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陶瓷工艺美术范畴及审美范文

陶瓷工艺美术范畴及审美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陶瓷工艺美术范畴及审美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陶瓷工艺美术范畴及审美

据考证可知,传统“通花”主要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成型技术。例如,傅山薰炉刻成玲珑剔透的花形图案,既有装饰之美,又有在“炉内烧香时,缕缕烟气从孔中冒出,缭绕升腾,香气四溢”的实用性功能。现代德化陶瓷产区,“通花”作为一种新型的白瓷工艺美术品种出现,并逐渐在陈设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现代瓷塑艺人对瓷塑技术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具有创造性的利用。例如,属于雕的技术,也包括刻,刻花早在宋代定窑瓷器中就占有重要地位。随后,在文化交流与互动中,德化窑白瓷瓷塑也采用了刻花工艺。刻花所形成的装饰图案,可以是阴刻,即将花纹刻出便可以成为一种装饰;也可以利用阳刻,即将花纹以外的部分刻去,留下花纹部分。

另一方面,是具有新内容的创意,引领着德化瓷塑装饰的新风尚。这种创造不仅出现在艺术瓷和陈设瓷上,也出现在日用瓷上。例如,在茶具和餐具上,同样出现了刻花装饰。刻花瓷器不仅花纹清晰可见,而且易于清洗,它用在日用白瓷的装饰上,既可以装饰瓷器以提高瓷器的观赏性,又可以保持瓷器的清洁。因此,它较为广泛地应用在日用白瓷的装饰上。当然,作为陈设瓷和艺术瓷,采用刻花装饰,其优点就不言而喻了。总而言之,以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装饰,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装饰,既是一种工艺技术,又是一种瓷器品种。它是在一件瓷器上进行雕与镂,进而制作成一种具有图案装饰的白瓷瓷器。它不仅可以独立地成为一种陶瓷工艺美术品种,而且可以成为一种文化审美规范。因为它同样是以材质美为基础的工艺技术与创意完美结合的造型创造,是人改造自然并获取造物的一种工艺创造。早在《考工记》的记载中,就有“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为良”的论述,这既是对人们文化创造与自然和谐的深度思考,又是对工艺美术品的充分肯定。在德化白瓷发展中,雕镂并用的制作技术,不仅制作成功了陶瓷造型的形象,也制作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审美规范。

1.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材质美为基础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从陶瓷史上看,雕镂技术在原始社会陶器制作中就已经萌发,后来经过漫长的岁月洗礼,在明代德化窑白瓷瓷塑中形成系统。雕与镂的结合,是从“捏、塑、雕、镂、贴、接、堆、修”等技术综合起来的陶瓷装饰造型的基本方法。它是在已经成型陶瓷器上进行雕与镂,进而形成适合器型及符合文化功能的装饰手段,旨在美化陶瓷器物。由此可见,雕镂并用的装饰技术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既反映材质美,又反映工艺美的陶瓷装饰技术的简约化。

2.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技术美为主要支撑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雕与镂,作为装饰陶瓷器物的技术,从技巧上看,它不但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而且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又呈现特殊的技术美。例如,在一件已经成型的白瓷器上进行雕与镂,制作者不仅必须胸有成竹,而且需要按部就班。前者是达到装饰目的和要求的总体规划,做好了便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从创意之处的思考到制作中勤于实践,既是神思入微的斤斤计较,又是专心致志的情感付出。

3.雕镂并用的德化白瓷是以创意美为主要特征的陶瓷工艺美术品种之一。雕镂并用装饰技术的形成及其在陶瓷工艺美术制作中频繁应用及其所取得的文化效应,既体现着德化陶瓷工艺美术界集体的智慧,又展示着每一个制作者的聪明才智与无限情感。众所周知,早在明代德化窑白瓷瓷塑的创意及制作中,瓷工们就开始采用各种成型手段所造成反映佛、道,以及神仙人物的白瓷瓷塑品,并形成了德化窑传统的陶瓷工艺美术审美规范。然而,约500余年过去了,德化陶瓷工艺美术之所以能够以旧有的技术焕发出新的光彩,是经过较为漫长的积淀而生发的。与历史进化过程相比,德化现代陶瓷制作,日新月异,推陈出新。与集体文化相对,个人创造不仅熔融了自身的技术,也熔融了自身对世界的认识及其反映。例如,同为“通花”工艺制作,因为不同工匠具有不同的技术水平,在表现上或平淡,或奇特,平淡中会显示一种朴素,奇特中会彰显一种美妙。在同样一个器型中,由于不同的制作者,或可以将装饰图案设置在器形的宽大面上,或可以将图案设置在器形狭小的局部,这同样会造成一种朴素之美,给人一种新奇之美的感受。总而言之,德化陶瓷装饰工艺从传统中走来,在集体创造中彰显着个性特色,同时与时代文化审美脉搏休戚相关。

通过分析德化窑白瓷瓷塑的成型技术形成及其演变,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结论:德化陶瓷装饰以白瓷为基础,主要在雕镂并用中形成了新型的工艺美术技术,它集中在一个字上,即“减”字,基于瓷器上雕、镂、刻、划等,以剔出多余的部分,进而突出有用的部分,即为装饰图案,这便构成一种新型的白瓷瓷器品种。它的工艺美术特性是重视“减法”,这也是它的艺术审美规范。

作者:徐随金 单位:福建省德化县迪云访陶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