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利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课外阅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建构主义对阅读教学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课外阅读具有多元性、自主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在课外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创设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外阅读;阅读环境;阅读兴趣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实施,当前的语文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建构主义成为课堂教学的理论指导,它对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和兴趣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能加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真正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生活,体会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一、建构主义理论下课外阅读的特点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对知识的构建过程。在建构主义学习观中,知识不是通过教师单向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氛围与文化背景下的自主学习,包含来自教师与同伴的指导与帮助,并利用必需的学习材料,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课外阅读活动,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几大因素。
(一)多元性
首先是教学客体的多元性。每一个教学客体都有它的局限性,它们共同组成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学生只有通过对多元化客体的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其次,客体的内容多元化。建构主义更强调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所以整个学习过程不能局限于被动学习的认知目标,要求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的需求相符,使学生自己去获得,并形成自己的知识。其三,建立多元学习模式。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能力。他们存在个体的差异性,学习情况也完全不同。在建构主义理论引导下,学生阅读的结果不应成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目标,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自主性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向外拓展阅读的基础,并在逐渐的积累和选择中建构成新的知识体系,而这些知识并不是从课堂上教师的教授而来的。
(三)生成性
如果学生所获取的知识都由教师来决定,那么学生必然在自主的学习时间中错失很多的知识,也难以掌握符合自己学习节奏、兴趣以及个性的有效阅读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学情来引导他们的课外拓展的阅读,对他们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设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就能学到更为客观与广泛的知识。
(一)关注阅读动机
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动机。如果课外阅读的方式、内容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心理诉求,那么就能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动力。同时,由于不同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同,兴趣和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在课外阅读指导时,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二)关注阅读成就感语
文教师还要关注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产生的成就感。长期的实践证明,小学生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尤其是在得到他人的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更强大的前进动力。因此,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的自我阅读所得,并给予充分的正面评价,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使他们投入广泛和深入的阅读活动中。只有在反复的自主阅读中,学生的认知体系才能逐渐不断地完善。
三、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外阅读的策略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学校阅读环境。建构主义阅读教学强调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和阅读氛围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努力提供一片能够让他们放飞思想的天地,确保学生能在良好的环境下产生阅读的兴趣。我们学校每天下午会安排给学生20分钟的阅读时间,每周有一节阅读指导课。教师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让学生展开阅读活动;同时,在校园内设置阅读文化角,在班级中设置阅读文化墙来给学生营造氛围,让书香气息充满整个学校。其次,教师积极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如果课外阅读安排在课后进行,家长就能起到一定的协助作用。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就学生的阅读问题进行沟通,对学生课外阅读形成更好的保障与监督,确保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
(二)激发高涨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充满好奇的阶段。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兴趣与动机,才能真正投入到阅读学习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教师该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对一些故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师要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把握阅读内容中故事情节,为学生设置更多的悬念,以此来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冲动。比如,教学《草船借箭》时,教师为学生讲述这一故事后,再讲一讲体现诸葛亮智慧的其他故事,引导他们积极阅读《三国演义》。2.交流感受,激发兴趣。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传。教师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阅读更能促进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为他们讲述自己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是如何战胜困难的。这样,学生就能因为感同身受,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广泛阅读,获得阅读能力的提高。
(三)指导阅读方法
1.迁移阅读法。在日常的课外阅读时,笔者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时结合课文,让他们将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外,进行课外阅读。比如,学习了《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推荐学生阅读《大地的儿子》一文,让学生了解被人们缅怀的原因,理解一代伟人的形象。在学习《少年闰土》以后,学生就可以自行阅读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
2.精读法。精读是对一些重要的文章,要让学生熟读深思,深入理解内涵,调动口、眼、耳、手等感官全面参与,以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质量。
3.摘录批注法。摘录批注法对学生自身知识框架的建构与完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比如,在阅读文章《母爱是一根穿针线》时,教师指导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批注。如,“母亲的丝线在他这里已经找不到进出的孔”一句是象征性的写法,隐晦地暗示作者与母亲之间情感的隔阂。在阅读时,学生不但要读懂这句话的比喻义,也要学习模仿这样的写作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的写作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随新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推进,建构主义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要促进学生有效的课外阅读,就要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美玲.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方式[J].科技资讯,2016(25).
[2]郭睿.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养成的策略———以阿克苏市第四小学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
[3]张欣舒.浅谈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学周刊,2016(8).
[4]易菊宝.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探析[J].科教文化,2012(11).
作者:龙善芳 单位: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