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造性叛逆的儿童文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是英国著名作家、文学家C.S.路易斯的奇幻巨著“纳尼亚传奇”的第一部,书中充满了奇幻与迷人的想象。本文从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这一角度,选取马爱农的中文译本,分析创造性叛逆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的体现。
1个性化翻译
就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而言,儿童文学语言往往非常形象,因为儿童在阅读时更注重直观的感受,对诸如颜色、声音、形态等的描述很感兴趣,所以儿童作品中多使用叠词和拟声词。这些有节奏有韵律的词语,读来朗朗上口,更能吸引小读者。《狮子、女巫和魔衣柜》通篇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译文中叠词和拟声词的使用也是不胜枚举,这些词语的频繁出现,既增添了译作语言的趣味性,又便于小读者的理解,在例1中,“stung”和“warm”均被译成了中文的叠词“火辣辣”和“热乎乎”;例2和例3的原文中并没有拟声词,但在译文中,译者增加了拟声词“蹭地”“扑通”,既体现了儿童的情感和语气,又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体现了“个性化的翻译”。在女巫对埃德蒙举起魔杖时,埃德蒙知道有可怕的事情要发生,他想动却动弹不得。为了准确再现原文所表达的情境,译者采用了归化法,将“gavehimselfupforlost”译为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眼睛一闭听天由命”,译文接近本土文化,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也便于儿童的理解和接受。
2有意识的误译
露西通过一个旧衣柜进入了纳尼亚王国,在这里她碰到了半羊人塔姆努斯,她告诉半羊人自己是从客房的衣柜里进入纳尼亚的,而且她所呆的地方正是夏天,半羊人听后责备自己没有学好地理,所以不知道她的国家名,在他看来“客房”是一个国度,而“衣柜”是那个国度里的一座城,于是有了上面他们的对话。原文中出现的“wardrobe”和“wardrobe”,“spareroom”和“SpareOom”音相近,但指代的意义完全不同,原文的文字游戏在翻译的时候如果不加以变通,译文的读者就不能体会到其趣味性。在这里译者独出心裁地分别用“客芳”和“衣桂”两个汉语近音字来翻译,代替“客房”和“衣柜”,传达出了原文半羊人因误解露西的回答而产生的滑稽之感,使译文也充满趣味,引人发笑。巨人奉狮王阿斯兰之命要砸开女巫城堡的大门,原文中巨人是个憨厚好脾气的角色,他不聪明,说英语也是语法不通。如果译文不做稍微的变通,把“Comesofbeingoutofcondition”译为“身体不适或健康状况不佳”,那么译文的读者可能会不解:“怎么会突然身体不适?”然而译者自由发挥,把巨人有语法错误的英语“BlowedifIain’tinamucksweat”和“Comesofbeingoutofcondition”误译为“见鬼,出了一身的汗”和“缺乏锻炼了”,这样一种创造性误译既表现了巨人憨厚可爱的一面,也使得译文更利于小读者的接受和理解。
3增译减译这两例都体现了增译法的运用
为了表明衣柜的后壁什么也没有,不可能通向纳尼亚,例7译文增加“木头”一词,更明晰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例8中译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themoonhadcomeout”译为“月亮露出了面庞”,使译语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例9:Edmund,whowasbecominganastierpersoneveryminute,thoughtthathehadscoredagreatsuccess…(Lewis,2014:48)译文:埃德蒙还在继续使坏,认为自己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马爱农,2014:33)这里作者想要表达的不是埃德蒙已经坏透了,而是他不依不饶,一直想要露西难堪。译者“删繁就简”,用“使坏”来表明埃德蒙耍恶作剧,既再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语意,简单的用词也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
4结语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其翻译活动贯穿了翻译过程的始终。本文以《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的中译本为例,分析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儿童文学翻译中的不可或缺性。创造性叛逆是文学翻译的一种策略,理解与翻译的创造性不等于无视原文的存在而肆意的发挥。译者必须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程度的“叛逆”,从而实现再创造。翻译最基本的定义就是用一种语言传达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它必定离不开原文。翻译儿童文学,译作要简单、易于理解,要规范又生动具体。同时,儿童语言富于节奏性与韵律性,这种声音层面的特点更要求译者合理发挥创造性,再现原作的音乐性和韵律美。翻译儿童文学作品,要考虑原作的语言特点,要尽力保持原作的风格和童趣,继而传达出原文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所以“创造性的叛逆”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
作者:蔡演单位:黄冈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