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出版编辑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近年来,我国原创儿童文学出版蓬勃发展。文章从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工作的创造性、责任性和复合性三方面,阐释编辑工作在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出版中的作用。
关键词:精品出版;原创儿童文学;创新性;责任性;复合性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编辑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发展、变化,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多。今天,编辑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作为一名原创儿童文学编辑,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采用怎样的工作方法,才能将自我能动、作家创造与读者感受进行正向叠加,从而完成一次次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图书的出版呢?和其他类型的图书一样,原创儿童文学图书的文本来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编辑进行前期策划,确定图书的整体规模、内容、体裁、主题等,然后根据策划的要求,邀约作家进行创作;另一种则是作家自主完成创作后,将作品交付编辑,编辑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后期加工,最终完成出版。第一种情况毋庸置疑,编辑的主体作用非常显著,是整个出版流程的启动者和操控者;第二种情况由于文本是既成的,很多人便认为,这时原创儿童文学编辑的功能单一,只是将作家的作品进行了适度外部呈现,没有体现出特别的编辑价值。毫无疑问,这种看法十分片面。在少儿出版欣欣向荣的这些年里,儿童文学的发展尤为迅猛,在少儿出版版块中,儿童文学的类型占比最高曾超过40%,即使后来有所回落,其类型占比也依然保持在28%以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绩,儿童文学编辑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在图书开发中体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在营销推广、读者维护、拥抱新技术的过程中,又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笔者将围绕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工作的创造性、责任性和复合性,具体谈谈编辑在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出版中的作用。
一、以创新精神回应时代的要求
如果说传承需要坚守,是莫大的考验,那么创新则是时代对每一位编辑提出的要求。[1]在每年四万多种童书出版规模的市场环境下,在激烈的竞争格局里,创新殊为不易。那么,原创儿童文学编辑的创新抓手在哪里呢?
1.精品出版中的策划创新策划是最能展现编辑学识水准、市场眼光、资源整合能力的环节。每一位编辑都要根据自身专业所长,结合市场需要、儿童成长需求,以及拥有的作家资源,创造性地提出图书选题。尽管原创文学的内容以作家为主体完成,但读者类型很多,他们的阅读需要各不相同,出版物应该以怎样的规模、体例、装帧等呈现,哪些作家适合创作怎样的作品等,都需要编辑在策划阶段反复考量,做出创新设计,从源头保障出版质量。比如著名诗人金波先生,他的低幼童话和儿童诗非常受小读者欢迎。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前两年转变思路,推出八十高龄的金波先生的现实题材小说《婷婷的树》,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诗人身份与小说体裁的新组合,成就了一次出版策划创新。儿童文学图书成套出版的比较多,套装书该如何组合定位需要好好琢磨,做到推陈出新。比如可以从关照儿童情感发育特点出发,形成“成长励志”“友情亲情”“自我认同”等系列;也可以从作家创作风格入手,如笔者所属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策划了一套长销图书“最具阅读价值的中国儿童文学”,就抓住了《秦文君经典成长小说》《陈丹燕经典少女小说》《沈石溪经典动物小说》等十位名家不同的创作类型,其朗朗上口的广告语“一套书在手,开启十全十美的阅读”,也在童书市场叫响;还可以围绕知名品牌,形成品牌系列,如“《少年文艺》金榜名家书系”,就是以儿童文学第一刊《少年文艺》为品牌核心,让读者一看就能掂量出整套书的文学价值。图书策划阶段的这种创意可以千变万化,编辑的创新意识越强,就会做得越与众不同,毫不夸张地说,策划创新直接决定了图书出版的成功与否。
2.图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作家完成一部作品后,以怎样的面貌奉献给读者,这又是编辑要充分思考并体现创新的方面。即使是小说、童话等作家的定稿,在出版前编辑还是要就是否添加前言后记、创作访谈、作家照片、读者互动等增值内容,以及后期的开本、装帧等进行反复协商讨论,以期将图书的功能性和审美性都做到贴近儿童需要。[2]以一套在青少年中非常知名的“安房直子儿童幻想小说”为例。安房直子是日本著名幻想小说家,但在图书引进之初,国内的小读者们并不熟悉这位作家。于是,编辑就在作品主体之外,译介了非常详尽的作家介绍,并精心收集了作家的许多日文版图书封面、生活照片及各界评论等,让读者很快就了解了这位独一无二的女作家和她那“如野菊花般清雅”的作品风格,再加上后期请了著名画家配以唯美图画,装帧设计时又独具匠心地使用艺术纸、特殊油墨等,整套书从设计到印制非常精美,在儿童认知接受的范畴内充分做到了“尽其美”。
3.图书营销的创新过去人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今天已经很少人这么说了。每个出版人都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3]编辑虽然不负责一线营销,但图书作为特殊商品,其价值的最大依附是内容,而编辑是对图书内容认识最深刻的人,自然会走向前台,为图书的市场营销提供创新思路。不得不说,儿童文学图书的营销手段和市场上其他图书类型相比,相对比较传统,主要依靠校园签售、图书馆分享、媒体报道、网络销售平台推广等,其阅读主体的低龄化,为市场营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出版社甚至把营销简化为简单粗暴的降折。如果说传统出版社在内容生产上依然保持一定优势,那么很多新型出版公司则在市场营销上展现出突出能力。他们的编辑依靠互联网时代的便利,通过各种手段增加曝光率,提高读者的黏合度……这方面成功案例有许多,诸如读客、新经典等公司的许多现象级图书营销策略,非常令人叫绝,这里不一一例举。令人欣喜的是,原创儿童文学的编辑在营销创新中已经做得越来越好。
二、以高度的责任感为儿童提供精神产品
作为儿童精神产品的生产者,要有为少年儿童成长打好精神底色的使命感,要有对未来负责的高度责任感。作为一名编辑,面对手中的文本,即使它的作者是非常熟悉的作家,依然要保持职业敏感和高度的责任心,在准备、审读和优化文本过程中,务必使其在儿童趣味、情感认同、思想导向等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和充满正能量。
1.耐心陪伴作者成长,期待精品的诞生作者是编辑最宝贵的资源,但作者也有成长的过程,很少有人甫一创作便一鸣惊人。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很多人较年轻,创作和生活经验都比较欠缺,而儿童文学创作不但需要文学性,同时要注重儿童性。很多年轻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希望和编辑有充分交流,得到编辑的指点。很多编辑有时比作者还要了解作者,他们能够对作者的创作方向、创作风格提出积极建议。比如,笔者合作的动物小说作家刘虎,其作品《飞越喜马拉雅》不久前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刘虎曾经是成人文学作家,第一次读他的长篇小说时,就能感受到作品的文学性和深沉情感。但也正因为如此,他的小说在语言的儿童化上就有些不足,读起来不够轻快。还由于他是一位科学工作者,因此在描写动物时,出于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很难或者说不愿刻意制造“失真”的拟人化情节,这样一来,作品的可读性也有所降低。针对这两方面的问题,笔者就建议刘虎在创作动物小说时,采取人与动物双线发展的手法,让发生在人之间的情节增加故事性,而与动物相关情节则保持科学性。这样一来,就兼顾了作品的文学性、故事性和科学性。果然,刘虎的作品出版后受到高度认可。2018年11月,《风雪那年》获得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紧接着又获得桂冠童书称号;《飞越喜马拉雅》被“班班有读”公益读书活动推荐为学生必读书,先是入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优秀童书畅销榜,2019年4月又入围“2018年度中国好书”。目前,这两本小说市场反响良好,连连加印。笔者期待中的精品图书终于诞生,实现了作家和出版社的双赢。
2.以对儿童负责的态度,弘扬真善美儿童文学图书出版如火如荼,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这块“大蛋糕”,有些编辑不太淡定了,过度关注经济效益,让一些粗糙浅薄,甚至有害精神健康的劣质图书流到了市场上。越是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原创儿童文学编辑有清醒认识,有为小读者当好守望者的责任感。[4]儿童文学和成人文学一样,除了纯文学作品,还有很多类型化作品,如冒险、探案、幽默搞笑等,这些作品比较通俗,偏重于可读性,但即使出版此类作品,编辑也必须严把文本的质量关,做到通俗而不低俗。用一句童书编辑们的口头禅来定标准的话就是:你出版的每一本书,都应该是愿意拿回家给自己孩子阅读的。2017年,笔者责编的作家郭姜燕的童话《布罗镇的邮递员》,从“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这一大奖拿起,接着是中国好书、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直至“五个一工程”,被称为当年的获奖大满贯图书。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笔者在和作家先期讨论作品以及作家的创作中,都坚持了弘扬真善美的原则,让这本书洋溢着动人的温暖和美好。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就是优秀作品。作为原创儿童文学编辑,要时刻以此要求自己,谨记责任。
3.以高超的职业素质,把控出版全流程一本图书的出版需要经过很多流程,而编辑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有把控全流程的意识。这里重点谈谈审读作品,这个过程最能体现编辑的作品把控、文字修改等综合能力。前文提到的作家刘虎,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但给作品起的名字最初都不太令人满意(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作家中并不鲜见)。比如《风雪那年》,作家原本起名叫“遗孤”。虽然这部小说的确是围绕一个孤零零的男孩和一只小孤狼展开的,但是作为儿童小说,“遗孤”显得有些成人化,颇为沉重。而且这两个字容易让人误以为是战争题材小说。于是笔者反复研读作品,决定以其中一个重要的情节转折——风雪之夜,老人放下仇恨接纳了男孩(仇人的儿子)来命名图书,经作家同意,最后定为《风雪那年》。这个名字有时间感、空间感和悬念感,读起来也简短有力。从出版后的反馈来看,小读者们也都比较满意。小说《飞越喜马拉雅》也有类似的“换名”经历。经过和作家充分沟通,淘汰了之前“斑头雁旅行记”“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暂定书名,最后定名《飞越喜马拉雅》,既点出了作品主角斑头雁的生活地点和特点,又营造出一种气势宏大的感觉。审读作品还包含许多工作,如情节的整体梳理,细节瑕疵的修正,错字、别字的修改,等等。编辑在一步步将作品从文稿变为图书的过程中,没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绝对无法实现最佳出版效果。不过,在审读文本过程中,也要有包容的心态,有理解和尊重作家的基本原则。在涉及内容调整等重要问题上不可独断专行,不可以个人审美偏好作为衡量作品的尺度。这样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是不可取的。
三、面对新挑战,做好复合型角色的切换
在图书出版繁荣与竞争并存的时代,作为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必须掌握七十二变的本领,随时准备面对新的挑战,做好复合型角色的切换。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如果说现代出版的繁荣发展成就了出版的最好时代,那么必须与繁荣匹配的是对编辑个人能力的复合要求,这让有些编辑疲于应对。但是,时代要求不会因个人而改变,编辑包括原创儿童文学编辑,必须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变化,无论工作角色如何切换,都必须将精品出版作为自己职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1.掌握精品图书营销策略中的复合技能精品出版要让受众最大化,就必须做好营销创新。如何营销创新呢?这就需要原创儿童文学编辑打破旧的认知方式,从原有的内容生产者和流程规划者进化为全方位市场探索者,不但要像过去那样完成前期的图书出版和出版后的图书资料整合、宣传资料制作、现场活动策划,还要学会根据图书的不同销售渠道、销售方式、受众特点,精准对接目标客户。除了在大型网络平台上推出常规营销所需的网络专题,还要利用短视频(如梨视频、抖音等)、公众号推文、网络群分享、音频等许多新的方式。即使是传统的作家和读者互动活动,也从面对面这种有限空间形式,衍伸出网络直播的方式……这些复合型新技术手段运用得越充分,图书的营销效果就越好。因此,编辑必须熟练掌握营销中的新技术,做好精品图书的营销工作。
2.拥抱新技术,探索精品出版的融合发展近年来,出版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出版界的共识和出版社未来发展的方向。新时代的编辑既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传统和坚持,又必须有破旧立新、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思路的意识。[5]通过新技术的助力,不但能够在选题策划、排版制作、后期加工等方面更准确、快捷、高效,而且能够让精品出版的产业链越来越长,实现融合式、跨越式发展。拿少儿科普领域非常有名的品牌图书《十万个为什么》来说,除了努力创新纸质图书样式,出版社在多媒体版权合作、海外输出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基于纸质图书的舞台剧版权被售出后,第三方公司排演的舞台剧“十万个为什么”在京沪等地上演,上座率非常好,而且获得了教育部门的支持。出版社通过授权也获得了更多经济收益。上文提到的“五个一工程”获奖图书《布罗镇的邮递员》,该书的舞台剧、影视剧版权也已成功签约。可见,精品图书以其高质量获得读者口碑,引发市场关注,通过全版权运营这种融合发展模式,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基础上,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时展迅猛,传统的编辑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魅力,也接受着新的挑战。原创儿童文学编辑肩负着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精神成长助跑的重要责任,必须以不忘初心的坚定,开拓进取,不断创新,在精品出版的道路上大步前行。
参考文献
[1]金雪花.编辑出版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8,10(18):178-179.
[2]张小镝.编辑出版工作中编辑创新的地位和作用[J].采写编,2018(3):134-135.
[3]周百义.编辑在精品打造中的价值与作用[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1-21(007).
[4]高宏艳.也谈新时代编辑的编辑文化引领作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2):37-39.
[5]张俊.论新时代编辑在出版融合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J].编辑学刊,2018(6):87-92.
作者:朱艳琴 单位:少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