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佛教文化下的盛唐女装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款式——坦露装佛教盛行“自然美”,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人性,人体是神圣的。这一思想在服装上的直接表现就是能够体现人体美学与人性美的坦露装。盛唐壁画雕塑等中的菩萨大多衣领宽大,或者直接袒露上身,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女神像,第45窟的六臂伎乐菩萨,175窟伎乐菩萨以及178窟中的舞伎菩萨大都衣着坦露,身姿优美。佛教文化中,这种露体着装非常常见。文化的相互影响,以及唐人的思想开放,使得女性的着装随性大胆,注重女性形体美的表现,从而出现了极其冲击封建礼教文化的袒胸襦。袒胸襦是由襦裙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袒领的出现。这种襦裙腰线设计高到腋下,粉胸半露,可以看到乳沟。刚开始袒胸襦在歌女之间流行,后来逐渐成为贵族和宫女的时尚服饰。周濆诗:“日高邻女笑相逢,慢束罗裙半露胸。”由于这种服装领口开得低且大,可以看到女子的乳沟,且不需穿内衣,充分表现出对于人体美的崇尚和女性对于自由解放的渴望。唐诗中记载着:“粉胸半掩疑暗雪”、“胸前如雪脸如云”以及“长留白雪占胸前”等,是对这种服饰的最佳表述。在敦煌莫高窟第31窟窟顶东壁画的妇女衣着坦领服饰,第329窟东壁画说法图中的女供养人,上身衣着大圆领襦衫,衣领底且可看到乳沟,像这样的人物形象在盛唐壁画中很常见。可见佛教艺术为大唐女装带来了坦露化,打破了宗教礼数的束缚,将自然美,人性美的概念传递开来。
2.面料——沙罗等轻薄面料佛教崇尚自然美、人体美,受此影响沙罗这种轻质面料开始在盛唐时期被广泛推崇。佛教壁画中的菩萨大多身着轻纱制成的服装,神秘而优美。如敦煌莫高窟中第44窟的飞天伎乐,身着轻纱避体,飘飘欲仙。佛教艺术中轻盈自然,飘逸洒脱的服饰风格,被盛唐时期的妇女所接受,女子们身着轻纱曼妙,色彩艳丽的服饰,身姿曼妙,美丽动人。周昉《簪花仕女图》中唐代贵族妇女身姿优雅的站立着,衣着抹胸襦裙,外面穿着轻薄透明宽大长衫,肩膀、手臂的白皙皮肤,以及抹胸襦裙的华丽图案依稀可见。敦煌壁画375窟南壁女供养人,其中女妇人与侍女皆身着席地长襦裙,粉胸半露,外着一件轻薄透明大长衫,帔帛随意搭在肩头。且盛唐时期女妇人们的帔帛也多用纱罗等轻质面料制作,较初唐时期的帔帛,变得长且宽。盛唐时期,像沙罗这种轻薄质感的面料广受妇人的喜爱,在多数盛唐壁画,以及唐墓壁画中出现很多。轻纱面料不但可以将女性优美曲线展现出来,由于面料轻盈,也将女子的灵动潇洒表现出来,飘飘欲仙,美不胜收。
3.色彩——鲜艳绚丽说到佛教文化的色彩,可以说是五彩缤纷,绚丽多姿。佛教崇尚自然形式美和自然生命美的色彩。从佛教的壁画以及唐卡等佛教艺术品就可以看出佛教色彩的大胆与多彩。佛教色彩配色鲜明,激昂,具有华丽,明快,激情的气势。敦煌莫高窟中第275窟的彩塑弥勒佛像,佛像色彩缤纷绚丽,构成了佛教艳丽独特的色彩审美风格。盛唐时期女性服装受到这种色彩审美的冲击,服饰色调有古朴庄严变为了明快富丽,异域风情浓厚。全稹《全唐书》中记载的:“近世妇人,衣服修广之度及匹配色泽,尤剧怪艳。”喜好打扮的盛唐女妇人们对于异域的色彩,不但能过接受,而且大胆的尝试,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从而充实自我,是大唐服饰色彩呈现文化大包容,生机勃勃的一面。
二、结束语
佛教文化的传入,不但带给了盛唐思想文化上的冲击,还有艺术文化上的碰撞。文化是无国界的,艺术是相交融的。佛教文化作为外来文化,将异国的风俗艺术文化带到中国,丰富了盛唐服饰的内涵。盛唐女妇人们将佛教文化的精华取之用之,将佛教文化与盛唐本土艺术文化相融合,为盛唐女装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盛唐时期呈现的开放,向上的文化氛围,以及兼容并蓄的政策支持,这是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比拟的,创造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纪元。
作者:刘晨 张星 单位:西安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