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族教育中汉语文教学规律范文

民族教育中汉语文教学规律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教育中汉语文教学规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族教育中汉语文教学规律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各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创造了灿烂不朽的民族文化,其中藏医药学就是祖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高度凝聚了藏族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所获得的经验,广泛吸收了中医学以及印度、波斯等国外医学有益成份,已发展成为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浓厚民族特色的医学,具有极大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这对深入研究与开发民族医药,弘扬民族医学,保障人民健康,促进民族团结与各民族共同繁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藏医药学在医疗、教育、科研等方面发展壮大,已经服务于更多的患者并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不断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得到补充,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理论体系诞生了有差异的医学模式。当前两者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阻力,根结在于高等院校在培养藏医药人才时对语言的重视不够,因此,汉语文的学习成了促进民族双语教育健康发展,使藏医药学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中之重。笔者针对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环境背景、现状水平、解决途径等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种种原因,并为今后的民族汉语文教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一、民族双语教育历史沿革及地位

戴庆厦等在《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中,详细阐述了中国民族教育的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历史沿革,明确划分了历史上民族教育中双语教育大致阶段,仔细分析了汉藏语言教育等民族教育中出现困难的若干制约条件和影响因素[1],对我们研究加强民族教育,尤其为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言的能力和自身教学的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决定了我国民族教育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西藏及青海教育事业历来是我国民族教育的重点,我国政府除在经费上给予倾斜和支持外,还多次从内地选派大学、中学教师到西藏及青海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支援西部发展教育事业。汉语文作为一种工具,是说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因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使用语言,使学生学会理解和自我表达语言,学会用语言进行交际,学会积累语言。这对于任何民族的学生都很重要。

二、施行藏族学生双语教育的背景及其必要性

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民族教育的起点较低,基础较薄弱。对西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文化、多生态的特殊地区而言,经济的发展应该是一种“以人为本,社会优先发展”的新战略。通过民族教育可优先缩小知识差距与人类发展差距,加速缩小经济发展差距,切实扩大各民族的自我发展机遇,进而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保护民族文化,最终实现西部地区全面的可持续发展。青海是一个汉、藏、蒙、土、回等43个民族的聚居区,少数民族中世居人口超过万人的有五个民族,其中藏族是其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藏族同胞有着自己民族的语言和文字,文化遗产十分丰富,其中藏医药历史悠久,藏医药文化思想丰富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民族和医药政策的指导下,通过继承、发掘、整理、提高使藏医药文化及藏医药教育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在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同时,与其他民族的医学交流也日渐广泛和深入,然而藏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一如既往地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而得到补充,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理论体系诞生了有差异的医学模式。当前两者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阻力,根结在于高等院校在培养藏医药人才时对双语教育的重视不够。当前,青海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带来了藏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然而藏医药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对藏医药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建立和完善藏医药高等教育体系,给藏族学注入更新的活力,促进藏医药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已成为关键。医学院校长期肩负着培养医学人才的重任,其民族医学专业是培养藏医药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藏医药专业是部分医学院的特色专业,藏医学系学生在学习经典藏医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一定的现代医学知识。而教学又是使用汉语和藏语两种不同的语言来进行,尤其是临床医学知识及现代科学技术课程仅限于汉语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种适当增加现代汉语文的教学内容,让藏医学系的学生全面、准确、灵活地掌握汉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正确理解和掌握医学知识和现代医学技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三、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局部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

在被调查337名藏医学生的问卷中,有近293人表示喜欢学习汉语,占调查总数的87%,这说明大多数藏族学生是喜欢学习汉语。在谈到学习汉语的目的时,更多是为了学习更为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还有人说是为了更好地与汉族朋友进行交流。他们的口语能力普遍较差,识字能力相对较好,但阅读和写作能力不足,对于汉语文的文字美感体会不深,认为汉语文实用性不强;藏医系学生多来自偏远的农牧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经济发展落后,基础教育薄弱,汉语文基础教育亦相对滞后。特殊的生长环境和习俗熏陶,使得闭塞的精神生活、保守的传统观念、一定程度的依赖思想构成相当部分藏族学生意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这些特征体现在学生很大程度上鄙视、排斥现代文化、科技和教育,而成为民族教育发展的无形而巨大的绊脚石,同时成为藏族学生学习使用汉语文的负面影响。藏医学生现行的部分汉语教材基本上是以母语教材为蓝本进行编写的,不管在文章的选材、练习的设计上,还在汉语知识的讲解、语言技能的训练上,都没有超出母语教学的局限,只是在程度上有所提高。在课程设置上,藏医系的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全部实行汉语教学,授课教师几乎全是不懂藏语的非藏族老师,其讲授要经过“普通话-方言-藏语”的语言复杂转换过程,无形中增加了藏医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知识的难度;而学生的专业课又是清一色藏族文字,授课老师也是清一色的藏族教师,其汉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正规必要的汉语言理论和素养培训,无疑使学生在进行藏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的交流和学习时产生困惑和障碍。这种相互脱节、效率低下的教学使得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轻视汉语文的学习和应用,更易丧失学习汉语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专业学习恶性循环。

分析藏族学生学习汉语的历程,我们发现:藏族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汉语就在其年龄、文化程度、学习年限、学习环境、师资情况、学习技巧和方式、考试方式及内容等方面与汉族学生有较大差异,而主要问题多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交流、学校教育和社会交际等方面。在乡村牧区上小学的学生因为完全使用本族语言,几乎没有听、说汉语的机会,待进入中学时基本不会说、也听不懂汉语普通话。在县城附近上学的学生进入中学时,因为县城附近汉族人口流动较多,听汉语的机会也就多,而与之用汉语交流的机会却很少,所以大部分能听懂汉语,但不能很好地说出来;藏族学生平日自学汉语时间又少,不能很好利用汉语环境交流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汉语言水平;离开了课堂和书本的藏族学生在回到了母语的环境中,接触的人主要是藏族同胞,见面多讲藏语,很少用汉语交流;学校对民族教育认识的不足,致使学校的汉语口语教学安排不足;藏族学生汉语文学习多缺乏自觉性、紧迫感,对提高汉语水平和汉语交际能力的认识较肤浅,多以应试目的出发,加之藏族学生学习的教学语言是主要是藏语,学习汉语的途径和渠道单一,在学校所学课程又往往与学习者自身的生活或与周围环境没有必然紧密的关系,失去了交际的实用性,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自然提高较慢。

如此一系列的因素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制约着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质量和效率。大多数藏族学生公共基础课和现代医学技术课成绩都不理想,严重地制约了对专业课的学习;诸多能力的不协调和认识偏倚都严重影响了他们对公共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兴趣,也严重阻碍了现代医学技术和其它医学知识的学习、借鉴和交流,极不利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四、对藏族学生汉语文教学的建设性意见如何加强和改进藏医系藏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首先,要正视历史和现实,直面软硬件环境的影响。现行的教育体制对藏族学生在很多方面的关注和投入仍是远远不足,给他们创造的学习环境非常有限;其次,藏族学生由于民族因素和信仰不同,他们往往把学习置于自我已有的特定背景中理解和掌握,孤立地、封闭地将汉语翻译成母语,不注重实用交际和语言能力的提高,汉语交际的工具性便荡然无存。另外,在教学方式上虽然实行双语教学,但要顾及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点,不能强行推广汉语文教育,否则会导致学生厌学。针对他们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整体素质较弱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应采用喜闻乐见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及声情并貌的艺术手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诚然,师资力量的不足和匮乏,极大地限制了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依此笔者就目前的民族双语教育,提出尚待加强和补充的几个方面。

1•完善科学评价体系,推进汉语教学改革

“为了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要,建立适合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的科学评价体系,全面推进汉语教学改革,改革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改革,以便提高少数民族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国家教育部在2002年10月24日发出了《关于在有关省市试行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通知》,但当中指出,“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汉语教学主要沿用普通学校汉语文教学的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忽略了第二语言教学的规律,效果不甚理想,少数民族学生实际运用汉语的能力较差”。国家实行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的目的就是让对汉语一无所知的人与母语为汉语的人没有差别,但它不强调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强调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文交际能力,我们应紧紧围绕这个原则,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改革各个层次上,对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状况进行客观地评价,完善其科学评价体系,使体系反过来促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形成民族双语教学在体制和效果之间的良性循环。

2•合理开设相应预科,前置汉语教学环节

由于藏族多生活在偏远的农牧区,基础教育落后,接受教育质量较低。因此,在财力有限的前提下,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在入学的藏族学生中针对汉语文程度差的实际合理开设预科,前置汉语教学环节,弥补中学教育的不足,为其今后在专业上加强与现代医学的交流奠定基础。虽然藏医系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性质,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经过汉语的基础学习,我们应该重视汉语文功能、结构、文化三位一体的作用,注重教学的科学性,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各有侧重;应该注意藏族生活、文化的特殊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其汉语教学既要反映整个社会的生活、发展变化和优秀文化,同时也要注意体现藏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介绍其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另外,为适应其不同的知识、心理、思维、文化修养等水平,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增加教学趣味性,建立富有活力的汉语教学系统,让学生打好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使其真正成为专业知识深厚、文化素养良好的高级人才。

3•尊重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吴格明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遵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指出少数民族同胞及外国朋友学习汉语言的特点和汉语言教学中常出现的现象,并在“汉语言教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汉语言课程应着重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认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2]另外,熊成钢在《中学语文教学应训练直觉思维以培养语感》中强调,“重视直觉思维在培养语感教学中的应用,这在我们藏医药专业的藏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同样有着重要作用。”[3]

4•引发学生兴趣,积极营造氛围

由于藏族学生接受能力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为了切实提高其汉语能力,在学习期间,多举办演讲比赛、专题辩论赛、歌曲比赛、书法大赛、文艺汇演、文字游戏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创造学习汉语的氛围,让他们积极参与。通过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营造轻松活跃的气氛,配合适度的表扬,较易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5•教师以身示范,鼓励学生实践

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汉语课又是学生听汉语最多的时候,因此汉语教师的口语对学生掌握汉语有直接影响。这就要求汉语教师要有一口标准的口语,在教师直接影响下,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汉语的方法和途径。在课外,汉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多交往,与他们直接对话,及时纠正一些语言错误,创造日常生活中使用汉语的典型范例,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用汉语交往。汉语教学应注重实效,努力创设情境教学氛围,通过不同内容的话题,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汉语课程应重视汉语实践,要充分开发利用课内外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在大量的汉语实践中,使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合作、交际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只有多说多练,学习的效率、水平才得以提高。见于此,授课教师应积极营造汉语环境,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说”汉语的机会,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汉语。

6•引导熟读范文,培养文学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已经告诉我们熟读是学习语言的有效形式。学生在熟读文章的基础上,可以对文章的写法、结构、主题思想心领神会,而这种领悟留给学生的印象,要比教师灌输的强烈得多。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它清晰地表明多读、多积累有生命力的词汇,日积月累,汉语言能力自然就会提高。

7•听说读写四项并重,全面提高汉语文能力

任何一种都语言有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形式,汉语言也不例外。因此,提高汉语能力要做到,一手抓口头语训练,一手抓书面语培养。由于口语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抓好口语教学是提高藏语学生汉语言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鼓励学生多读好文章,对其准确而明晰应用书面语有所裨益。由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教学对象只是通过正规的学习来掌握汉语,而不是自然习得的。因此,我们就应从听说出发,先听说,后读写,听说的同时兼顾读写,读写的同时也不放弃听说,这样由易到难由慢到块,又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又初级到高级,由被动到主动地积累,会让学生有成就感和动力感,听、说、读、写也就走上一个互动的良性循环。随着汉语知识和相关知识储备量的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就会发生质的飞跃。语言是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语言发展更显现出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提倡双语教育不仅仅是要各少数民族学习汉语言,而是要让他们把这种语言当作一种工具向外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更先进的科学,从而缩小民族间、地区间经济文化差距,增强民族间的共同繁荣。本专题研究,一方面较为深入地从居住条件、民族关系、文化教育、民族心理、社会地位、生活需要、语言政策等方面探讨了汉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和现存不足,了解了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环境对中国双语教育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剖析不以汉语为母语的藏医药专业藏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情况,发现了当前我们汉语文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对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教育理论及方法作一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我们国人的汉语文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整个国家教育体制和民族教育政策,我们应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迎难而上,不断加强藏医学系汉语文的教学投入,深化汉语文教学改革,升华汉语文的教学经验,努力开创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文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