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元文化下的高校民族声乐教学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文化也出现异彩纷呈的景象。中国的民族声乐发展在时代的大潮中面临着新的困难与挑战。对于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来说,则亟待汲取先进的国际音乐教育理念,开拓出兼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具有国际胸怀的声乐艺术。本文以此为立足点,试图从多元文化的视野中,探讨民族声乐的发展现状与前景,以求更好地推动中国声乐艺术的现代化、国际化。
关键词:多元文化;高效;民族声乐
当今是一个开放的时代与高速发展的时代,高校教育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探索新的适应时代的教学模式。[1]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需求随着电影、互联网等的普及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单一化,转变为现在的全面化、多元化。中国作为世界多元化发展中的一员,其民族声乐艺术也必然要融入多元化的潮流。[2]而在声乐教学中,其多元文化的需求也越发强烈。高校的声乐教学的改革,已经提上日程。目前,各大高校在该项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方式上都努力做了优化,而且也对声乐教育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我们看到,有不少专家学者甚至开始有意识进行拓展性的研究了,将声乐教育容纳进多元文化的大框架中进行重新定义,比如声乐与美学、语言学,甚至与心理学都结合了起来。但当前这些研究还未得到相关学科的理论支撑,其理论框架还不够玩晒,教育哲学尚待深化。本文正基于此点,分析在多元文化的浪潮中,其与民族声乐有着怎样的微妙关系,其次再对民族声乐的发展模式做一个整体的构想,以供大家参考。
一、多元文化与民族声乐的关系分析
(一)多元文化对民族声乐的推动作用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成为大势所趋,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人震惊的科技成果。这对于声乐教育来说,无疑不是一场技术和思想的洗礼。声乐文化的国际间的交流与互通,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面对这样的情况,我国的高校声乐教育应该引起深思与反省。多元文化的大环境,推动了我国民族声乐与国际接轨,更新自身,获得了新的发展。我国的声乐教育界应该要把握好实际,发展民族声乐,但是,与此同时要把握好交流借鉴的尺度,使其所具备的民族悠久的历史内涵不被遗忘。应该明确的是,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中,中国的民族声乐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民族特色而占据其一席之地。我们要积极实践“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利用多元文化的优势来发展民族声乐,使其绽放出新的色彩。
(二)多元文化与民族声乐的辩证关系中国民族声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多元化趋势这个根本因素的决定作用。文化与艺术本就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文化基因深刻地影响着艺术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说,艺术精神就是文化内涵的一种体现。那么,中国多元文化的发展,与民族声乐艺术之间,当然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首先要提到的是,声乐艺术中的直觉思维,其创作和传承都讲究“心授”。这不仅给声乐表演,同时也给创作者以极大的创作和阐释的空间。流传于后世的词曲作品,我们只能看到词,却没有乐谱。其实在古代,词都是和乐而唱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离不开中国古人的传统思维模式,这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见一斑了。从老庄的道家思想,魏晋时期的名士风度来看,就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就是“崇尚自然”,注重感性,缺少理性的思辨。这种感性直观的文化内涵也直接地影响到了我国的声乐艺术。同时,我们要看到西方的声乐艺术中,以其明确的逻辑为鲜明特征。这与中国传统声乐是大不一样的。但是,面对这种差异,我们不应该孤立的、片面的看待,而应该结合当时当下的历史文化背景,与传统贯通,深入了解中西声乐历史的发展与变化。只有这样,我国声乐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在继承中发展、在借鉴中创新。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声乐教育模式
(一)打破西方模式,回归母语体系语言是文化传承与表达最为基本的要素。而母语指的是人类的第一语言,同时也可以看作是文化传承的根基所在。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中的声乐教育大多是在西方的影响下,以西方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缺乏创新、照搬照抄的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传统声乐艺术的教育工作。因此,按照汉语语言体系的要求,打破西方固有模式,开发以母语为核心的声乐教学模式势在必行。这不仅能促进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同感,还可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联系在一起,弘扬民族文化精神。
(二)开设方言音乐文化课程对于民歌来说,掌握当地方言是根本性的要求。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方言都大不相同。方言的差异就会导致声音的发音方法和技巧都很迥异。其实,方言里有着极为丰富的声腔资源。比如北方方言的豪爽和吴侬软语的细腻委婉等。为了促进以母语为核心的声乐教育模式的完善,方言音乐文化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从方言、地方民歌等民间传统音乐着手,在心理、生理方面容易接受,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三)现代技术在声乐教育领域的应用当代信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音乐教育当然也不例外。现代技术的广泛运用于声乐教育,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还可以开拓新的领域,为传统的声乐教育注入新的血液。除此之外,网络的海量信息资源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教师可以打破原来传统的教学模式,图文并茂、声像结合,使得课堂丰富多彩。同时,还可确保民族声乐与其他声乐艺术之间在文化多元化的大趋势中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总之,随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和融合发展的趋势,[4]我国高校民族声乐应当在激流中勇敢前进,积极汲取先进文化的营养,发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博采众长,从而使得民族声乐不断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李玮.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合探析[J].当代音乐,2018,02:23-25.
[2]高淼.民族声乐演唱形式的多元化发展[J].当代音乐,2017,03:59-60+65.
[3]李晓贰.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当代音乐,2016,03:12-18.
[4]王婕.多元文化视角下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J].当代音乐,2018,06:135-136.
作者:侯洁杰 单位:江汉大学音乐学院