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美大学课程价值取向范文

中美大学课程价值取向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美大学课程价值取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美大学课程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课程问题作为教育界的热点与难点,一直被大家所关心。复杂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与综合素质。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运作的灵魂和方向,学校课程作为把教育理想转化为现实的纽带,其价值取向的选择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本研究主要探讨中美大学不同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其课程体系的影响,这在理论上是对课程理论的一种丰富,在实践上可以对我国当前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提供可借鉴的思路和措施。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课程价值取向目前学术界公认的课程价值取向分为三种:社会本位主义的课程价值观、知识本位主义的课程价值观、个人本位主义的课程价值观,这三大价值取向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时间、区域的不同,其主导价值取向也不同,因此,不同的社会可能在相同时期形成不同的课程体系。本研究中的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是指在当下的人类认知水平指引下,课程价值主体依据一定的客观价值标准,在课程价值实践中表现出的心理以及行为趋向。

(二)课程体系通常认为,广义的课程体系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其中,宏观指的是专业设置,包括高等教育的学科及专业;中观的课程体系涉及一些专业内部课程体系的问题;微观是指教材体系,涉及某专业内某具体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等方面。在美国,专门化的教育是通过主修不同方向的课程来进行的,其组织方式及隐藏背后的指导思想与我国有很大区别,但不管怎样,从形式上来看,“主修”和“专业”都是由不同的课程组织来体现的。由此可见“不同的课程组织”即课程体系,应该是我们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和途径。研究课程体系就要对其内部要素及其相互之间关系做深入得分析与了解。本文引用马兵(2013)对课程体系的解释,认为课程体系主要由目标要素、内容要素、过程要素三部分构成,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这五个部分。

二、中国大学课程价值取向及其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传统的社会本位主义课程观与知识本位主义课程观的双重影响。自由和谐发展的人本主义课程价值在我国高校课程价值中严重缺失,回顾我国课程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我国课程体系布局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1.社会本位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忽视学生的个人价值。在中国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里,学习就是为了光宗耀祖,学习就是为了未来找到好工作、挣大钱,为了将来能够获得物质上的富足。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大学前的教育特别注重知识的传输;到了大学,为了毕业时能够找到好工作,大学生又加入了疯狂的考证大军。中国的大部分教育以完成知识量的传输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认知,学生在沉重的课业负担下唯书、唯知识,自己的兴趣早已被扼杀,而学校成了工厂,学生则成了生产线上的产品,虽然有高校进行课程改革但效果不佳,致使课程目标依旧单一,多元化趋势难以呈现,教育依旧忽略学生个人兴趣与价值。

2.知识本位主义价值取向的影响下,课程过于专门化。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的是沿袭已久的传统的分科模式,课程设置以学科划分为依据。此划分方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把握学科内容的内在逻辑,注重学科知识的规范性、系统性、独立性,便于学生学习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易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分科课程虽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某领域知识、技能全面而深刻的认识,但是此类课程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学科划分过于专门化、独立化,而忽视了与其他学科的综合联系。因此,在倡导知识本位主义课程价值观的同时,一定要时刻注意把握好一个度,要恰当合理的运用该价值观来指导高校课程的设置。

3.政治价值取向影响下,课程内容陈旧。教育为政治社会服务的同时也受到政治社会的影响。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非常重视课程的政治价值,主张教育应为统治者培养优秀的人才官员,忽视了个人发展的需要。当下同样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高等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弹性较弱,刚性较强。各个高校的专业设置雷同、课程设置重复、课程内容僵化陈旧,众多高校因教科书内容陈旧,而被教师学生束之高阁,存在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受上述因素影响,学生不能及时获悉国际前沿的学术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三、美国大学课程价值取向及其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1.个人本位主义价值取向影响下,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及人的全面发展。19世纪初美国开始其工业化道路,举国上下注重实用科学,在这种背景下,美国东部的众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实用学科的课程。1828年耶鲁大学提出了维护古典课程的《耶鲁报告》。该报告注重人文教育、理论教育,强调大学应该注重平衡健全人格的培养,而不仅仅是培养某一学科的专家。教育应该追求文、理科知识恰当合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耶鲁报告》的提出对美国大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此之后美国许多学院模仿耶鲁大学的课程设置,而《耶鲁报告》所提倡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美国大学后来历史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专业、职业主义思想的泛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利用好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需要人文教育的指引。同时,我们意识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所以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联系,这样,科学研究才能有所创新,学校也才能培养出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的学生。

2.社会本位主义价值取向影响下,密切联系经济与社会,注重培养国际化人才。自艾略特在哈佛大学推行选修制以来,选修制就扎根于美国的高等教育中。在美国大学课程中,自由选修课约占三分之二,选修课内容丰富,门类众多,涉及面广,既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需求,也可以灵活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而美国大学的选修制也使得高等学校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联,选修制的实行为美国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所亟需的各类型人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的出现,使得高等教育不断呈现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其国际化的核心表现则在高校的课程上。因为大学的主要活动是教学,教学的主要渠道则是课程,所以课程的国际化将有助于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目的。美国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国际化发展,他们把建立跨国大学、远程教育作为发展目标,强调教学、科研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美国各大学鼓励学生和教师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丰富的国际教学经验。同时,美国也把大学作为引进人才、技术和学习世界各国文化精粹的重要渠道。

四、中美两国高校课程价值取向对其课程体系影响之比较

通过前面对中美两国高校的课程价值取向对其课程体系影响的梳理,我们可以总结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两国在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都注重课程体系为社会服务的目的,不同的是两国在注重社会价值的同时对待个人价值的态度是不同的。在我国较多的是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而对个人价值有所忽略,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升学压力,学生的兴趣被扼杀,学生的个人价值得不到真正的实现;美国高校在注重社会价值的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人价值,美国的大学“宽进严出”及其选修制度给美国学生带来较大的个人发展空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奴隶,而是自己兴趣的追随者、自己理想的践行者。

中美两国在不同课程价值取向下的课程体系当然有所差异:我国高校的主要价值取向是以知识为中心,而美国则不然,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指导者的身份。对于高校的课程目标中美两国的差别也比较大,也许是我国学生的升学压力导致我国是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课程内容方面,如上述分析的,我国课程内容重复单一,各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现象,也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先进经验,让教材与时俱进。而课程结构方面两国的差别就更大了。一直以来我国的课程设置的灵活性都比较小,应开发适合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的专业,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一直以来我国的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差,可以像美国一样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两国在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面由于文化与国情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当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与难点。

总之,在文化背景不同的中美之间,课程价值取向存在的很大的不同,导致两国的课程体系也存在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不论何种价值取向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对两国课程价值取向的比较,有利于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作者:方喜红 卢晶晶 单位:汕头大学 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