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育理念范文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育理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育理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育理念

摘要:

建构主义对当今教育的观念与教育方式有了革新性的改变。建构主义运用其丰腴的理论支撑,也已经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习理论体系。他颠覆了传统的知识观、学习观与教育观,从强调学习的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的基础上并结合当下学校基础教育的普遍现象来阐述建构主义对于学校教育的启发。

关键词:

建构主义;教育观念;知识体系

建构主义对于知识的生产与认识就如同历史的发展与更迭一般,前提都是从实践的基础出发,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世界变化中,在彼此相交的生活中交流与批判着对于世界的认识,通过自身的自我完善与学习不断的重构着对于世界的观点。这种于实践中出现的观念,不仅仅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对自己的固有观念有了变化与发展。在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生产和传承人类的知识,这个实践的过程也推进着知识的演化。学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传承知识与文化,知识的获得与吸纳对于学习者来说是终身的,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应秉承学习的建构性与社会性。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概述

(一)建构主义的哲学基础作为一种学习的哲学,建构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蒂斯塔·维柯。其以人为中心的“新科学”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重要性;继而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他所谓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也集中地体现了主体能动性的思想;直到作为20世纪美国最负声望的实用主义哲学家与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把经验看做现实世界的基础,杜威认为,最广义的教育问题就是人性的改变,为此在教育的实施中,应采取民主的“协商、交涉、交流、理智协作”的办法创造良好的文化与心理氛围,解决矛盾冲突,促进成长,培养尽善尽美的人性。这些也突出了人的主体作用。这些哲人的思想都对人作为世界与知识的创造主体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二)建构主义的心理学基础建构主义的最初发展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和苏联早期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为开端。皮亚杰首先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进行一系列创新。他认为,学习的过程也遵循物理变化的过程,当一定的数量积蓄到一定数值的时候就会发生量变,造成认知系统的改变。神经系统中的数值结合自身的主观因素与客观环境因素经过不断的整合发展变化,就会造成内部结构的整体质变。因此学习主体在不断认知的发展下,周而复始的不断融合就形成了自身所发展成的知识体系,皮亚杰将这一过程归结为:顺应与同化。这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需要主体在自身认知基础之上与客观世界的不断联系才能会发生的量变直至质变,这一平衡效果也是主体性认知系统生长变化的路线。这就像内在效度与外在效度的概念,内在效度是指结果可以被精确解释的范围,而外在效度是指结果能被推广的人群、情境和条件。这一过程就是皮亚杰认为的学习和再创造的过程。维果茨基的心理学研究对建构主义的影响更广泛也更深远,从他心理发展的活动说,心理发展的中介说,心理发展的内化说,几个层面来对建构主义进行解读。维果茨基注意到活动在高级心理机能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活动正是意识的客观表现,意识是人所持有的最高级的反映形式。维果茨基的心理学说更详尽的介绍了学习中出现的现象,他将人本身最自然最直接的反映结果概括为低级心理机能,比如像碰到尖锐的利器会感到疼痛,听到不幸的消息会难过流泪,这些简单的接受都是属于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维果茨基将其定义为高级心理机能,这一点他将主体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不是孤立的个人,强调人的社会性。语言是人进行思考与认识,进行社会性的互动与活动,进行自我调节和反思的重要工具。人心理过程受这些特殊工具中介的特性决定了人能够在改变环境的同时,调控自己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从而世人的行为具有理性和自由度。这也就强调了人的主体地位,说明人需要经过慎密的思考与社会的交流才能够获得知识的吸收。

二、建构主义的教育观念

(一)知识观建构主义认为,人类的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它不是最终的答案,更不是终极的真理,而是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被新知识和新理论所超越、所取代。正如当今强调的如此,不能照本宣科的按照书本知识一成不变的去学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也是遵循这样的规律,紧追时代的步伐。再经典的现象解释,再被顶礼膜拜的人物,经过时代的轮回都会被后人所超越,都会被新的理论知识所取代。因此,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强调的是一种更活态的知识,追求知识的发展和运动,讲求的是新旧知识的不断更迭与被发现。

(二)学习观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情境性,认为学习应发生于真实的学习任务中。枯燥、无聊乏味的学习只会让学生增加疲惫感与厌烦。学习的情境性,要求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置身于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老师要给学生创建一种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学校氛围、家庭氛围、个人情况相结合来创建一种适宜学生学习的良好情境,这种情境是可操作的,可供学生选择的,灵活的,能将学生自身知识与书本知识还有社会知识融合在一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是建构主义追求的学习观念。

(三)学生观建构主义将学生看作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生活基础,知识累积,社会影响的境况之下结合新的知识,与自己的知识体系相融合的。要求学生学习要有高度的参与性,与学生之间与教师之间学会沟通交流,通过群体之间的协商交流,思想上的汇集,对自己的认知进行更新,对别人的观点进行判断对自己的立场进行审视重建,这样就形成了个人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美]威廉·维尔斯马,斯蒂芬·G·于尔斯著,袁振国主译,孟万金校.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高源 单位: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