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的声乐教育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理论为传统教学模式带来新的教学革命,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思想,提高学生管理学习的能力。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学习知识并不是把理论知识植入记忆中,应是结合原有经验及外界新的刺激获取、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并能有效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使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自如地进行实践应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内涵
建构主义属于一种认知范畴的理论,探究的是通过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以学习者为教学主体,学生主要负责信息加工,而不是外部刺激被动接收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学过程中重视学习者主动构建的过程,建构主义核心内涵强调的是学习者在学习中,应主动地接收并吸收所获得的理论知识。根据学习者原有的知识体系,有选择地感知新的知识内容。一方面对新知识的意义产生建构,而另一方面对原有知识体系加以重组并完善的过程。在新知识认知与内化吸收的基础上,学习者内在要素与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理论本质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形成具有个人色彩的新的知识结构。
二、建构主义理论与声乐教学的关联性
建构主义理论所阐述的内容较丰富,但归根结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建构的促进者、辅助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在当前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不重视培养学生思维,挖掘学生内在潜力。学生基于这样的教学模式,面对枯燥的声乐理论知识与长期的声乐训练,无法产生兴趣进入学习氛围。尤其声乐训练更需要学生主动、充满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才能达到良好的声乐学习效果。声乐训练借助人的身体,进行科学的发声练习,才能将声乐理论知识完美地应用到实践中。若学生在学习中,只是因教师的监督被动学习,那么学生学习结果也只是对理论知识的表面认知。这样也就失去了声乐教学的意义。教师若想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应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帮助学生构建新的学习理念。引导学生对学习声乐知识产生正确的认知,从而能积极地进行声乐训练。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声乐教育的创新策略
(一)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加强师生交流建构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辅助者的姿态开展教学。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过度的放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需求以及未来在声乐学习中想要达成的目标等进行深入的了解。如有部分学生性格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在声乐练习时出现的想法与问题羞于与教师进行主动沟通,造成学习进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进而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或训练的过程中,应着重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与表现。引导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沟通,真实地表达自己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难点与疑问。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这样才能切实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真正掌握声乐练习的精髓。当学生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教师也可从更多方面了解学生的不足,这样才能达成良好的声乐教学效果。
(二)以原有知识结构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置,强调新旧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当新旧知识彼此能够发生渗透作用,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并可有效输出应用到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知识的累积是十分必要的。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掌握的旧的知识为基础,科学地展开新的知识内容的声乐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同化和顺化。同时对每位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应有详细的了解,如通过学生的基础发声训练,对学生的嗓音条件有正确的认知。并透过观察学生的演唱方式,发现学生在歌唱技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判断学生是否对原有知识结构具有正确的理解,学生若存在认知偏差,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身体条件给予科学的纠正与指引。使学生能通过对新旧知识的学习与深度了解,促进声乐实训的有效完成。
四、结语
声乐艺术是复杂的、多元的,声乐的教学模式,也因不同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得多种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都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态度,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恰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学习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考文献:
[1]牛莹,吴丹.民族声乐教育的研究与探索[J].才智,2019(08):38.
[2]尚广平.浅谈高校声乐教育中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03):163+165.
[3]何月.当前音乐院校声乐创新性教学方法研究——评《声乐教学艺术与方法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8(10):130.
作者:刘文蔚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