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伦理学关照下的儿童文学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罗尔德•达尔奇幻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伦理性
达尔的奇幻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深受读者喜爱,是在于其能够使得儿童在奇妙、幽默的审美过程中建立初步的道德伦理观念,尤其是善恶观、家庭伦理观以及生态环境伦理观。
(一)善恶伦理观善恶问题历来是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主要的道德范畴。“善与恶是对人们的行为予以肯定或否定评价的最一般的道德概念,实际上是对人类社会各种行为、事件的利害、吉凶、好坏的概括反应。”[2]176在日常的道德生活中,人们总是把符合自己的利益、意向和追求的行为、事件和关系叫做善的,而把相反的叫做恶的。达尔儿童文学作品中大多是扁平式人物,性格特点简明单一,非善即恶,黑白分明,然而获得的效果非但不单调乏味,反而富有人性深度。作品中的“恶”人,集中在成人以及以成人面貌出现的奇幻人物,譬如特朗齐布尔校长、女巫和食肉巨人,他们的“恶”行以欺负弱小、猎杀动物和吃人为主。从达尔塑造的这些反面角色中,可以看出他认为“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性,不需要太多的理由与铺垫。《玛蒂尔达》里的特朗齐布尔校长“看上去更像是一个跟着猎狗捕鹿的嗜血怪人,而不像一所为孩子设立的美好小学的校长。她觉得打扁一个坏女孩就像打扁一只绿头大苍蝇,你向它一拳打下去,那该死的东西不见了。小女孩都是该死的脏东西”[3]。《女巫》里的女巫们想尽办法消灭小孩,也是因为小孩子会散发难闻的臭气波。在书中,恶人们没有悲惨的童年,也没有不幸的遭遇,他们之所以坏,没有任何值得同情的理由。相对于“恶”人的另一阵营,是代表正义的“善”人,指的是不欺压弱小,迫害他人生命的人。在故事里,他们往往是被欺压却勇敢反击的胜利者,当然有些也会有某种性格上的小缺陷。譬如,《女巫》里的姥姥,坚强勇敢,为孙子打败女巫出谋划策,但是也对孙子有些过分溺爱;《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的爸爸为了一家人能够生存下去,不惜铤而走险,偷盗食物。这些性格的小缺陷反而给这些人物增加了真实和可爱之感。达尔作品中描述善恶势力的对抗与消长,代表正义的“善”人是如何战胜“恶”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也是读者从中获取善恶观的有效途径。首先“恶”人先登场,展现他们种种的恶势力,“善”人的另一方对于其恶行开始是恐惧和无能为力。随着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善”人所受的威胁越来越大,也开始想办法要除恶扬善。由于实力悬殊,“善”人往往要借助超能力,譬如《好心眼巨人》中的苏菲要依靠好心眼巨人的能力才能将吃人巨人们囚禁起来;《玛蒂尔达》中的玛蒂尔达要借助自身的超能力将特朗齐布尔校长制服。这些弘恶扬善,爱憎分明的作品在儿童的心中不漏痕迹的播种下了“善”的种子,慢慢地这些种子就会萌发出“正义”的萌芽。
(二)家庭伦理观“家庭道德是一定社会规范家庭生活、调节家庭关系和鼓励或约束家庭成员的道德准则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家庭美德的总和。家庭道德反映了家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最一般的和最基本的道德关系,也成为评价人们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是非、善恶的标准。”[2]233达尔的作品中的很多家庭都会有脾气暴躁,行事乖张的成员。譬如在《小乔治的神奇魔药》里就有这样一位姥姥,“她每天都要一整天坐在她窗口的那把椅子上,怨天怨地,叽里咕噜,大发脾气,不是抱怨这就是抱怨那。甚至在她心情最好的日子里,她也从来没有对乔治笑过一次,说一声:‘你今天早晨好吗?’或者‘你我两个干吗不下下棋呢?’她除了自己,似乎对任何人都不关心。她是一个叫人受不了的尽发牢骚、脾气极坏的人”[4]。面对这样一个可怕的老巫婆,乔治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要赶走她身边的那股妖气。于是这个勇敢的孩子,配置出一种神奇的魔药,只要姥姥一天到晚脾气太坏,就会被魔药变得无影无踪。这些情节看起来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可能是每个孩子面对发脾气的家长时的真实想法,想让那些坏脾气的人儿立刻消失。《玛蒂尔达》中的小主人公玛蒂尔达面对的是一对唯利识途的父母,在他们的眼中,具有超常心智的玛蒂尔达被看作是“只会看书”的白痴,而只知道贪吃和看电视的哥哥却被视为珍宝。玛蒂尔达面对这种不公正的待遇,施展了一系列的恶作剧,出了心中这口气。这些反面人物的塑造使得整个作品更接近现实,更富有张力。当然,达尔的作品中也有家庭温情的一面,譬如《女巫》里的姥姥无条件关爱支持小主人公;《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的狐狸爸爸为了整个家不惜铤而走险;《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的查理的一家是多么的相亲相爱,祸福与共。达尔作品中对于家庭关系的极端化描写一直以来饱受争议,反对者主要认为达尔对于成人,尤其是家庭成员的这些负面的描述会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对家庭形成错误的认识。然而,这些对成人极为夸大的自私、庸俗以及欺压弱小等的描述并非是对成人的不敬,而是想要唤起成人,尤其是家庭成员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护,同时也要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在家庭中的平等权益。
(三)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学是在生态伦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以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环境道德为研究对象,是由环境科学和伦理学相互渗透,综合而成的。”[2]341它根据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揭示的自然和人类相互作用的规律性,以道德为手段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近百年来,人类的文明快速发展,却也破坏了自然界的平衡,人们猎杀动物,砍伐树木,破坏生态环境,大大地挤占了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人类的野心是无止境的,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更多的生存空间和资源。经历过二战的达尔,对战争的残酷和所带来的破坏深有体会。因此,达尔的作品中有很多动物与人类的抗争,有很多对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希冀。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里,达尔对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力有着生动的描述:三位农场主为了捉狐狸,竟然动用了挖掘机,“两台前面带着机械铲的大型履带式挖掘机轰隆隆地开进了树林,看上去就像凶残的杀人怪兽。它从小山上大口大口地啃噬着泥土,那棵树已经像一根火柴杆似的倒下了。碎石向四面八方飞溅,树木纷纷倒落,噪声震耳欲聋”。[5]三个男人费劲力气才抓住了一只狐狸,而地底下的狐狸和其他动物们却偷了更多的食物,在大快朵颐,这可真是绝妙的讽刺。这三个男人是因利益联系在一起,他们共同合作是为了铲除共同的敌人,一旦利益不同,马上会反目成仇。而达尔笔下的动物社会是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想出挖地道计策的是狐狸爸爸,搬运食物的也是狐狸爸爸和它的四个孩子,但最后享受大餐的,却是所有挖洞的动物们。它们耐不住饥饿,甚至等不到狐狸爸爸到场,就已经开动了。狐狸爸爸并没有因此生气,或计较谁付出得较多,而是举杯和大家欢庆。在《魔法手指》里,达尔也对迫害动物的人类发起了控诉。滥杀动物的人,虽具有人类的外形,但其贪婪自私、凶恶残暴的恶劣行径却不如懂得合作分工、乐于分享的动物们。“兽性的人”和“人性的兽”,何为可取,不言自明。然而,书是写给孩子们看的,达尔最终关怀的还是“人”,孩子们会渐渐意识到只有与动物、自然界和平共处,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结语
达尔的奇幻儿童文学是现代世界的替代品,没有我们熟悉的画面,但是它们确实能够让我们从枯燥烦闷的日常生活中获得暂时的解脱。这是一种积极的逃避,是对现实生活中一系列的阴暗面的抗议。达尔借由营造出一个善恶分明、家庭和睦、天人和谐的“乌托邦”来映照出现实世界的缺憾和不美好,也有助于孩子们对善恶、家庭和环境有了初步的伦理意识。
作者:王珊珊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