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构主义理论下现代教学观思考范文

建构主义理论下现代教学观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构主义理论下现代教学观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理论下现代教学观思考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是想要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挖掘学习的快乐源泉。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知识建构的过程,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未知世界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观;合作性知识建构;理性期待

近年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在教育界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并被实际应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并作为宏观原则设立于微观教学环境设计中,对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面对兴盛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潮,笔者谨遵从教师职业身份,以建构主义理论视野阐释现代教学观,剖析建构主义理论对我国教育教学理论的影响,理性看待建构主义理论的利弊得失。

一、建构主义理论含义

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建构主义的先驱、意大利哲学家詹巴蒂斯塔•维柯,他指出:“认识的本质是一种双向性的思维运动模式,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自身,人在建构与创造世界的同时建构与创造自身。”作为一种教育哲学思潮,建构主义理论自兴起即被演绎出诸多解释性理论。不论建构主义理论如何纷繁,具有共通性的核心观点是:对于本原存在的、客观世界的理解即价值的赋予取决于每个独立个体的决定。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更进一步地丰富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他指出:学习者通过多方位认知的互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认知所在的经验世界。[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的协助者、促进者。[2]

二、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学观及实现路径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应然理念首先,现代社会处于一个多媒体、自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学习知识的方式也是多维立体化的,特别是网络学习课程平台的出现,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这种知识资源背景下,需要教师在学生认知中起到主导作用,帮助和促进学生高效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的内在动机是要从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挖掘学习的快乐源泉,自我激发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积极进取心,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其次,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合作性知识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教师组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学情境交互,学生通过情境交互主动进行知识建构。最后,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发现未知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发现未知的世界,还需要发现认识世界的方法,这就要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通过假设性推论去认识世界,通过新旧知识间的关联,改进自己的知识建构。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实现路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建构的目的。具体说,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实现路径有六个基本环节。

1.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对课程体系以及每一个知识单元进行知识点分析,并结合教学对象的整体和个体差异状况,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和每一个知识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师设定的教学目标应以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不必受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规范性的束缚。

2.创设教学情境。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创设有利于目标实现的仿真教学情境。教师在开始授课时,不是遵循传统教学观将系统的理论知识先灌输给学生,而是先提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创设与学生学习相类似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讨论后,一起汇总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进行问题解决的路径引导,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发现性学习,最后将解决问题所应用的知识展示给学生。

3.设计信息资源。教师根据本次教学主题内容和教学目标,准备相关信息资源。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种形式的信息浩如烟海,如何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垃圾信息资源,是课堂活动之前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有利用价值的学科站点,获得有效的信息资源。

4.设计自主学习方式。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所选取的信息资源,选择抛锚式教学、支架式教学、苏格拉底问答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实现学生的知识外化和自我反馈。近年来,更多的建构主义者研究支架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操作方法是,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学习支架,通过引导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师退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过程,自己去发现并完成知识的最终建构。[3]

5.设计合作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者非常强调合作式学习方法。合作式学习方法有很多种:(1)竞争形式:在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下,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竞争式的学习,以达到教师提出的教学目标要求。(2)协同形式: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既分工又合作,共同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3)伙伴形式:学生可以寻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生,结为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或讨论。(4)角色扮演形式: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可以互换角色。

6.学习效果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不再依赖一次或几次考试进行成果性评价,因为“这种刻板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他们日常的行为表现,往往远离事实”。[4]应采用形成性评价机制,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中的具体表现、知识建构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5]

三、对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理性期待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始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讨论和关注,教育工作者们开始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学和课程,由此一股清流涌入教育领域,传统教育观得到了更新,对于进一步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无疑是有益的。基于理性的判断,建构主义者过于强调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人的建构,过分强调了真理的相对性,主张采用合作学习代替常规教学,在具体与抽象之间、特殊性与一般性之间、结构性与非结构性之间关系的认识上存在偏差,带有一定的相对唯心主义色彩。目前,教育理论界的部分有识之士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建构主义教学的效果考察,已经认识到建构主义教育观的理念及其实施方式存在缺陷,主张在反对派和支持派之间选择一条中间路线。笔者认为,建构主义理论是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点都在于如何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对教学和课堂的压制,建构主义的这些理论正符合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6]但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不是完美无缺的,它过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强调学习环境的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正确的教育思想应当既要尊重传统教育方式的精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敢于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施良方.学习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8.

[2]丁娓娓.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批判性解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0):60.

[3]王永跃.从支配到支持:论建构主义视野中的教师行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5):283-284.

[4]罗少茜.英语课堂教学形成性评价研究[M].外语教学与究出版社,2003:121.

[5]蔡永红.当代美国另类评量的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2):20-22.

[6]宋静.试论建构主义课程论流派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前沿,2013,(5):153-154.

作者:穆丽霞 冷凌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