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建构主义下移动学习教学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移动学习是一种借助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的学习模式,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具有便携性、开放性、自主性、灵活性的特点,基于建构主义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基于经验、基于情境、基于协作的教学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知识意义的建构。
【关键词】建构主义;移动学习;教学设计
1.移动学习的涵义和特点
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简称M-Learning),是借助移动通讯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突破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信息、浏览学习资源、参与讨论的学习行为。移动学习是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进行的,学习者可以在茶余饭后、排队、乘车途中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使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往往也是由于学习者在某种特定需求下产生的,例如某人在公交车上听到有关萨德的新闻,但是又不明白萨德是怎么回事,就拿出手机进行查询,因此移动学习也是一种按需学习。便携性,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完善,移动终端设备体积更加小巧轻便,功能更加智能化,操作体验更加人性化,价格也逐渐平民化,4G技术带来的浏览速度更加顺畅,这些使的移动学习更加方便快捷。交互性强,无处不在的无线网络,使的学习者和教师、学习者和学习者、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突破了时空分离的局限,使合作学习成为可能。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可以通过BBS、QQ群、微信群与老师和学习同伴交流讨论,教师可以通过学习者的参与度、讨论留言了解资源使用情况,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策略。个性化,移动学习满足了学习者不同的兴趣、需求,可以由学习者自由安排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2.建构主义理论的内涵
建构主义强调对知识意义的理解、生成和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外界强迫灌输,而是学习者在已有基础上主动探索、选择、加工和处理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加工,达到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从而把新信息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由于新信息的增加而发生变化,认知获得发展。建构主义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学习者所处情境不同会导致面对同样的信息,每个人的理解也会不同。学习者要实现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和建构,必须与人交流、协作和会话,通过学习群体中不同观点的碰撞,激发学习者反思,完善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因此,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获取;教师不再是强迫灌输,而是唤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建设学习资源;组织协作学习。
3.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保证教学过程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教学设计,在对学习者和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方法、策略、评价等教学诸要素进行合理系统、有序地安排,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全面整体把握,使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一般有以下特征:系统性,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由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择、学习者分析、教学评价等诸要素组成。各个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教学设计要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各要素进行科学分析和合理调控,使诸要素和谐统一为整体。主观性,教学设计是教师基于特定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设计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的活动。石中英教授指出,教育问题在本质上是一类主观性问题,每个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不同,即使教授的内容和学生相同,教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设计,即便两位老师使用同样的教案,也会由于不同的解读方式、执行方式产生不同的教学方式,师生会表现出不同的教和学的行为,呈现出不同的教和学的效果。主体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生成的过程,教学应关注学习者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分析学习者需求和特征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为学习者创设富有交互的情境,引导学习者协作、对话。实用性,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面对复杂的教学活动要把握实质,抓住关键,不能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大道至简,新手教师总是把教学设计搞得繁琐深奥,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设计简单实用,犹如武林高手总能一招致胜,杏坛高手药到病除,熟练教师能把复杂的教学问题简单化,避繁就简,直指问题核心。因此教学设计应简单实用。
4.移动学习的教学设计
4.1移动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设计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学习者更优质、高效的学习,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整个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服务于学习者,保证教学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有效的。”要做到有效的学习,教师首先应了解学习者,然后进行教学设计。学习者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学习基础、学习风格、信息素养、学习动机等。其中认知特点是指学习者的思维特点、注意特点、记忆优势等;学习起点是指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色彩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个人偏爱的学习倾向。信息素养指学习者在信息时代必备的检索信息、收集信息,熟练使用移动终端、参与师生交互、完成移动学习任务的能力。学习动机指学习者学习的推动力,一般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2移动学习内容分析与设计
学习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有助于教师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习内容呈现的先后顺序、梳理学习的重难点,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在传统学习中,学习内容多以纸质教材和各种教辅材料为主,在移动学习情境下,学习内容以多种媒体和数字化媒体形式呈现,对于教学设计者来说,必须考虑多种媒体材料和数字化材料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移动终端设备和学习内容的契合性,移动设备屏幕较小,视频打开的速度较文本慢,设计学习内容时应把知识点分解细化,呈现的内容不仅简明扼要,还要综合考虑不同操作系统的兼容性;其次,考虑到学习者在进行移动学习时多处于移动情境中,环境嘈杂,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可以以娱乐或游戏的形成,不可太呆板;再次,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社会背景主动探索、选择、加工和处理新信息,实现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分析与设计移动学习内容时要创设交互情境,引导学习者在协作学习中进行对话、交流。再次,分析和设计学习内容时,要体现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要选择那些引起学习者兴趣、满足学习者生活工作需要的内容。还应体现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参与移动学习的学习者主要是在职工作人员,有的是为了岗位需要和终身学习充电,有的为了提升学历,设计内容时应有一定的灵活性、开放性。组织学习内容时以应用性为导向,及考虑知识的逻辑顺序,更要关注学习者的心理顺序,考虑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打破章节顺序,以专题的形式组织。
4.3移动学习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移动学习目标是指学习者通过移动学习所要达到的标准以及所取得的学习结果。李芒在《远程教育教学设计》中指出,学习目标也可以称为教学目标,因为学习离不开教。此处之所以强调学习目标,主要是因为移动学习更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参与移动学习的人大多数是成年人,由于工学矛盾,他们缺少充裕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学习必须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学习的目的多是为了解决目前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设计移动学习的教学目标时,应遵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切实考虑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学习起点、专业背景、文化程度、学习环境,设计学习目标时应考虑个性化,尽可能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在自己的现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
4.4移动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是整个移动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对提高教和学的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移动学习评价的设计可以根据四层次模型理论来设计,反映层次的评价主要围绕学习者的情绪、专注力、爱好等进行,了解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内容、安排、学习资源的态度和平台使用的满意度,一般可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来进行。学习层次的评价主要围绕学习者学了什么,可以从学习资源的点击量、学习讨论的参与人数、微课程的浏览量、书面测试等方法来进行。行为层次的评价主要围绕学习者在学习后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否养成了随时随地查阅资料、浏览移动学习资源的习惯。效益层次的评价可以通过调查来了解学习者学习后在生活、工作中的思想和业绩变化。
【参考文献】
[1]李芒.远程教育教学设计[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64-165.
[2]谢幼如,尹睿.网络教学设计与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24-125.
[3]陈丽.远程教育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35-236.
[4]庞利.基于成人学习者的远程教育教学设计[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5):10-15.
[5]柳延东.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移动学习教学设计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2(3):102-106.
[6]刘莉,张爱文.教学设计与网络学习环境———第五次“中国远程教育学术圆桌”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05(3):5-13.
作者:李金艳 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公共事业与教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