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需要也有所提升,促使工艺美术作品激发民族文化内涵、拓展包容多元文化、提倡弘扬工匠精神等多方面,提升自身的艺术价值,以求更稳定长远的发展。本文通过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拓展商品市场服务机制、加强人才梯度培养构建等方面,研究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
一、工艺美术作品内涵
工艺美术就是指民间工艺美术。它的突出表现是开拓创新与艺术的结合,保持审美特性与实用特性,具有双重性质。工艺美术品既有手工艺特质,又蕴含审美性,不单一局限于手工制作,能够将实用品艺术化,实现了用与美的有机结合。新时期我国工艺作品应更具有民族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充分地体现工艺美术作品的独特价值与魅力。
二、新时期工艺美术作品的价值取向
(一)激发民族文化内涵
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价值取向,首先应从其艺术内涵中深刻领悟,而我国工艺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也是基于民族文化特征而形成的内在气质。如果在艺术内涵上未能融入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最终也就无法显示其内在价值。我国多数工艺美术作品中,由于缺乏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在艺术表现形式上过于单一,因此与其他国家的工艺品雷同,只能弱化我国工艺美术作品的形象魅力,而最终的艺术形象也在无形中丧失殆尽。因此,在工艺美术作品的开发与设计上,对民族文化的奢求,应如同注入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方能在国际市场中独占鳌头,赢得尊重与欣赏。
(二)拓展包容多元文化
在国际一体化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国工艺美术作品能够包容、对接、整合、接受多少文化洗礼,决定了工艺美术作品现实价值的呈现方式。而包容多元文化本身与传统民族文化并不冲突,反而是一种相互渗透互相激励的过程。如果能够利用多元文化表达我国工艺品的艺术理念,同样也是一种民族自信的表现。因此,对于现代工艺美术作品或者商品而言,有效利用传统民族文化与国际多元文化的整合,将充分体现工艺美术作品的艺术价值高度与理念。
(三)提倡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当代工艺美术作品,在创作之初以及后期不断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价值取向。如果在艺术创作上对工匠精神的领悟并不深刻,其最终结果也是放弃精益求精的生产指标。那么其设计与创作本身也会流于平庸,更加失去了对我国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为此,以传统文化的设计理念为核心,以多元文化融入为精雕细琢的形象范式,并以工匠精神为创作意念,才能最终锁定我国工艺美术作品在现实维度的价值取向。
三、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途径
(一)推动工艺美术产业发展
新时期依靠传统工艺创造批量化的现代生产标准与产量存在一定困境,转型发展的根本在于产业化的最终形式。如果在工艺美术作品的生产流程中,延续手工作业或者低效能规模生产,都会严重影响其设计呈现效果。因此,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全面拓展,是当前促进工艺美术作品批量生产,并保持产量与标准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应当根据现行的发展条件、资金情况、资源利用率等硬性指标评估可以发展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另外,应当极力拓展创意产业对当前工艺美术作品的支持维度,进而突出工艺美术作品从单一化的生产流程,向现代化生产模式变革与转型。
(二)拓展商品市场服务机制
工艺美术作品是否能够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其根本要素在于是否能够对接当代人们的审美视角。而在发展过程中,了解审美需求也需要从完善的市场服务机制着手。其根本发展目标在于设计的商品被市场认可,也是对工艺美术作品、商品、产品的市场化推进。在这样的转型过程中,做好市场服务等同于激发艺术品潜力,同时也是收集市场反馈信息的前提与基础。为此,在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模式上,必须重视商品市场服务机制的可行性与适应度,进而推动工艺美术作品在当前社会中被高度认可与重视。
(三)加强人才梯度培养
构建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必须得到资金、产业、资源的全面支持,而其中对人才的需求往往高于其他硬性指标。工艺美术作品的设计、生产、推广都无法脱离人才支撑。因此,在其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必须配备完整的人才梯队。第一梯队为设计开发的艺术人才,也是对工艺美术作品原创的最大支持与保证;第二梯队为市场开发人员,工艺美术作品的使用、体验、需求是团队的核心发展要素;第三梯队为量化生产指标的技术人才,在这一梯队中,应当建立审核机制、评估体系、量化标准,进而维护当前的生产工艺指标,并衡量其市场价值与艺术价值。培养人才并非一蹴而就,相对而言,比硬性指标更加难以追求,为此继续扩大资金投入、保留人才,这也是新时期我国工艺美术的转型发展重点。
作者:管弦 单位:江苏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