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范文

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谈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

摘要:文章阐述了合作性课堂下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观、知识观和教学观的建立,在了解两者内在的联系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案例探究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课堂的优势。

关键词:建构主义;合作性课堂;理论观;知识观

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通过教学模式上的创新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建构主义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性课堂要求学生尽可能参与到课堂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师生之间更好地交流互动。

一建构主义理论与合作性课堂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教师将知识从自己的头脑中传输到学生头脑中的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建构的,而非简单地灌输。知识的学习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学习;2.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互动与协商;3.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主动地获得知识;4.在有意义的、真实与复杂的情境中阐述意义与学习者的身份。建构主义得到了现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有力支持,使学习环境达到了要求,使建构主义理论更好地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合作性课堂在现代社会,没有人可以离开集体独立生活,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合作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已然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合作性课堂是指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师的调控和组织下,通过“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共享学习”三步骤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形式,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非以往的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平等关系。合作性课堂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选取合作内容时切合学生的水平、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可选取难度过高、知识体系过于复杂或者根本无法合作的内容;其次,还要求教师加强人际互动,尽可能让学生参与进来,不仅只是通过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教师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态度、学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等,及时有效地对各小组的学习内容进行一个答疑和点评,使教学走向更有效的方向。但还应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查阅文献,发现问题并试着解决问题,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合作性课堂体现的建构主义理论观

(一)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并不是一个简单传递和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需要学生主动去建构知识,并且这一过程是不可被代替的。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对学习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及处理,从而将其消化为自己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共享学习成果也显得尤为重要合作性课堂很好的体现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学生通过大量查阅资料去获取相关知识,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整合、概括、总结,通过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将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化,再在班级内进行知识共享。让学生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知识,建构课题知识体系,并且同伴间拥有良好的互动性,达到了合作性课堂想要的效果。

(二)知识观在建构主义理论中,知识是对于客观世界的解释、假设或假说,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个体差异、时间差异、空间差异而变化的,是动态的,所以更需要被更新和创造。对于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学生基于自身理论学习情况,结合多方资料而建构的,这样对知识才能有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才能合理运用。知识观在合作性课堂中体现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会有不同的想法,在思想的激烈碰撞中我们会萌生新的、适用性更强的知识点;并且,不同的学生对待同一课题的兴趣点不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就会有侧重点,这样一来,在一个特定的课题下或许会得到很多知识点的延伸和补充,更有利于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

(三)教学观建构主义的教学观与学习观相联系,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保证学生学习动机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倡导一种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关注,及时地提供帮助,促使学生的建构学习过程更加有效,使其朝着有利于建构的方向不断发展。在合作性学习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建立起互信的关系,充分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不仅如此,教师在给出几个问题后,应该时刻关注着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包括文献查找方向是否正确,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正确等;最后在知识共享环节中,教师应及时察觉出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且面对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较快地给出合理解释,促成一个良好建构。

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

(一)建构合作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师生应达成共同目标的共识,即确定好学习的目的。这为学习提供了一个正确的导向,能够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模式,是教学过程中的主线。

(二)开展小组合作确定好学习目标后,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开展自主学习,尽可能实现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其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获取信息,并在小组内进行合理讨论,形成完整的学习成果。

(三)共享学习成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展示,这可以直观地让教师发现该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还可以让其他学生更了解该部分内容,使学习体系更加多样完整。

(四)合作性课堂中的探究案例教学应用波谱学是一门解决物质的结构表征、分析、定性定量及结构与物性关系研究的课程,着重讲解各种波谱的原理、谱图与结构、谱图解析及应用等,其中包含了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质谱等。理论上讲:每一个图谱都对应各自独立的物质,可分别识别不同的物质;同时各种图谱之间又存在内在联系,从而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证。所以对于同一物质的解析,不同的人可以运用不同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来解析,通过合作性课堂的讨论,形成相同或不同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同时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我们以社会热点物质苏丹红结构解析为例,在表征部分,他们发现苏丹红结构:可通过红外光谱图的特征峰和指纹区的判别得到对应的结构;也可通过紫外可见光谱图发现了其在230nm处苯环、萘环的吸收峰和462nm处偶氮共轭系统的可见吸收来入手;或者通过质谱图来解释苏丹红裂解方式;或者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碳谱来判断结构中的不同的氢和碳,从而得出相对应的分子式。通过合作性课堂的学习,学生们对苏丹红结构解析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形成各自的建构主义知识观;同时,对谱图的实际应用能力也得到了加强,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扩宽了知识面,可以为后续的课程及研究奠定基础。

四结论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合作性课堂可以说是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开放、自由、主动、探索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学习课程任务,实现教与学一体化。同时,学生在不断建构学习体系的过程中,更容易接受新的学习内容,更能查漏补缺,更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韩芳晗.建构主义理论观照下学生观和教育观的重建[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6(03):80-81.

[2]邵悦.基于新型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软件设计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7.

[3]何志学,何君辉.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20):29-31.

[4]陈丹娣,李万梅,章鹏飞,等.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思维导图教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9):76-78.

[5]许麒麟,黄威荣.四种常见的课堂在线互动平台比较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0):174-177.

作者:姜彦 邱化玉 徐伟明 单位: 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