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范文

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

语文教科书不仅是知识、技能的载体,还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载体,并将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小学生处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形成期,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对语文社S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进行分析,管中窥豹,分析教科书选文的价值取向,探索出更适合我国社会发展所需的教科书选文标准。

一、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界定

对价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的定义,学术界尚未有统一的界说。根据文献,本研究把价值取向定义为: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自身认可的价值标准下,在行为方向、目标和途径等方面做出的选择,无论是观念上的还是实际行动上的,有着比较稳定倾向性的行为取向。“在整个可能获得的知识领域中,只是有限的部分被视为法定的知识,‘值得’传递给下一代的知识”[1]而进入教科书。教科书的内容必须经过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筛选后才能进入到教科书中,换言之,教科书作为文化选择的一种结果,除了承载知识技能的作用外,还蕴含有价值教化的功能。本文将透过具体文本的分析寻找其中的价值取向,寻求更适应我国国情的教科书选文标准。本文研究的对象为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十二省小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著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2]五年级上、下两册,每册有三十篇课文,总计六十篇(包括选读课)。

二、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的范畴

在教材编写上,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第2条建议,“在编写时,教材内容必须重点反映社会意识形态下的主流价值取向,关注人类,关注自然,接纳和尊重外来文化,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3],本文将语文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分析分为个人、国家、世界、自然、其他这五大维度,“社会”维度的价值取向在这两册书中并没有出现,故在此不纳入归类。每个维度的内涵构成又进行细分和界定。通过对语文社S版五年级(上、下)两册教材的归纳统计,在共计六十篇的选文中,各大价值取向范畴下的各小类分配的比例如表2所示:根据表2,我们可以很直观地知道该教科书选文在价值取向各范畴上的分布情况。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个人(A)价值取向范畴,总计23篇,在全册书中占38.3%;其次是国家(B)价值取向范畴,总计16篇,所占比例为26.7%;排在第三位的是自然(D)、其他(E)价值取向范畴,分别都是10篇,所占比例均为16.7%;而所占比例最小的是世界(C)价值取向范畴,只有1篇,仅占1.7%。

三、教科书选文价值取向各范畴的具体分析

(一)选文的价值取向———个人个人范畴的选文所占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的价值取向范畴,尤其是在“道德品格”方面所占比重最大,其选文《金奖章》《彩票》《梅兰芳》等都属于该范畴,这些选文简短、质朴,往往从小处着眼,表达美好的品德与追求。这为实现“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3]等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目标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内容。而“生命成长与追求”“人生哲理”范畴的选文如《小麻雀》《失去的一天》《孔子》等文章注重了对学生在自我追求、人格方面的完善,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总体上看,个人范畴包含的道德品格、生命成长与追求、人生哲理三个小类,各类在这两册书中的分布基本平衡,没有出现太大的偏颇。

(二)选文的价值取向———国家国家范畴的选文价值取向又分为两类:爱国精神、民族文化与风俗,所占比重分别是16.7%和10%。通过数据可知,有关爱国精神、革命情怀等方面的选文有所侧重。有有关革命历史的《七律长征》《小桑葚》;有赞美英雄人物的《小英雄雨来》《我的战友》;亦有饱含古人浓浓爱国情感的《出塞》《示儿》。选文所选人物可谓从古到今,有默默奉献的小人物形象也有垂名青史的大人物形象。在“民族文化与风俗”这一范畴更是百花齐放,展现了中华民族各少数民族的不同风土民情,如选文《神鸟》《格萨尔王的故事》《火把节》《刘三姐》等,展现了各少数民族热情、勇敢、聪慧等美好的品质,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3]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三)选文价值取向———世界世界范畴的价值取向所占比例在五大类中最少,只选了一篇课文,仅占1.7%。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3],但该类选文却少得可怜,五年级上、下两册书中仅出现了一篇。现如今,国际呈多元化,学生只有在尊重和理解他国的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发扬得更好,只有掌握了人类文化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世界存在的战争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信仰等问题。如此少的选文,对于上述目标的实现,是否过于牵强呢?这值得编者深思。

(四)选文价值取向———自然自然范畴的价值取向所占的比例为16.7%,分为四类,科学知识、自然风光、生物知识和和谐共处。其中除了“生物知识”以外的其他三类均有所分布,“科学知识”的选文仅有一篇,即《大自然的语言》;而描写祖国美妙多姿的自然风光的选文倒是不少,如古诗《望天门山》《山行》,现代小短文《海上日出》《西风胡杨》《我家门前的海》等,犹如一幅幅山水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和谐共处”范畴下的选文多为人与动物的故事,且多是大家之作,可称得上是“文质兼美”。选文如老舍的《猫》、冯骥才的《珍珠鸟》、邓启耀的《老人与海鸥》等。叶圣陶先生说过,“选文必文质兼顾,毫不含糊,编者必好之,方能令教师好之而乐教之,学生好之而乐诵之”[4]。由此不仅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自然生态知识,还能让学生受到美文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价值判断。

(五)选文价值取向———其他该范畴又分为语言知识、文学鉴赏和其他三类,在五年级上、下两册书中,只出现了“文学鉴赏”类的选文。语文课程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不仅要“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名著名作,古今中外均有涉及,如《武松打虎》《孔明借箭》《天窗》《凡卡》《战风车》等。选入这样多样化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接触更多优秀的名家名作,不仅拓宽了阅读的知识面,倡导个性化阅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综上所述,编者的意图显而易见,语文社S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下册的选文在各价值取向范畴中的分配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对真善美、假丑恶的辨别处于不成熟阶段,选文的内容更多的是倾向于“个人”,包括诚实善良、自强自立、拼搏勇敢、信守诺言、勇于承认错误等人性的美好品质。为了让学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选文不仅有从古到今的英雄人物故事,还选取了有关各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的文章。值得商讨的是各价值取向范畴的选文在比重上还需作一定的调整,在保持“个人”范畴比重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世界”范畴的选文,同时可加入“家庭”“社会”范畴的选文,从而使教科书的选文在价值取向上的分配更趋于科学化。

作者:张甫云 单位: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门楼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