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童汉语文学习的影响原由范文

儿童汉语文学习的影响原由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儿童汉语文学习的影响原由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儿童汉语文学习的影响原由

一、引言

民族双语儿童的学习问题一直是民族教育家、心理学家等倍受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汉语文的学习,因为汉语文是作为第二语文引入的。在以前分析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变量时发现,社会文化背景对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归根结蒂是通过影响儿童的双语态度、学习汉语文的动机、以及对汉语文成绩的归因而起作用的。双语态度、动机、归因等是一些非智力因素成分,国内对非智力因素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影响双语儿童学习的这些非智力因素且至今未有研究,所以探讨它们对双语儿童汉语文学习影响关系十分必要。我们知道,双语态度是一个语言态度问题,所谓语言态度也即语言观念,是指个人或集体对某种语言的价值如何评价及其行为倾向,包括如何认识和理解某种语言的地位,对某种语言采取某种情感等。双语态度反映了双语人对双语行为的态度,主要表现为对待母语(藏语)和第二语言(汉语)的各种不同态度,双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双语行为的习得过程。双语态度可能会影响到这种双语学习行为的形成和巩固。汉语文学习动机指直接推动双语儿童进行汉语文学习的直接动因,是社会对学生学习之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一种反映。我们将汉语文的学习动机划分为两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前者包括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感,后者包括学习价值观和外部目标。对学习汉语文的归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过程,所谓归因(causalattribution)即原因归属,或通俗地讲是寻求结果的原因。归因和动机与学业成绩之关系的研究一直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们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无论怎样强调都不过分,而这两个因素对双语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又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也只有分析了这些因素对双语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才能更全面的了解影响藏族双语儿童学习的因素,及其心理社会文化机制。

二、研究方法

2.1实验设计:研究假设,对学习汉语文的归因直接影响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和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到其学业成绩,对其模型可描述如下:

2.2被试选择:选取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夏河藏中的初一、初二学生为被试,共158人。夏河藏中位于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镇,该地是甘、川、青交界地区,是藏族文化、宗教之中心,也是商贸、旅游的中心,该地区保持着浓郁的藏族文化传统,藏传佛教文化的特征十分明显。同时也可以看出汉族文化为主的全国各民族文化的影响,该镇有4万多人口,其中藏族占54%。当地藏民都能讲藏语,他们的交际语为藏语,除少数农牧民外大部分藏民基本上会使用汉语交流,从总体上看,这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的藏、汉双语社会,因而本研究取样于这一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们所选的被试所在学校99%以上为藏族学生。由于在施测过程中出现被试缺失的现象,结果有效被试为121人,其中男生50人,占总人数的41.3%,女生71人,占总人数的58.7%。从地区分布上看,农区34人,占被试的28.1%,牧区22人,占总被试的18.2%,农牧混杂区13人,占总被试的10.7%,城镇52人,占总被试的43.0%。就双语模式而言,藏+汉班75人,汉+藏班46人。所谓藏+汉模式指除单科加授汉语之外,其余各科均为藏文字,用藏语授课;汉+藏模式指除单科加授藏语文外,其余各科均为汉文字,用汉语授课。

2.3工具:自编调查问卷,“参照汉语教学的综合评估方案”(陕西师大双语课题组)并结合多次实地访谈的资料搜集,编成此问卷。

2.4施测程序:采用团体测试的办法,当堂做答,当场收卷,不受时间限制。

三、研究结果

3.1统计发现,有74.4%的双语儿童喜欢讲汉语;4.1%的人不喜欢讲汉语;21.5的人说不清。

3.2有33.1%的人希望用藏语教学,17.4%的人希望用汉语教学,47.9%的人希望用双语教学。

3.3有88.4%的人认为汉语对将来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有81.8%的人认为汉语对升学有很大的帮助。

3.4有43.0%的人认为汉语文课里感兴趣的内容很多,49.6%的人认为感兴趣的内容比较多。

3.5采用Oneway分析的结果显示,动机、双语态度对汉语文的影响极大,具体见表1。

四、分析讨论

从研究结果来看,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动机和归因对其汉语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在双语教育中,由于汉语文课是作为第二语言、第二文化的学习而设置的,对汉语学习的价值判断不同将会影响到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和学习动机,多元回归的结果显示,对汉语文课的归因与汉语文成绩间的关系非常显著,不管这种归因是倾向于内的还是倾向于外的。就拿“是否有汉语的学习能力”而言,它属于一种内部归因,把汉语文成绩的好坏归因于自己有无能力,对双语儿童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能力是内在的稳定的又难以控制的因素。研究发现,双语儿童一般地把汉语文成绩的高低归因于自己本身因素的影响,如,“是否有汉语学习的能力”,“是否努力学习”,“是否喜欢汉语文”等,其中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若归因倾向于能力,又是积极的归因,则会增强双语儿童学习的自信心,激发更大的学习动机,产生一系列的良性效应;如若是消极地归因于能力因素,则会妨碍双语儿童汉语文的学习,影响学习的动机和积极性,削弱对自己将来学历的期望,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另外,由于双语态度表现为对待母语和对待第二语言的各种不同态度,双语学习的过程就是双语行为的习得过程,研究发现,它将直接影响到个体对将来学历的期望,调查中主要是以“希望用何种语言教学”为指标来判断其双语态度,结果发现有33.1%的人希望用藏语教学,有17.4%的希望用汉语教学,而47.9%的人希望用双语教学。其理由大致可归纳为,用藏语教学是因为“我是藏族,藏语是母语”,“对藏语有深厚的感情”等;用双语教学是因为:“懂双语便于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长大后可到别处去,对上大学有极大的帮助”等。

显然,藏语作为藏族儿童的母语,对之有着深厚的感情,不愿失去自己的母语,又由于希望能走出藏区(跨越土门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冲突,既怕失掉母语,又必须学习汉语,这种语言选择上的彷徨不定,给双语儿童的学习带来了心理困惑。但是更多的儿童是乐于接受双语教学的,而且对汉语的评价也较高,反映了在情感与理智的冲突中理智成份大于情感成份。[1]进一步研究发现,希望用汉语教学和希望用藏语教学学生的汉语文成绩存在着显著差异(P<.049)。希望用双语教学的儿童其汉语文成绩与希望用藏语教学的儿童的汉语文成绩间也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P<.0001)。我们已多次强调,双语学习不仅是藏、汉两种语言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两种文化的学习,对语言的态度进一步讲也即对文化的态度。对汉语文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双语儿童对以汉族文化为主体的主流文化的态度,而文化态度的转变对第二语言汉语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可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导入第二语言所代表的文化,对培养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有着积极的作用。按照双语教育的研究理论,学习者在接触第二语言及其文化时存在着一个“文化关键期”(culturalcriticalperiod),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而言不分年龄长幼都无法摆脱由文化特性所决定的这一关键期。在第二语言学习者刚刚摆脱文化冲击而进入初级阶段时,有效地导入第二文化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因为这一时期第二语言学习者刚刚摆脱了压力过大的文化冲击期,而又尚未进入压力极小的接近或完全恢复期,他们此时的心理是感到自己处在已经远离母语文化但又未完全学会在第二文化中顺利生活的“没有着落”(rootlessness,homelessness)的状态。显然,第二语言学习者或双语儿童为了适应第二文化,怀有强烈的学习第二语言及其文化的动机,若能很好地适应,对藏族儿童的汉语文学习乃至各科的学习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于藏语双语儿童而言,在他们进入学校之时,存在着一种把家庭文化(homeculture)转变成学校文化(schoolculture)的过程,这种转换是为了适应新的文化和语言行为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关系、新的交际方式及新的思维方式。如若双语儿童在初涉汉语时未能很好地进入学习汉语的角色则对以后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至少拖长了所谓的文化适应期。另外,由于藏族全民信教,藏传佛教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根深蒂固地埋藏在藏族人们的心中,但是由于所处社区的差别,宗教及其传统文化对不同的社区人们的影响又不一样,相对而言农牧区人们受到的影响更大,大部分人意识不到双语教育对其今后人生的道路的重要性,家长及学生习惯了安于现状,对汉语作用的估价不够,因而缺乏学习的动机。再加上夏河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区,由于闻名遐迩的拉卜楞寺,该地旅游开放程度较大,小商业比较盛行,商品经济的冲击也使得一些家长和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念头,辍学现象比较严重。这种对学习甚至汉语文学习的短视现象,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双语态度,不利于他们汉语文的学习。

五、结论

1.对汉语文学习的归因直接影响到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和汉语文学习动机,进而影响到了其学业成绩。

2.藏族双语儿童的双语态度中反映出了儿童在语言选择上的心理困惑,表现在理智与情感上的相互冲突,但大多数儿童表现出理智成份强于情感成份。

3.第二语言汉语的引入要恰当地导入其所代表的文化,文化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