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看当今大众文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1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文化也被纳入工业化生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由此提出“文化工业”理论。在他们看来,“文化工业”具有一致性、强制性、利益化、消遣性、欺骗性等特点。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并未看到大众文化满足民众休闲娱乐需求的积极意义,同时也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论是背道而驰的。借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我们看到当前中国大众文化存在缺乏独创精神、过度娱乐化、低俗倾向明显、缺乏深度理解等问题。要发展好中国大众文化,需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挖掘本土优秀文化、加大民众教育引导力度、加强文化领域监管。
【关键词】霍克海默;阿多诺;文化工业;技术理性批判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霍克海默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以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为基地,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揭露和批判。他们继承发扬了马克思、卢卡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开启了认识社会分析社会的一个全新视角,而大众文化作为西方社会的重要方面,也成为法兰克福学派成员开展批判的基本主题之一。
一、“文化工业”的缘起和内涵
1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法西斯上台,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政府在经济、政治等方面实行高压恐怖政策,他们抓住人们一心想要脱离苦海、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大肆宣扬虚假的大众文化和纳粹文化。作为犹太裔的霍克海默看到德国发生的一切,为免遭迫害流亡美国,本以为来到了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度,然而,在那里,大众文化同样出现异化,走向了它的反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文化也被纳入工业化生产中。“文化创作成了文化生产,文化享受成了文化消遣和消费”[1],文化丧失了本真性。由此,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提出了“文化工业”的概念,用以代指资本主义大众文化。“文化”和“工业”原本分属两个领域,文化包含文学、艺术、精神等上层建筑领域,而工业顾名思义是指经济生产领域。把文化和工业结合起来,将文化定义为工业,一是由于文化发展依赖钢铁、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二是“尽管文化工业的表现技术、规则和专门知识有了各种各样的进步,进行了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活动,但是文化工业仍然要为人们提供面包,为印刷提供铅石”。[2]归根到底,文化工业也是一种工业、一种经济形式。文化工业体系之所以出自自由主义的工业国家,是因为自由主义的工业国家成功制造出来一切先进的文化手段,例如电影、无线电广播、爵士音乐和杂志。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商业,是大众文化在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下的具体表现。
二、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
文化本来应该“以文化人”,用作品教化民众、推动社会进步。然而,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用它的内容教育观众,目的是促使观众用被灌输的文化衡量现实。“被统治者比统治者本身更严肃认真地坚持他们从统治者那里学来的道德,受欺骗的群众比获得丰硕成果的人,更醉心于神话般的成就。”[2]资本主义实现了“意识形态”的胜利。消遣性作品让消费者尽情享乐,忘记一切痛苦和忧伤。他们通过享乐逃避,不是逃避恶劣的现实,而是逃避对恶劣现实的反抗。文化工业在抑制革命感情的同时,使文化消费者的想象力和自发性渐渐萎缩,丧失了独立自主和主观创造能力,成为“单向度的人”。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看来,文化工业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一致性。文化工业丢掉了作品的逻辑,而采取标准化的生产模式。国家实行严密的出版审查制度,要求绝对不能产生或出现与他们不同的声音。听到第一个音节,就能猜到后来的旋律;看了几分钟电影,就能想到后面的情节;听到广播里的节目,发现与昨天的新闻并无二致。甚至逗乐的技术、效果、幽默讽刺方式,也都是按一定格式考虑设计出来的,实现了多样性与一致性的统一。二是强制性。资本主义工业文化看似温和,受众只要关闭开关、合上眼睛、堵住耳朵就能免受影响,但是,文化工业的每一个产品,都是经济上巨大机器的一个标本,所有的人从一开始起,在工作时,在休息时,只要还进行呼吸,就离不开这些产品,社会上所有的人接受文化工业品的影响。一切不顺应潮流的人,都会随着经济上的无能为力,精神上成为怪癖的人,遭到抛弃。三是利益化。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将商品拜物教理论运用到文化工业当中。一切东西,并不是因为它们是什么东西,而是因为人们用它可以去交换东西,所以才具有价值。文化工业只承认效益,它用产品交换声誉和利润,电影院里的影片、广告中的商品,所有一切是为康采恩服务的。对艺术品的社会评价,成了艺术品具有的唯一使用价值。艺术本身具有了商品性质,成为消费品。四是消遣性。娱乐消遣性文化产品是资本主义用以实现更好统治的一种有效方式。文化生产者将轻松的艺术和严肃认真的艺术进行嫁接,使二者的对立得到调和,也使社会矛盾有了一个出口。其实,娱乐消遣不过是劳动的延续,让人们缓解机械化劳动的紧张与疲惫,从中汲取力量,从而更好投入接下来的劳动。五是欺骗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把“文化工业”称为“欺骗群众的启蒙精神”,这已经道出文化工业的欺骗本质。它通过不断向消费者许愿欺骗消费者,压抑愿望到民众有愿望而不自知的地步。工业只是把人作为它的顾客和职员,所有人除了是职员就是顾客。工作时间是职员,闲暇时候是顾客,在两种情况下,他们都是对象。工作时间,他们被灌输应有的常识,闲暇时候,作为对象,文化工业使他们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在“文化工业”的影响下,民众和社会都发生了异化。文化工业的各个部门的产品都是希望能使观众摆托日常生活,但文化工业又把日常生活描绘得像天堂一样,摆脱和逃避一定会回到原先的出发点。它不是纯化欲望,而是压抑欲望。文化工业塑造了人,它用享乐促进看破红尘和听天由命,人们逆来顺受,无能为力。它说服消费者相信它的欺骗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而且它要求消费者不管怎样都应该对它提供的东西心满意足。“在文化工业中,批判与敬畏都消失了。”[2]在这种情况下,人不仅失去反抗意识,也彻底沦为了物。在发达工业文明下的奴隶是受到抬举的奴隶,但他们毕竟还是奴隶。因为是否是奴隶,不是由工作难度,而是由人沦为物的状况决定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批判领域开启了又一个领域,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外延。他们关注个体发展,批判资本主义文化对个人的操控和愚化,也是为了实现马克思主张的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他们对大众文化一味地批判,并未看到大众文化的积极因素,这与马克思主义辩证全面看问题的方法论是背道而驰的。从根本上说,霍克海默和阿多诺仍然是站在精英主义的立场上,对现代文化进行无情的片面批判,这是有失偏颇的。
与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处的时代相比,当今的大众文化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印刷媒介日渐式微的同时,电子媒介异军突起,广播、电视、电影等高速发展,借助技术的推动,互联网更是成为当今社会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在过去,传统媒介只能起着传声筒的作用,传播过程也是从媒介到受众的单向走向。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人们可以通过读者来信专栏、广播电视连线、网络留言等方式进行反馈互动。但是,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文化工业”思想对于分析当今中国的大众文化市场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一)缺乏独创精神
经过时间的沉淀,一个国家和民族留存传承下来的文化作品,一定是有着独到之处的。这些文化被写进民族的记忆,成为一代又一代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大众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看到,很多文化作品在立意、制作等方面都在采用“拿来主义”,缺乏创新之处。如果大众文化市场抄袭成风,就会走向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担忧的单一化倾向,而这样的文化终究令被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自然也不会成为长久的文化。
(二)过度娱乐化
娱乐节目可以为民众提供消磨时光、缓解压力的素材,这对在高速度、高强度下生活的人们来说是必要的。但是消遣毕竟只是消遣,放松过后还是应该找回思考的能力。在印刷媒介的时代,大众在阅读文字的时候还会开动脑筋自行“脑补”画面和情节。可是在到处都充斥声音和图像的今天,人们不通过大脑就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世界,他们不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了解宇宙,极大地抑制了受众的主观创造能力。而在各种娱乐作品盛行的情况下,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是变得稀有。
(三)缺乏深度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对大众文化产品深入探察,才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的真谛和旨趣。以书籍为例,在造纸术和印刷术还未发明的时代,文化产品的传播十分受限,人们靠背诵和抄写学习和传承文化。虽然耗费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但也正是因为来之不易,所以人们才倍加珍惜,奉为珍宝。在各种媒介交织、传播便捷的时代,批量化印刷、制作成为可能,在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情况下,人们不再深入思考,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四、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我们国家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满足温饱,达到小康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更高享受,对于文化产品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为了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走进民众的生活,反映民众的生活。目前,很多商业电影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迎合受众低级趣味,粗制滥造,毫无营养。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矫正偏差。文艺界要更多关注人民,为人民发声。
(二)挖掘本土优秀文化
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文化渗透成为很多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扩张的一种方式。与武力扩张相比,文化入侵更加隐蔽,效果更为持久深入。美国就把文化作为它的武器,瞄准世界各地的受众。众多美国大片在攫取了高额的票房收入的同时,对其他国家输出了他们的价值观,可谓一石二鸟。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我们有很多可供挖掘加工的优秀本土文化素材,比如历史文化、乡土文化等等。要注意保护这些优秀文化,同时鼓励文学家、艺术家从这些内容中找寻灵感,创作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作品。
(三)加大民众教育引导力度
受众是创作与传播的风向标,大众喜欢什么,大众媒介就会宣传什么。由于民众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大众文化品位参差不齐。要加大对民众的教育引导力度,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要坚持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高雅的文化品位,从源头肃清糟粕文化流毒。社区要加强日常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开展文艺汇演、上门入户讲解等方式,让高雅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进一步提高民众的审美情趣。
(四)加强文化领域监管
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写作《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的时代,传播媒介还是单向度的,人们只能被动接受电视、广播、报刊的声音,私人没有无线电设备和自由。而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人人都是麦克风,人们不只可以接受,而且可以发声。资本主义文化单纯灌输型的状况貌似有所改观,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在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倡导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应当加大监管力度。针对文化发展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征集专家学者和民众的意见建议,完善相关领域制度,依法依规严格监管,使文化大环境风清气正。对于文化领域的恶俗信息,要加大处罚力度,通过严刑峻法提高违规违法成本,使投机者不敢再制作此类产品。同时,要建立举报奖励制度,使人人都成为监管者,把监管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让不良文化信息无处遁形。多管齐下,文化市场天朗气清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现实。五、结语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技术理性批判,有力抨击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文化统治和对人性的压抑,这种批判的精神和怀疑的态度,对我国当下的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要按照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的要求,创造性地运用“文化工业”思想分析研究中国社会的大众文化现象,破除弊端,发挥优势,寻求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我国文化建设的契合点,指引我国大众文化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魏艳芳.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多维度批判[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6:17.
[2]霍克海默,阿多诺.启蒙辩证法——哲学片段[M].渠敬东,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6.
[3]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0--30.
作者:崔晓棠 单位:黑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