[5]夏学銮.论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外延[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

[6]刘佩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辞典[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9.

作者:周芳名 单位:重庆市委党校万州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