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域文化对陶瓷艺术家性格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文化是一个总和了众多内容的词汇,它不仅是人类精神活动和精神活动创造产物的总和,还包含了历史、地理、习俗、风土人情、价值追求、世界观等诸多内容。文化是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沉积物,能够详实的反映社会经济、文学艺术、科技等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陶瓷艺术的发展,需要有文化的推动和促进,文化的发展程度也影响了陶瓷艺术样式的产生。不同时期的文化背景下,对陶瓷艺术审美方向和艺术追求有不同的要求。陶瓷艺术依附文化,文化影响陶瓷艺术。以辽瓷为例,烧制产地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国古代北方陶瓷的代表之一。辽瓷以辽代契丹民族文化为背景,产生出鸡冠壶、鸡腿坛、凤首瓶、辽三彩等诸多独具辽代文化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辽代以契丹人建国,并在辽代早期保留了一定程度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进而出现了用于捣制牛、羊乳制品而专门烧制的鸡腿坛。辽代后期趋向定居生活,鸡冠壶的造型也由早期的实用型趋于摆饰型。辽代后期也出现了文房四宝、棋子等陶瓷器,一方面反映契丹文化受到当时中原文化的冲击,契丹文化也因国力的衰弱逐渐走向没落;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辽代贵族向慕汉风,游牧民族气息衰退。通过器型的纹饰和用途等,可以知道辽代后期盛行奢靡之风,少见游牧民族、契丹文化的踪迹,影响了辽瓷早、中、晚期特色艺术的产生。辽代文化造就了辽瓷的同时,也因其文化发展的局限性影响了辽瓷的烧制创作。烧制陶瓷器需要一定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辽代的疆域位于中国北方,有丰富的瓷土、木材等自然资源,烧制陶瓷器的技术、社会科技进步程度、民族习俗、生活追求等因素则在一些层面上限制了辽瓷的烧制。比如说辽代推崇当时定窑的白瓷,辽代早期又苦于没有好的烧制陶瓷器工匠,无法实现本土烧制白瓷的愿望,于是辽国在多次南下征伐宋朝的同时,从定窑俘虏了为数不少的制瓷工匠以烧制“辽白瓷”。辽三彩烧制时所采用的釉色则反映出辽代科技的相对落后、冶炼等技术的不发达,这些因素限制了辽瓷品类的发展。
文化影响着陶瓷艺术的发展,地域文化则是文化中的一部分。本文中的地域文化特指中国特定区域内独具特色、源远流长,能够被传承和弘扬的文化。地域文化影响着“本土”生长的陶瓷艺术家的审美追求、艺术修养、艺术价值取向等等方面。地域文化的产生源于诸多因素,如气候、习俗、文化、民族特质、自然资源等等。例如中国的东北地区在清朝以前是苦寒之地,流放发配之地。地广人稀,春种秋收,冬季漫天大雪,气温极低,部分当地居民冬季为了御寒则喜好饮烈性酒,逐渐养成“无酒不成席”的习俗。东北又是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地方,常有猛兽出没。狩猎、渔猎、农耕则是东北人的主要农业生产活动,因此早年间的东北文化以农耕、狩猎、渔猎文化较为突出。清末民初开始有大量的移民为躲避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迁入东北安居,也逐渐丰富了东北地区地域文化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东北作为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更是有“共和国长子”的赞誉。因此,工业文化是新中国建国初期东北地区典型的一种文化形式。东北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生活的地区,各民族间的文化共荣、借鉴等现象也较为普遍。上述的因素致使现今东北地域文化中有包容、直爽、豪放、粗犷等多方面的性格。
陶瓷的烧制创作需要由人来完成,陶瓷中人的因素会直接影响到陶瓷器的烧制创作。人的因素包括了地域、性格、艺术修为、出身、阅历等诸多方面。艺术陶瓷的烧制创作中,创作人的艺术性格起到关键性作用。艺术性格主要是指艺术家的艺术风格、艺术追求、惯用艺术表达形式等方面。艺术性格的养成与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土生土长的东北人的性格中自然带着一丝东北地域气息,东北的陶瓷艺术家更是受地域文化影响,常常以东北地域文化为题材,或表达地域文化中的代表文化,或表达思乡、故土情怀,或直抒胸臆,展现东北人的直爽性格,或在作品中加入其它文化元素,表达东北地域文化包容性的一面等等。地域文化有人文、历史、社会等很多方面,地域文化对“本土”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性格的养成有以下方面:地域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对陶瓷艺术家艺术性格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查海文化、新乐文化、红山文化等是辽宁地区代表性文化,查海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8000多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龙型实例,也将中华的龙图腾文化向前推了一步。新乐文化距今7200年,在沈阳地区最早的院式村落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纹饰以压印“之”字纹为主,纹饰除具有装饰性质外,又有加固陶器的作用。红山文化具有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出土文物多等特点,出土的祭祀陶器,如《女神像》。玉器中的《玉猪龙》闻名世界。这些辽宁地域文化的代表,能够让辽宁地区的陶瓷艺术家近距离的实地考察,探究远古时期陶器艺术产生的原因,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结合考古资料,体会地域文化的精髓,激励陶瓷艺术家推崇地域文化,复兴地域文化,宣传弘扬地域文化,为“本土”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图1《玉猪龙》和图2《女神像》在造型上借鉴了红山文化主要代表器物的造型形式,是对地域文化的追溯和新的表现方式的探究,是为地域文化的复兴和弘扬所做的一种努力。作品中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地域文化的思考,抒发“本地人”对地域文化的丰硕成果的自豪感和故土情怀。图3《衡》和图4《日月之行》,追求陶器质朴之风,也追求纹饰之美。陶器纹饰的美感形式发展至今,已经拥有了更多的样式,艺术家在陶器上进行纹饰的综合运用和创新的同时,也为陶器装饰纹饰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借鉴,也是追溯“本土”陶瓷艺术中“型纹之美”渊源所做的一种努力。
地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是陶瓷艺术家追根溯源,多方面了解“本土”文化的一块基石。辽宁地区的辽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瑰宝,也是中国古代陶瓷史上北方陶瓷的代表之一。辽瓷以契丹民族文化所激发的特有陶瓷器品类为主,如带有契丹民族游牧性质为特质的典型器型——鸡冠壶,是辽瓷独有。辽瓷中的鸡腿坛、辽白瓷、文房四宝等陶瓷器品类是辽代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辽宁的法库地区是辽代墓葬群所在之地,很多贵族墓葬皆坐落在此,考古时墓葬中出土了很多精品的辽瓷。辽宁地区辽阳冮官屯窑是辽代的重要烧制陶瓷器遗址,考古所得的资料也详实丰富,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对辽宁地区陶瓷艺术家多角度了解辽瓷,全方位认知辽瓷,追溯辽代文化,探索契丹民族的兴亡等大有裨益。同时,以点带面可以横向研究辽代时期中国的其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也为“本土”陶瓷艺术家的创作开辟了更为广泛的思路。图5《马头壶》继承了辽代鸡冠壶的造型,又将游牧民族的民族元素——马,融入到作品中,追溯辽代文化,创新辽瓷,为辽瓷的新表现形式拓宽了道路。地域文化中的本土居民性格促进了陶瓷艺术家生活气息的养成,作品中人文气息、地域气息浓郁。土生土长的辽宁人,性格中有东北人的特质,不拘小节,洒脱自如,向往酣畅淋漓、豪放直爽,这种地域性格有时候也直接反应在陶瓷艺术作品上。地域文化中的包容性则要求陶瓷艺术家海纳百川,将多元化艺术元素融合到陶瓷艺术作品中。
每一个地域文化中都有“外来”文化元素的身影,因为文化本身需要包容共生,不断地吸纳,不断地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特质会不断地显现,同时文化的进步程度也关系到社会的前进发展。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在陶瓷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则表现在作品风格样式等方面,在陶瓷器型的造型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地域文化会对陶瓷艺术家艺术修为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地域文化的丰富多彩,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性格开放,能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能够养成更为广泛的兴趣爱好,能够习惯和喜欢走出去,带回来,促使陶瓷艺术家在审视不同艺术形式时,能够拥有开阔的胸襟和博取众长的能力,能够将自己的艺术修养适时地应用到创作中。辽宁地区自远古到现在,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民族文化、时代文化、社会文化、经济文化等交相辉映,为陶瓷艺术家的艺术修为的提升和拓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建国初期,辽宁的工业文化影响了当时的一批人群,也启发陶瓷艺术家对工业文化陶瓷的构思和追求。图9《咖啡具》系列作品创作于20世纪末,是地域文化中工业文化的一种表现,也是实用文化的体现,更是“外来”文化经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容纳进而产生的一种表象。
地域文化激励陶瓷艺术家进行更多地艺术创作和艺术实践,地域文化的自豪感,促使陶瓷艺术家勇于担当、敢于尝试、为地域文化增光添彩。艺术创作与艺术实践能够拓展文化,为地域文化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地域文化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特质的一类人群,也促成了陶瓷艺术家艺术性格的养成。当今社会科技进步,信息沟通渠道更广,文化交流更频繁,很多陶瓷艺术家为追求艺术,深入不同的地域,尝试各种形式的陶瓷艺术创作方式和表现方法,致使现在的中国陶瓷艺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貌似地域文化对陶瓷艺术家的艺术性格的影响不那么明显,实则不然,地域文化是深入陶瓷艺术家在内的所有艺术家骨髓里的。即便是海外华侨几十年不曾回国生活过,当他步入祖国这片热土的时候,也会对地域文化、本土文化不陌生,至少是距离感没有那么强。一些陶瓷艺术家也会在自己的陶瓷艺术作品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抒发故土难离之感。有言“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与此同理。地域文化影响着陶瓷艺术家艺术性格的养成,影响了陶瓷艺术家作品的创作,影响了陶瓷艺术家艺术追求的方向,影响了陶瓷艺术家的精神向往。
参考文献:
[1]郭大顺.谁发现了文明丛书—龙出辽河源[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
[2]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沈阳市辽文化研究会成立暨沈阳辽文化研究专题论坛文件材料汇编[G].2012.
[3]李兵主编.辽金史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
[4]陈仲琛,陈文霖,陈盈君,著.陶瓷溯源[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6.
作者:陈文霖 陈盈君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