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汉语连字句的认知研究范文

汉语连字句的认知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汉语连字句的认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汉语连字句的认知研究

【摘要】“连”字句是一种普遍而又特殊的汉语结构,能产生丰富的字面外意义,蕴含特殊含义。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的网络模型探讨“连”字句的意义构建过程,呈现“连”字句在不同语境下意义构建过程的差异,阐释“连”字句产生的认知机制,证明概念整合理论对“连”字句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关键词】连字句;概念整合;意义构建;认知机制

一、引言

汉语中“连…也/都…”句式随处可见,以介词“连”为标记形成的句式称为“连”字句。例如:“他连父亲都敢骂”“及格连我也没希望”,等等。“连”字句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内学者从句法、语义、语用、量范畴、语法化、主观量等多个角度研究过连字句。从事连字句句法结构研究的代表者如周小兵,他探讨了连字句的句式,将其分为基础句式、类推句式和隐含句式[1]。肖奚强从语义层面研究连字句,提出“连”字前后的名词(或代词)均可作为动词的施事或受事,这决定了“连”字句的歧义[2]。从语用学角度研究连字句的如崔希亮,他分析了连字句的预设、会话含义和推断[3]。刘丹青、徐烈炯指出连字句所带的成分属于话题焦点,连字句的强调作用来源于该句式特有的预设和推理含义[4]。洪波认为,“连”是引介一种“典型事例”,“连”字句的语用意义是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强调来表达对相关事物的周遍性强调[5]。张旺熹将量级模型运用于连字句研究,提出“隐性量级序列”是“连”字句的认知基础[6]。罗晖以认知语言学的形式化模型———构式语法为基础,分析连字句的“形式”和“意义”,证明连字句是“形式和意义的对应体”[7]。任玉华从主观性角度讨论连字句,认为“连”后所标记的成分或是主观小量,或是主观大量,并以此作为对比焦点,通过预设触发语副词“都/也”,推断出隐含的主观全量[8]。上述研究在连字句意义的多变、推理以及主观性等方面给出了强有力的解释,但并未将连字句的心理认知过程动态展现出来。概念整合理论可以弥补这一缺陷。笔者运用概念整合理论阐释连字句的认知机制、推理逻辑和意义建构过程,并将整个认知过程通过网络图动态呈现出来。

二、概念整合网络

概念整合理论是Fauconnier、Turner等学者在心理空间理论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心理空间理论是由Fauconnier在《心理空间》一书中首次提出的,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Fauconnier认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的目的而建构的“概念包”[9]。通过心理空间可建立诸如时间、信念、愿望、可能性、虚拟、位置、现实等一系列概念。人们在思考和交谈时不断建立各种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建立受到语法、语境和文化的制约[10]。概念整合理论主要研究的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过程中被激活的不同的心理空间,以及这些不同的心理空间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揭示人们如何在不同的心理空间中对各种语言和其他现象进行认知操作[11]。该理论的模型包括四个心理空间: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合成空间。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的抽象结构和信息被投射到类属空间里;同时,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包含类属空间里的类属结构以及从两个输入空间中提取的部分结构;最后通过组合、完善、扩展三步整合运作形成层创结构。在概念整合网络中,所有的空间即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的构造是由组织框架提供的。组织框架是指出相关活动、事件和参与者的特性或性质的框架。组织框架为其所在空间的元素提供了一整套组织关系。根据不同的组织关系,概念整合网络有4种基本类型:(1)镜像网络。镜像网络中所有的心理空间,即两个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合成空间,享有相同的组织框架,并且它们之间不存在冲突。(2)单纯网络。单纯网络的两个输入空间,一个包含框架,框架里含有角色,另一个包含价值。合成空间以最简单的方式整合了“框架”和“价值”。(3)单域网络。单域网络中两个输入空间组织框架不同,其中一个输入空间组织框架延伸形成合成空间的组织框架。(4)双域网络。在双域网络里,两个输入空间有着不相同甚至相冲突的组织框架。它们均部分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12]。

三、概念整合与“连”字句

连字句的意义构建较为复杂,涉及句子中两个对比成分(其中一个对比成分可能隐藏于字面外)、强调义、语义量级、逻辑关系和修辞效果等,以及非语言输入部分,如背景知识、语境等。从概念整合网络视角看,连字句的意义构建过程是动态的,是字面义与字面外意义相互映射、整合产生的。我们结合实例来解释连字句的意义建构过程。

例1这猫连耗子都追。此句意义构建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由于“连”字前后的名词或代词均可作为动词的施事或者受事,这决定了“连”字句具有歧义。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可以是“猫追老鼠”,也可以是“老鼠追猫”。要排除本句的歧义,需要借助背景知识。对于“猫”和“老鼠”这两个元素,说到其中一个人们便会联想起另一个,因为它们是关联性很强的共现互动。“猫”和“老鼠”之间的共现互动经常出现在故事、成语、歇后语中,成为相对固定的表达。例如:“猫哭耗子假慈悲”“猫守鼠洞,不露声色”。在普遍场景中,两者作为对立面,而且“猫捉老鼠”是普遍认可的事实。这是由动物界食物链常识决定的。这一步我们建立的是一个单纯网络,两个输入空间分别为:“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和“猫和老鼠”。前者包含了框架,框架里含有“捕食者与被捕食者”角色,人很容易联想到两个角色中前者对后者追捕、攻击等行为。另一个包含价值,是具体场景中的元素“猫和老鼠”。输入空间1中的食物链所决定的行为框架和输入空间2中的各元素一同投射到合成空间,最后我们得到合成空间:这猫应该追老鼠,而老鼠应该躲避猫。第二步意义建构过程是一个镜像网络。这种网络模型的特点是两个空间共有一个组织框架,因此两个输入空间的元素可以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我们建立两个输入空间:输入空间1是上一步得到的合成空间1,根据“食物链所决定的猫追老鼠的普遍性”,我们把合成空间1的元素显示为“这只猫,老鼠,猫追老鼠可能性的最大值,老鼠追猫可能性的最小值”。输入空间2中涉及连字句这一抽象语法结构蕴含的特殊信息,连字结构反映出一个反常的情形,意在打破普遍事实的平衡而表达出新的含义,通过和意义量级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参照物)对比来强调某个事实,所以在本句中连字句会以“猫追老鼠”可能性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参照物强调某个特殊性,表达出新的、出人意料的含义。输入空间2包含的元素有“猫,老鼠,猫追老鼠可能性的最小值(连字句反常意味,与事实相反),老鼠追猫可能性的最大值(连字句反常意味,与事实相反)”。这两个输入空间共有一个组织框架———“动物,天敌,追捕天敌的行为,可能性”。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到合成空间中:输入空间2具有的“反常意味即颠覆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与合成空间1中的作为话题的元素———“这只猫,老鼠”分别投射到最终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为“老鼠竟然敢违反常理去追猫”。然后通过把我们固有知识中猫和老鼠的特点,如成语中与老鼠相关的“胆小如鼠”“抱头鼠窜”,与猫相关的“猫哭老鼠”等填充到组合好的充满反常意味的结构中,最终扩张产生此句的意义:这只猫一定是受伤或生病,老鼠都敢欺负它。

例2(日本人)连稻草与麦秆儿全要。(老舍《四世同堂》)根据张旺熹提出的“隐性量级序列”,连字句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人们通过对一个最小量的肯定来对全量进行肯定;通过对一个大量的否定来对全量进行否定”[6]。此句是连字句的肯定形式,作者通过肯定最小量来肯定全量,实现了夸张效果。故事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农民强征强取,农民苦不堪言。根据常识,“稻草和麦秆儿”是农作物收割后的废弃物,不能再食用,一般都被丢弃或烧毁,让人非常容易联想到的是与之相对应的“粮食”,这是维持生命的基础、生活必需品,也是自古以来侵略者抢夺的资源。此句是一个镜像网络,我们建立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一般人,粮食,一定价值量”;另一个是“日本侵略者,稻草和麦秆,最小价值量(连字句反常及夸张意味)”。两个空间的元素一一对应,类属空间提取了两个输入空间的共同组织与结构,即“A.人物,B.需要的物品,C.物品所具有的价值量”。此句是肯定意义的连字句,通过对一个价值最小量(稻草与麦秆儿)的肯定来对其他任何价值量进行肯定。这也反映出连字句的反常意味,“日本侵略者要稻草与麦秆儿”与常理背离,渲染出修辞效果:几乎没有价值的稻草与麦秆儿尚且引起侵略者的兴趣,何况其他稍微有点价值的东西。输入空间2具有的“反常及夸张意味(对一个最小量的肯定来对全量进行肯定)”与输入空间1中元素“粮食,一定价值量”通过跨空间映射到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为“日本侵略者要所有具有价值的东西”。然后结合我们关于日本侵华历史的固有知识,完善并扩张产生此句的意义“日本侵略者贪得无厌”。

例3连泰山压顶都不弯腰。这是连字句的否定形式。连字句否定形式的特点是“通过对一个大量的否定来对全量进行否定”[6]。根据背景知识,大山被视作沉重、压迫的标志,可视为重量的极大值。“弯腰”是不堪重负的反应,同时也指“屈服”。很多成语、诗句表明了这一点,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国传统文化崇尚面对压迫不屈不挠的精神。所以另一个隐藏的对应物是“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泰山作为重量的极大值被作为参照物,人对泰山压顶的反应映射了人对“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的反应。从实际来看,“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的大小会使人反应不同,或屈服或坚持。对此句的意义建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镜像网络。两个输入空间:一个是“一般人,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重量的较大值,弯腰/不弯腰”;另一个是“某人,泰山的重量,重量的极大值,不弯腰(否定)(连字结构反常、夸张意味)”。这两个输入空间“重物的压迫”和“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共享了“沉重”这一框架。类属空间为“A.人,B.外力,C.外力的量,D.人应对外力的反应”。此句是否定意义的连字句,通过否定泰山这样的重量极大值会使人弯腰来否定其他任何重量或负担会使人弯腰或屈服。这也反映出连字句的反常意味,“泰山压顶不弯腰”与事实和常理背离,也渲染出夸张的修辞效果:在重量极大值的压迫下不弯腰,也就否定了在其他重压下会弯腰或屈服的可能性。输入空间2具有的“反常及夸张意味(即通过对一个大量的否定来对全量进行否定)”与输入空间1中元素———“生活重担/精神负担,弯腰或不弯腰”分别投射到最终的合成空间。合成空间为“任何重量,生活重担或精神负担都不会让某人弯腰”。结合我们关于中华民族所推崇的坚韧精神的固有知识,完善并扩张产生此句的意义“这个人有坚强不屈的气节”。

四、结语

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连字句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从连字句常见的3种情况入手,首先用概念整合理论分析连字句存在歧义时如何融入背景知识和连字结构所蕴含的特殊信息进行准确解读。另外两种是利用此理论分析连字句肯定式和否定式的意义构建过程,从认知角度探讨连字句的认知机制。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运用概念整合网络分析连字句有助于揭示连字句表面下隐含的语义,对连字句动态意义构建过程有较强的阐释力,为连字句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0(4):258-263.

[2]肖奚强.“连”字歧义句补议[J].汉语学习,1992(1):21-23.

[3]崔希亮.汉语“连”字句的语用分析[J].中国语文,1993(2):117.

[4]刘丹青,徐烈炯.焦点与背景、话题及汉语“连”字句[J].中国语文,1998(4):243-252.

[5]洪波.“连”字句续貂[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1(2):57-65.

[6]张旺熹.连字句的序位框架及其对条件成分的映现[J].汉语学习,2005(2):3-14.

[7]罗晖.“连…都/也…”构式———汉语连字句的认知语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8]任玉华.汉语“连”字句预设的主观量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2):168-174.

[10]汪少华.合成空间理论对隐喻的阐释力[J].外国语,2001(3):37-43.

[11]余渭深,杨国萍.概念整合网络与新闻漫画的语义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1-124.

[12]汪少华,王鹏.歇后语的概念整合分析[J].外语研究,2011(4):40-44.

作者:张露1;杨果2 单位:1.天津外国语大学,2.天津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